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毫无隐瞒(1/1)
不过,虽然姬杉此举属于是把魏国的脸面踩到地上摩擦了,但她其实对顾知年本人是没什么搓磨心思的。
毕竟她一向对自己的男人还是比较呵护的。
若是顾知年是个懂事儿又合她心意的,她不会吝啬于自己的宠爱的。
“魏国和亲的队伍还要多久抵都?”姬杉放下了手中的卷书,问道。
“十日前已抵达渭水,约么着月中前便能入都城了。”
“嗯。”她听着身边的大姑姑安若的回禀,按了按眉心,“让人去把羽阳宫好好修缮一下,等着良君入宫住进去吧。”
“诺。”
羽阳宫所在的位置算不上偏僻,离未央宫刚好处于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这样看来王上也并非极为不喜那个帝卿了……
安若转了转眼珠子心中有了考量,在看到姬杉让她退下的手势后连忙恭敬地埋头后退出了大殿。
*
“羽阳宫…”温昀轻声呢喃着,手中的毛笔也因为他这片刻的停顿顷刻晕染了一小片墨迹。
“殿下,王上她,究竟是怎么看待的这个帝卿啊,奴实在是…”
温昀默不作声地将废掉的草纸折叠起来:“陛下做什么都有自己的考量。”
轻水望着那双墨色的眸子,一时间看不出来自己主子在想些什么。
“那要不要奴去敲打敲打那些宫人?”他踌躇了一下,试探地开口。
“轻水。”温昀声音严厉了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儿。”
“吾身为君后,自当为陛下分忧,协理好这后宫的大小事宜,而不是借着陛下的信任,行一些腌臜龌龊之事的。”他说着攥紧了那张废纸,后而松开,扔到了一旁。
话音一落,轻水连忙停下了手中磨墨的动作,双手交叉放在身前,趴伏在了地上:“奴明白了,请殿下责罚!”
“从前陛下后宫空悬,你乱说些话倒也无碍,但以后可不能如此了。”
“诺,奴知晓的。”
“暂且罚你一个月的月俸,就当是小惩大诫了。”
轻水是陪他一起长大的贴身侍从,温昀知道他能说出这番话来也是为了自己好,也不忍心太过严厉地责罚,挥了挥手就让人退下了。
听着殿门关闭的声音,温昀抿了抿唇,又展开了一张草纸开始练起字来了。
刚才说给轻水的那番话,又何尝不是说给他自己听的。
虽然从嫁给姬杉的那天起,他就做好了为她打理好后宫三千弱水的准备。
但是真的要这么做了,他还是有些不太适应。
或者说是,有些难受……
诚然,他能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举止端庄大度,做好一个让人挑不出错漏的君后。
但是却控制不了自己的内心。
这些日子以来,心脏总是时不时的微微发凉和空捞捞的慌乱,让温昀有些迷茫和无措了起来。
他觉得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可以的。
于是只能靠写字来强迫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
*
听完司空的上奏,姬杉只觉得自己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洪水,洪水,又是洪水。
自从登基以来,每年都会在奏折上看到水灾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发生,令她头痛不已。
而这次水灾的原因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竟然是两个村子的人发生私斗,才引发的洪水!
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荒唐,荒唐至极。”
姬杉用力拍了一下扶手,冷哼出声。
站在文武百官中间汇报的司空当即跪了下来:“陛下息怒!”
剩下的官员也都齐嗖嗖地耷拉下来脑袋。
毕竟只要姬杉生气了,就一定有人会倒霉,她们可不希望自己变成倒霉蛋,于是努力降低着自己的存在感。
只有陈太尉陈梓熙和萧念安直着身子。
前者双手交叉放在身前,事不关己般地目视地面。
而后者向来不畏惧这种场面,已经向前一步迈出了群臣的队列。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人前往嵋县,彻查此事。”
“这个事情还用你来告诉孤?”
众臣的头低得更低了。
这种场面她们不是第一次见了,陛下不喜丞相的行事风格,但每次丞相都非要往枪口上直楞楞地撞上去。
“臣不敢。”萧念安躬了躬身子。
“陛下您消消气,臣看萧丞相也是忧国忧民,一时心急。”陈梓熙也弯腰走了出来,低眉敛目地说着。
然而萧念安却只瞥了她一眼,对这番话不做任何反应。
“不过既然丞相这么说了,心里是不是已有人选向陛下推举?”
姬杉听到这里,眉心的“川”字愈发明显了起来。
她刚贬了萧氏的人,如今萧念安这么快就又要把手伸出来?一刻都忍耐不住?
想到这些,她面色更沉了几分。
“丞相,你有人选了?”
萧念安佯装不知大殿内的暗潮涌动,只道:“是,臣觉得左庶长关栎堪当此任。”
她忠于大周,忠于姬杉。
因此只要是姬杉问的,她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隐瞒。
无论这些言论举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被点了名的关栎愣住了,不由得抬起头来。
她从陛下还是太女的时候就跟着陛下了,一向和丞相没有联系的啊,怎么突然…
姬杉也有些诧异,看向萧念安的眼神中带了些审视。
她一直对关栎颇为信任,脑海中去嵋县的人选也是此人。
只是想不透萧念安这次怎会没有推举自己的人…
“丞相倒是难得与孤的想法一致了。”姬杉语气虽然依旧冰冷,但脸色已经逐渐好看了起来。
“关栎。”
“臣在!”听到声音,关栎连忙收回思绪站了出来。
“孤就派你带兵前往嵋县,彻查此事。”
“司空,你也跟着一起去,尽快修复水渠。”
二人齐声应诺。
“还有,司农,从国库里拨些银两用来赈灾。”
司农也站了出来应声。
萧念安听到这些安排,肩膀松懈了下来,一双如水的眼睛望向姬杉时满是欣慰和赤诚。
暂时定下了人选,姬杉心情稍霁,于是挥了挥手,宣布散朝。
只不过众臣退出宣事殿后她却并没有离去,而是翻看起了历年来水患的卷宗。
每年水灾和干旱交替着来,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
一直等灾害发生才进行处理,实在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