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相克(1/1)
李延越想,越觉可行。
当即拍案而起,就要前往陆执所住的宅子,不想,这才刚刚出门,就见他的夫人魏氏正急匆匆的引着以为老尼而来。
魏氏哭的眼睛都红了,李延心中一软,忙问起了缘由,却见魏氏朝她身后的老尼指了指。
“侯爷,不得了了,净方师太又为咱们棠棠卜了一卦,那可是凶多吉少啊!”
如今,李锦棠可是皇太弟未过门的妻子,是他们李家未来的希望,自是不容闪失。
李延听得这话,心中一沉,连连呵道:“胡说什么,棠棠好得很,可不能乱说。”
魏氏听得这话,又哭了起来。
一旁的净方师太适才开口道:“阿弥陀佛,贫尼给大小姐算了一卦,从挂像上看,大小姐确确实实是凶多吉少,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那忽然归家的克星。”
“克星?”李延越听越糊涂了。
“还不就是林月娘生的那庶女!侯爷,你可别忘了,当初,师太就得了这样的卦像,咱们可马虎不得。”
李延想到了李昙年那张貌美如花的脸,虽然,她不在他身边长大,他也质问自己对他没什么父女之情,可毕竟血浓于水。
任谁看着自己的那如花似玉的女儿找上门来,都会有点久别重逢的欢喜之情。
跟何况,在他眼中,李昙年还是能帮到嫡女,能帮到李家的有用之人。
所以,他愣了一瞬之后,就说了一句:“此话可莫要乱说,如今,棠棠不是定给宁王了吗?咱们棠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还没成的事儿,谁知道日后会怎样?若是你那庶女将棠棠的亲事克没了,又当如何?”
魏氏这话,犹如一记闷锤,直直砸在了李延的心头。
若嫡女当真和那高位无缘,那他们侯府,也会受到莫大的影响!
李延觉得自己不敢拿这事儿冒险,再见魏氏哭的梨花带雨,李延忙扶着魏氏回房,哪儿还记得迎林月娘母女回府的事儿?
角落里,李锦棠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唇角缓缓勾了起来。
她动不了李昙年,终归有人动得了吧?
一想到自己派出去的人,不但没将李昙年给杀了,反而着了她的道,她那张脸上,顿时满是恨意。
上辈子,这辈子的仇,也该一并清算清算了!
然而,不等她在她爹身上下功夫,上京城中,又接二连三的发生了诡异之事。
起初是一个大理寺少卿被人千刀万剐,扔在了京兆尹门口,再后来,又是一个大理寺丞被人挖了双眼,割了耳朵,生生放干了血,赤身裸体的吊在了城门上示众。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引起了不少暴动。
俨然,这背后的凶手除了目无王法之外,还一并在挑衅京兆尹和大理寺!
彼时,刑部署衙里,早乱成了一锅粥。
“我看,那背后的凶手就是冲着大理寺来的,要查清楚,直接从大理寺这些年,判过什么冤家错案不就行了?”
“说的倒是轻巧,大理寺和咱们刑部井水不犯河水的,如今,你能拿到大理寺的卷宗?”
“可不是,大理寺里可养了不少酒囊饭袋,那些人什么都不行,就脾气大,这种时候,还能让人去取卷宗?”
众人议论纷纷间,有个小厮忽然出现在了衙署门口,又朝里面低低说了一句:“主子。”
人群里,一个青年人点了点头,快步从里面走了出来。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一年前进京的沈砚之。
他刚出门,就急声道:“怎么样,可打听清楚了?”
“是,听说,那是陆将军的夫人,此番,是特意带着几个孩子来投奔陆将军的。”
果然是音音吗?
沈砚之脸上的表情柔和了起来,可转而一想她是来找陆执的,心里便有些说不出的失落。
想着那人当初将他和音音拆散后,还百般阻止自己去见音音,他心中便说不出的恨。
这一年来,他只想拼命的往上爬,不论如何,一定要做比陆执还大的官,他要堂堂正正的回到音音的身边,将陆执的一切所作所为,统统拆穿。
如今,他已经当上了刑部侍郎,虽依旧比不得陆执的官阶,可却已不是当初的白身了。
只要再给他一两年的时间,他势必不会比陆执差!
可如今,音音居然主动来京了,还是为着陆执来的?
沈砚之只觉心像是被人用力捏了几下一般,说不出的难受。
“主子,好端端的,你打听这些干什么?”一旁的小厮见他不说话,忍不住又低低说了一句。
“去外头等着,下了值,我们去陆府一趟。”
无论如何,他都要去见音音一面。
他是爱着她的,若不是陆执,他们早在一起了!
有些话,他还是想跟她说个清楚。
然而,还不等沈砚之下值,宫中就来人了,赵沉竟直接将这案子丢给了刑部!
还勒令让大理寺协助刑部,让他们十日之内,给出一个交代。
大伙儿都知道皇上中风的事儿,赵沉才是朝堂上能做主的人,所以,谁还敢怠慢了他?
这诏令一下,整个刑部彻底紧绷了起来,该去查卷宗的,去查卷宗,该去审人的,去了大牢,谁也没闲着,更别提下值的事儿了。
然而,五日过去了,刑部还没查出什么端倪来,作为兵部尚书的温国舅也被人斩杀在了书房中。
温国舅是被人活活剜去血肉致死的,丫头进屋时,只见温国舅跪在正当中间,身上的肉都快被割的差不多了,唯有那背脊上,还点着香蜡。
瞧着,就像是在献祭什么一般!
此案一出,众人更是唏嘘不已。
要知道,作为兵部尚书的温国舅,当初可是上过战场的!
就算不论他那骁勇善战的身手,只提尚书府豢养着的一二十个精锐府兵也没能发现凶手的存在,可想而知,那幕后之人,究竟是有多么厉害!
一时间,上京城中人人自危,刑部和大理寺更是焦急上火,俨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个个急躁的不行。
再后来,坊间不知怎的,又有了各式各样的传闻。
其中尤其以写谢国公回来报仇的传闻居多,毕竟,当初是温国舅一人从战场逃回京中,揭露了谢国公叛敌的罪行。
不,除了谢国公外,还有废太子一家!
废太子本是今上的嫡兄,却也在那场祸事中没了,当时,温国舅还曾亲自负责行刑!
总之,这些说法有理有据,但毕竟涉及废太子,大家再是议论纷纷,却还遮着掩着的悄悄说,生怕自己犯了大忌,给自己惹上麻烦。
饶是如此,总有那不怕死的说书人,总会插科打诨的,说上几句,以吸引看客。
其中,尤以上京城中新开的那家茶肆最为苍狂,别的说书人不过点到及止,原本也没什么,这家茶楼里的说书人却是格外的猖狂。
字里行间,全说的是谢国公、废太子之流。
一时间,台下很快就落了个满堂彩。
邓家兄弟从头听完,只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目光,放下杯盏和一角碎银,就直接回了陆府。
此时的陆府门口,正听着一辆牛车,那牛车破破旧旧的,和这上京城颇有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