第30章 我陪大姐去看看(1/1)
大概萧老头、萧老太太他们的心情都不太好,一下午都没人出来做事,小的们也不敢出来冒头。
整个萧家安静的很。
萧玉凝他们便大了胆子,窝在屋里吃肉喝汤。
下午乔氏还给他们煮了面条,浇上排骨汤,热热乎乎的一碗汤面下肚,简直美极了。
晚上萧老四没回来,第二日萧老四也没回来。
萧老四被杨二狗拉走时啥也没说,一天半都没见人,乔氏就有些急了。
人是被杨二狗带走的,找人,自然也是要找杨二狗的。
乔氏让萧玉凝陪着萧玉清跑了一趟杨二狗家,问问是啥情况。
萧玉凝和萧玉清到了杨二狗家询问。
杨二狗媳妇却是反问:“我家二狗昨天回来了?”
萧玉凝:“……”
行吧,感情人家根本就没回家来。
萧玉凝把昨天杨二狗急匆匆上门拽走萧老四的事情告诉了杨二狗媳妇。
“有人出事了?还专门找了你爹?”
萧玉凝点点头:“这事故应该和我爹没关系吧?我爹前儿大早就从做事的地方回来了。”
“若不是遇上很要紧的事,你们二狗叔肯定是要回家来的。”杨二狗媳妇说:“这样吧,我去隔壁村子我姐夫他妹夫家问一下,有了消息就让我家杏花过去说一声。”
杨二狗连襟他妹夫是和他们一起做事的,负责账目和伙食,就住在隔壁村。
也只能这样了。
萧玉凝和萧玉清回去跟乔氏说了,乔氏不认识其他能联系上萧老四的人,只能等杨二狗媳妇的消息。
又一夜过去,杨二狗的女儿杨杏花一大早就上山来找了萧玉清。
“刚在路上碰见你家爷和叔伯了,说你们在山上,我就直接来找你们了。”
萧老四和杨二狗是玩的很好的发小,萧玉清和杨杏花的年龄也相当,两人的关系也不错。
杨杏花害怕萧老太太,所以没去萧家找乔氏,而是直接来找了萧玉清。
“我娘昨天回来的晚了些,就没让我过来给你们送信了。”
“我爹他?”
“我姨父也没回家,不过我姨母知道他们现在都在上河沟村。”
“上河沟?”
上河沟村在杨何村的西南边,离杨何村有十七八里的样子。
知道了萧老四的位置,萧玉凝也不挖她的黄芪了,让萧永康和萧永嘉跟着萧玉莹她们打猪草,就和萧玉清回了萧家。
把杨杏花的话转告了乔氏,乔氏非但没有安心反而更加担心了:“你爹他工友出了事儿该是东家和工头出头,怎地还特意把你爹叫走了?”
萧玉凝也不知道,不过转念一想,也许是很要好的朋友呢,朋友有事,自然是要帮助一二的。
乔氏摇摇头:“杨二狗说人家要见你爹。”
“娘是担心这事和爹有关系?”
“我也不知道,只是那人出了事,指名道姓的要见你爹……也不知道出了啥事。”
萧玉凝可以理解乔氏的想法和心情。
瞧着坐立不安的乔氏,萧玉凝叹了一口气:“那这样吧,我陪着二姐去上河沟村去看看。”
“你们两个去?”
乔氏刚刚是想自己去看看的。
萧玉凝点点头:“嗯,我和二姐去,奶怕是不能让娘去的。”
萧老太太恨不得乔氏化身牛马给老萧家卖命,怎么可能放她去寻萧老四去。
萧老四被杨二狗急匆匆拉走,萧老头和萧老太太到现在都没问一句到底出了什么事。
连萧老三和萧老五都知道过来问一声,安慰乔氏不要着急。
萧玉凝看向上房摇了摇头,转身拿了那两个长竹筒去厨房倒水去。
等萧玉凝倒了水回来,乔氏已经把昨天发的面贴在装着排骨汤瓦罐的内壁上烙上了。
乔氏接过竹筒放进萧玉清拿出来的小背篓里:“娘把排骨汤热上了,等开锅了,饼子也就好了,你们带在路上吃。”
杨何村没有去下河沟村的车,萧玉凝和萧玉清就只能走路去。
十几里的路,两个半大姑娘,怎么着也得走个两三个小时。
午饭肯定是没着落了,只能拿竹筒带点排骨汤,再用油纸包几张饼子了。
一刻钟后,萧玉凝和萧玉清换上了一身相对来说好一些的衣服出了门。
午饭时萧老太太问起了萧玉凝和萧玉清。
乔氏按照萧玉凝教她的,说萧玉凝早上上了山打猪草,回来后胸腹部就疼了起来,萧玉清陪着她去县里回春堂了。
萧老太太听说萧玉凝胸腹部疼的去了回春堂,气焰就小了些许。
但一想到吃药要花钱,便又道:“不是说了等她彻底好了后再做事?怎么这就上山去打猪草了?”
说着,转头看向萧玉莹:“玉莹丫头,你看着玉凝,就是跟着你们上了山也别让她打猪草。”
萧玉莹压低脑袋胡乱点点头,实则已经在无声的笑。
再说萧玉凝和萧玉清,走走歇歇,到了上河沟村已经是未时六刻了。
两人问了好几户人家,才摸清了萧老四有可能在的那户人家。
“我们村里有好几个做泥瓦活的,要说有事的就只有东山山上的江家了。”
“江家?”
年轻媳妇点点头:“江家小儿子前些天被房梁砸了脑袋,还没送到医馆人就不行了,工头只能叫了马车把人拉了回来,人熬了大半晚上,凌晨的时候咽了气。”
萧玉凝给了女人五个铜板,想请她带个路。
女人却是不愿:“那江海在我们村来说就是横死,煞气晦气重的很,我不去。”
萧玉凝又给女人加了十文钱,结果她还是不愿带路,给多少钱都不去。
又问了两个人,都不愿意带路。
没办法,只能问了个大概方位,自己寻摸过去了。
上河沟村不似杨何村那般是平坦宽阔的地形,而是两遍都是山,中间真如一条条的河沟。
村民都是分散开建房的,有的住在高处山丘之上,有的住在低处那似断流的河沟上。
这村子光瞧外表还以为是穷山沟里的贫困村,实则不然。
上河沟村除了种粮还种树。
种的是榉树、黄杨和松树。
在这古代,用木头的地方那可真是太多了。
这上河沟村可是比杨何村富裕,人口也只比杨何村略少一些。
成百户人家,分散而居,没个人带路的话,还真是不好找那江家。
萧玉凝和萧玉清往女人指的方向寻去,绕了好一会儿,用时两刻多钟才找到东山山丘上的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