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1/1)
当天,李鸿基叔侄,从镇远门进到了延绥镇,去求见陈家武。
李鸿基把黄晓的手书给了陈家武。
陈家武看后,道:“侯爷让我配合两位,既然要干这样的大事,手底下人不能少了,也得几个骨干,你们稍等,我把二牛叫来。”
两人大喜!
不多时,刘二牛走了进来。
“将军,刘二牛报道!”
陈家武笑着点头。
“鸿基,李过!你们回来了?”
刘二牛见到李鸿基叔侄俩,也很是高兴。
“是啊,伍长!”
三人亲热的见面。
陈家武道:“李鸿基身负忠毅侯的密旨,二牛,你是他们原先的伍长,你选取两个人,随李鸿基去办事,此事乃绝密,不得外传。”
刘二牛心中一凛,道:“是!既然是忠毅侯的密旨,我想亲自参加,可以吗?”
陈家武点头。
刘二牛大喜,去了。
李鸿基道:“将军,我们初来乍到,不知如今陕西的情况如何?请将军说说。”
陈家武叹道:“延绥镇被四大藩王所包围,局势很是复杂,今年干旱加剧,我延绥镇所产只能勉强度日,然周边大量百姓涌入后,加上藩王们有意而为,凡是没有价值的老弱全部朝咱们这里驱赶,以至于延绥镇人口暴增近八倍,入不敷出,而藩王们则借机惜售,以至于粮价居高不下,新政推广不开。”
李过脸上变色:“增加了八倍?好毒辣的计谋!”
李鸿基也道:“是啊,土地不变,产出不高,又增加了这么多人口,真是为难将军了!”
陈家武摇摇头:“这些老弱都是大明的子民,本将受命牧守一方,只能全力维持!”
李鸿基问:“我从大明日报上获知,延绥镇边贸做得不错,应该不会这么缺呀。”
陈家武苦涩的道:“对于蒙古族,我们依照忠毅侯的安排,公平交易,羊毛纺织厂及钢铁厂的利润,大多用于向藩王们采购粮食,若没有这项的支持,我延绥镇将更加困苦,侯爷虽然派有粮食支援,可是,你们说,这种支援,我们能心安理得的收下吗?”
他叹了口气:“我有负侯爷重托,新政开展不利!”
李鸿基点头:“这支援,还真不好拿,陈将军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定是顾忌藩王,以至于束手束脚,现在侯爷和娘娘有旨意要对付这些藩王,以后定会有所好转。”
陈家武精神振奋,点头:“话虽如此,总归是我这边办事不力,侯爷和娘娘没有责罚于我,反而派出两位过来行事,本将一定全力支持!”
李鸿基问:“侯爷的新政税收一成,难道没动静吗?”
陈家武摇摇头,道:“就拿秦王来说,他的土地极广,西安七成的土地都是秦王的产业,原先各级官员乃至士绅均是把土地投寄到王府,以至于西安府土地几乎都为秦王所掌控!”
“侯爷新政颁布后,这些官绅觉得不划算,纷纷想把投寄的土地要回去,他们对百姓继续收高税,上缴朝廷就按照新政上缴,这其中的利润极大,新政肥了这些硕鼠!百姓还是得不到好处!”
李鸿基怒骂道:“都是狗官!”
陈家武续道:“这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倒是挺佩服秦王的,他没有允许官绅把土地收回去,反而顺势重新制定了税收政策,直接降税,全西安府的田税降到四成!
因为王府不用上缴税收,这四成,均为秦王所得,并免除了官绅投寄土地所需要缴纳给王府的费用,也就是说,官绅把土地交给秦王之后,他们也可以坐享四成的收入,还省了很多事,也不用面对朝廷的改革压力!”
“秦王有个条件,他要求,这些土地上的粮食必须全部由王府收购,其他三个藩王也是这样行事,是以,目前陕西除我们延绥镇以外,几乎土地都掌握在这四大藩王手里,一些以前自留的地主,官绅,也都纷纷依附王府,百姓对四成的赋税也算满意,自然动静不大了。”
李鸿基,李过都是沉默不语。
李鸿基叹道:“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些藩王也不是酒囊饭袋之辈,他们掌控了大量的土地,还有粮食,又安抚了治下的百姓,这几项都卡住了我们延绥镇的命门,将军难怪行事遇挫折了。”
陈家武道:“针对此事,日前,我已经密报娘娘和侯爷了,秦王等有人有钱有粮,我怕他们是起了不臣之心,他们暗中仿照我延绥镇也练有民兵,实则为战兵,只是有朝廷的法度,藩王不得拥兵,他们就假借于此!”
李鸿基的脸色也沉了下来,这和他乃至忠毅侯的谋划完全不同,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李过道:“难怪他们敢上书逼宫,原来是手里有了底气!”
陈家武一愣。
李过解释道:“我们离京的时候,侯爷和娘娘召见,说各大藩王假借要入京看望陛下,实则是想以大义逼迫娘娘下台,当时我还在想,这些藩王难道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现在看来,他们是有了依仗!”
李鸿基哼了一声:“这些依仗,在我大黄庄强军面前如土鸡瓦狗!”
陈家武点头:“只是他们没有明目张胆起事,我们也不能妄动,你们准备从哪儿入手?”
李鸿基道:“原先的谋划,得改了,此事还真有些棘手,我想先打探一二,摸一摸情况,虽然说是降至四成的田税,和新政的一成比起来,还是高了很多倍,我就不信,不能煽动起来!这个反,我是一定要造的!”
陈家武道:“对!若不铲除他们,对娘娘和侯爷的威望也是一种打击,也会滋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他们阻隔了各地粮商过来的通道,以高价胁迫我,谋求炼钢厂,纺织厂的技术,更胆大包天,隐隐提出用火铳交换粮食!”
李鸿基怒道:“他们还真是贪心不足,狗胆包天!”
说话间,亲兵通知晚饭好了。
陈家武道:“如今,除了战兵以外,其他人全都是一日两餐,走吧,吃了饭再说,只是条件艰苦,怠慢了你们了。”
李鸿基道:“将军不用多说,我们也是穷苦人家出身,没那么多讲究。”
晚饭是一人两个窝窝头,一碗稀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