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王家(1/1)
就在柳二牛的爱情不被家中众人看好的时候,王家姑娘王萍萍也在接受家里人的盘问。
王老爷是继承了祖产的小地主,与兄弟分家后仍有百亩地。
王老爷与王夫人是典型的小农地主,有余钱就爱置办田产。经过夫妻二人几十年的经营,如今家业已扩大有几百亩地,有十几家佃户为他耕作,虽然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在这乡下也是要被叫一声老爷的。
他膝下有5个儿子,年过40才得了一个小闺女,如珠似宝的宠着。家里人都稀罕的不行,算是千娇百宠的养大。
王萍萍觉得做饭做菜油烟大,王老爷就不让她学做饭,从小为她物色了以后灶上的婆子,以后可以带去夫家。她学习针线扎到手,就不让她学针线,为了让她有个消遣,还让她在学堂里念了两年书,学了认字,平时可以看看话本诗集。
王家的儿子也不过上了几年学堂,认了些字,家中到春耕秋收,农忙时节,也要下地劳作的。
唯有这个女儿,在王家享受到了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待遇。
所以对这个女儿,王老爷夫妻俩都有志一同的决定,以后要将她嫁入小富之家或是书香家庭。对于村里那些在地里刨食的适龄男孩子,压根不在他们两个的考虑中。
以前王家二老从没有直白的告诉过众人要为女儿挑一个什么样的婆家,但是附近的媒婆都有志一同的不曾上门为王萍萍搭桥牵线,这也是看出王家二老的心思。所以王家二老并没有直白的和女儿谈过她的婚姻大事。
今天,王家二老得知自己家的小女儿和一个不认识的臭小子私下来往,自是气得不行。
王老爷已经是花甲之年,但是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让他的外表看起来和40多的柳老头差不多。
他看着屋里站着的3个儿子,大儿子与二儿子已经在城里成家,连孙儿都有了,在外各有产业与前程,偶尔才来村里看望老人。
家里剩下的三个小一些的儿子,老三和老四分别管着家里的田地和佃户,最小的老五还在学堂念书,也和他前几个哥哥一样是个没有读书天分的,学堂夫子年前已经告诉过他,这孩子连考个童生希望都不大。因此王老爷已经打算只让他读到今年年底,明年就让他退学谋生了。
王老爷在内心思量,儿子多了,产业只会越分越薄,他与本家主支关系已经很是疏远,家里如今几百亩的土地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要招人眼了。
原本树大分支,这一分家,这点东西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但是人的欲望就是往多了要,王老爷最大的希望就是家产越来越丰厚,最后实现阶级跨越。
他都打算好了,每一个儿子都让他们有一门求生的本事,但是最后他的九成家产只会给能将家业发扬光大的那一个。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的五个儿子,都是才能平庸之人,显然最多只能守成。
他一想到百年之后,自己辛苦积攒的这些家业要么被分散打碎,要么被外人盯上,他就夜不能寐。
每当他对未来忧虑的时候,他就能想起小女儿出生的时候,那时候,他是单纯的喜爱这个小女儿,他已经有5个儿子,对于这个最小的姑娘自然愿意给更多的父爱。
那场办了三天的流水席,来的客人都舌灿莲花的夸赞自己的女儿有福。其中一个游方道士,曾给小姑娘批命,说她是金贵命,有富贵官相。
当然,极通人情世故王老爷当时只觉得高兴,但并不当真,毕竟比这个道士说得好,说得真的大有人在。
但是随着儿子一个个的表现的资质平庸后,对家族未来的担忧让他一遍遍的想起曾经的批命。
如果自己的女儿当真有富贵官相,那么以后庇护娘家也并不是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王老爷和王太太对于女儿择婿这件事已经是心照不宣了。
他一一询问自己的三个儿子,他们对于小妹与白天那个汉子的来往是否知情。
三兄弟一致表示并不知情,就连老五王有福,也是今日学堂放假,白日没有和朋友出去玩,正好在家,才看到这一幕。
王老头恨铁不成钢:“你们日日在家,不知道关心妹妹,连她何时认识了这么个小子都不知道。你们能干成什么事?”
老三叫屈:“爹,我与小妹差了10岁,怎么能知道小女娃的事情。”
老四也不甘示弱:“爹,我这些日子去外面收租子,这才没有关注到小妹。老五一向和小妹要好,该问他才是!”
王有福见两个哥哥把责任推给自己,气愤道:“我要上学,与同窗交际,才疏忽了小妹,但是要不是我今日在家,咱们还都被蒙在鼓里呢?”
“行了,一个个的,当哥哥的没有当哥哥的样子,当弟弟的没有当弟弟的样子。兄弟齐心,家才能旺!”王老爷呵斥道。
“老五,你也是读书人,做事还是没有分寸,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你就不应该大张旗鼓的去办,悄悄的打发了那个人,把你妹妹喊回家才是正理。”
“爹,我喊的都是咱们自家的兄弟。再说,这石潭村谁敢嚼我王家的舌根。咱们兄弟都不是吃素的。”
王老爷瞪他:“你个不长脑子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从前咱家萍萍年纪小,自然是不惧那些流言,但是如今她已经长大了,谈婚论嫁的好年纪,如何不要一个好名声。”
“你们都给我收敛一些,不要让我听到外面有什么流言蜚语。”他目光扫过三个儿子,见他们都郑重点头,这才满意。
“老三老四,你们两个待会回房,也要告诉你们媳妇,我希望她们是真的把萍萍当自己亲妹妹一样替她考虑。咱自己家的事情,不要随便出去说,即使是对她们的娘家人。”
老三老四连忙保证,一定会叮嘱自己媳妇,不要把家里的事情拿出去乱说。
王老爷这才满意得打发三个儿子回去:“行了,你们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