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庙小和尚大(1/1)
庄子里,今年种了十亩地的西瓜,少说也能收几千个。
假设一个西瓜一个篓子,那老人们可是有活计干了。
每天吃饱饭就会过来,一边闲话儿一边忙碌,热闹又不无趣。
刀大叔寻了个凳子坐了,也跟着编了一个,顺道把吴同一家被挖来做大管事的事说了。
众人都是惊讶,但转而再听说家里要在京都开铺子,又兴奋起来。
年岁大了,除了吃饱穿暖,最惦记的就是儿孙们的前程了。
如今各家已经都从山上搬下来了,前些日子更是上了衙门的档子,以后是正经的边塞人了,不再是山民猎户。
虽然有一些税要缴纳,但也同样受府衙保护了。
再不会有人随便就能欺负他们,甚至杀了都不用负责了。
家里的儿女们,脑子活络的,在城里做生意,脑子笨的,在庄子里种地,照管庄稼。
就是看孩子的小媳妇儿,偶尔到作坊里干活,都能拿工钱。
半大小子们想学本事可以学本事,将来想进戍边军也不难。
就是他们这些老骨头,编一个篓子,还有五文钱呢。
吃喝粮食,庄子里按照四季发放,从不会亏待。
这样的日子简直安逸的,他们睡觉都能笑醒。
如今,先生还没等去京都,生意就要开过去了。
生意多了,用的人手就多,家里的儿孙就有机会进京,进京就能长本事开眼界,长本事就能把日子过得更好……
“先生真是太厉害了!”
“是啊,先生还有块两年才考试,如今就考量在京都开买卖了。”
“走一步看三步,再没人比先生更聪明了。”
“我就说塞外这地方,困不住先生嘛,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庙小和尚大?”
“哈哈,是庙小,容不下大佛。”
众人七嘴八舌说笑,都是喜气洋洋。
刀大叔又开始每日例行敲打,“京都那边,咱们家里一点儿根基都没有,刚过去肯定要艰难一些,而且也不能去太多人。咱们看先生怎么安排,就怎么听话。
“别到时候争争抢抢,给先生添麻烦。这么说吧,咱们蘑菇崖走了狗屎运,碰到先生这么好的东家,只要大伙儿都把心眼摆正了,先生就是以后做了丞相,也不会亏待了咱们,知道吗?”
“知道,老哥就放心吧。”
“是啊,大伙儿什么时候给先生添过麻烦啊。”
“就是,放三年前,咱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好日子啊。”
“我那时候就盼着儿孙们,都像我一样有个善终,不要被豺狼虎豹吃了就行。”
“谁不是呢,如今都下山了,做生意的,种地的,安安稳稳,还有钱赚,真是别提多高兴了。”
众人说起以前都是唏嘘,惹的刀大叔也是叹气。
他也没少为儿子费心,幸好,如今两个儿子都出息了。
不说庄子里热闹,只说吴同一家在北院安顿下来。
吴同两口子极有眼色,老太太和两个孩子住在了二进院子的耳房,他们就主动去了包子铺。
包子铺后边有一间卧房,小一些,但搭了炕,有桌椅衣柜,很是齐全。
平日前边卖包子空闲了,就可以在这里歇一下。
喜鹊和刀大婶子她们去了城里之后,这边就是三丫和招娣几个小丫头在照管,偶尔桂枝也会过来看看。
一日就卖一上午,五六笼包子,两笼豆沙包之类。
如今吴同夫妻搬过来,算是有了主心骨,三丫和招娣几个高兴又忐忑,生怕吴嫂子不好相处。
但吴嫂子三十几岁了,人情世故很擅长,拿了几个漂亮荷包,不过一会儿就把小姑娘们哄得高兴,同她也亲近了。
第二日,包子多蒸了两笼屉。
吴嫂子把客人多的时段记下来,尽量赶在那个时候,新包子出笼。
客人见新鲜又热乎,免不得都要多买几个。
这般,不过三四日,包子铺的收入就翻了一倍。
三丫和招娣几个也有空闲拎着篮子去城门口零卖了。
而吴大娘带了两个孩子,也很勤快,把北院每日都擦抹打扫的干干净净。
洗了衣衫也会在后院晾晒,尽量保证前院整洁大气。
甚至还挖了不少野花种在院墙下,谁走过都要夸一句漂亮。
期间,简韦成带亲兵回来一次。
吴大娘下厨给亲兵们炖了骨汤白菜豆腐,蒸了两合面的馒头。
不能说味道多好吃,起码比军营可是强太多了。
而且兵卒们的衣衫破了,她也帮忙缝补,兵卒们都很高兴。
当然最高兴的,还是冯老太了。
家里多了个同龄的老姐妹,可是太热闹了。
平日儿子忙碌,三五日不着家。
孙女要打理庄子更忙,当然就是不忙,她也不能总拉着孙女唠叨个没完啊。
如今好了,一碟子松子,一壶茶水,一个针线筐,两个老太太坐一起。
你给儿子缝双鞋子,我给孙女缝件衣衫,边说边做活儿,一个时辰眨眼就过去了。
晓安把一切看在眼里,对吴家人真是一百个满意,也放下了戒心。
倒是吴同撑不住了,这日晓安在田里查看西瓜秧,他就找了过来。
“姑娘,眼见就是五月末了,西瓜是七月成熟,这中间只有两个月时间了,我是不是要准备进京了。
“咱们这里距离京都将近一千里,快马赶路也要十几日才能到,加上买铺子落脚儿,起码要耗费一个月,再耽搁下去,就怕赶不上了了。”
晓安点头,“吴管事不来,我也要找你说说这事了。今晚爹爹会回来,我和爹爹商量一下,带多少人手,然后你们就尽快出发吧。
“到了京都,买铺子的同时,再帮我先采买一批药材回来,我会给你列单子。其余就是多在京都走动,打探消息。什么消息都好,尽量做到熟悉京都,越熟悉越好。以后我爹过去,你们就都是我爹的眼睛和耳朵,不能出错。”
“小姐放心,”吴同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管事,旁的不行,做生意和打探消息最擅长。”
晓安点头,“还有,京都有历年试题册子,要搜罗一些。一些官员的诗集或者随笔之类,也不能错过。这个我也会列了名单给你,你多费心。”
吴同知道这是为了简韦成科考,郑重应下。
又说了几句,吴同就兴匆匆进城打听,哪个商队要去京都,准备搭伴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