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签契约(1/1)
“宝儿,你脸没洗干净。”听见王胜南的话王德宝有点儿失落,但是他又说
“哎呀,三姐,我还没洗脸呢,除了脸,你还看出来别的了吗?”
“别的啊~~。”王胜南故意拉长声音,在王德宝期待的眼神中说:“没有。”
王德宝听见后哼了一声,抱着胳膊转过身背对着王胜南,满身都散发着:我生气了,快来哄我
王霞在一边不说话,眼带笑意的看着抱着胳膊生气的宝儿
“哈哈哈,好啦!宝儿,不生气了好不好,你再转过来让三姐好好看看行不行?”王胜南看着王德宝的样子哈哈大笑
“哼。”听见王胜南的话,王德宝不仅没转过身,还又哼了一声儿,将下巴又抬高了一点儿
“哎呀,三姐说错话了,三姐看出来了,我们宝儿今天格外英俊,像极了读书人。”王胜南见王德宝不理她,也不再逗他了,走过去道歉
“嘿嘿,哪儿有。”王德宝听见王胜南的话,也不生气了,还被胜南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跑出去洗漱去了,洗完之后坐下来吃饭
在饭桌上,许氏叮嘱王德宝
“宝儿,见到夫子一定要问好,要有礼貌知道吗?”
“知道。”
“夫子问什么就答什么知道吗?”
“知道。”
“夫子问的东西,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可千万不要撒谎,知道吗?”
“知道。”
“夫子......”
“知道。”
“夫子......”
“知道。”
......
早饭就在许氏的嘱咐和王德宝的一声声知道中度过了
吃过饭,许氏几人在院门口看着王守柱带着王德宝往学堂走去,直到看不见人影才收回目光
“娘,咱们也走吧。”王胜南开口说道
“好吧。”许氏收回目光
王守田家
“大伯娘,我们来啦!”
“诶呦,你们娘几个怎么来啦?快进屋里说话。”大房也刚吃完早饭,王守田和王德义去镇上干活去了,老爷子去地里了,王玲在屋子里打络子呢,老太太和许燕抱着闹腾的王杰出去转悠了
王兰刚刚在厨房收拾碗筷呢,听见声音出来,忙把三人迎进屋里
“大伯娘,你看这帕子怎么样?”王胜南看大伯娘拉着自家娘亲喋喋不休,用眼神示意自家二姐拿出帕子
听见王胜南的话,王兰也止住了话,看了过来
“诶呦,这帕子上绣的是什么?怎么从来没见过?”
王兰接过帕子注意力集中在上面,王胜南继续说道
“大伯娘,这是我们新研究出来的图案,绣出来的帕子镇子上的徐记布店四文钱一个收呢。”
“啥,四文钱,之前的帕子可都是两文一个。”王兰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是啊。”
“这…那你们这次来是?”王兰听到这也明白是二弟一家又有好事要带上自己家了
“是这样的大伯娘,镇上的徐娘子,就是徐记布店的老板娘,一次给我们拿了一百五十个空帕子,四天后就要送去60张,我们一家也绣不过来啊,所以想问问村里有哪些人家绣活比较好,分出去一些,还要人品好的。”
“这时间咱们两家确实不够用,你让我想想啊,村里有哪几家针线活比较好呢。”
几人看着王兰在屋子里来回走着
“诶,有了!”王兰突然抬起头双手一拍大声的说道
“吴婶子的针线活不错,她年轻的时候针线活可是村里数一数二的,之前忙着带孙子倒是没怎么见她绣了,现在她孙子去上学了,估计有时间,村长家的儿媳妇也不错,还有王守业的媳妇儿,这几个人的针线活都不错,人都不错。”
说完又说道
“可是这人还是不够啊,要不咱们去问问村长?”
王胜南看大伯娘也没了人选,看自家娘亲在椅子上低着头想些什么
“娘,你有什么主意嘛?”
“啊!娘在想可以给你大姐送点空帕子去,这么多的帕子靠咱们一个村会刺绣的人来绣根本绣不完。”
“对,娘说的对,可以给大姐送去一些,大姐的针线活也不错。”王霞听许氏说完附和着
“也行,这样的话,这些人四天绣60个帕子也够了。”
说完几人就朝王兰刚刚说的那几户人家走去
她们先去了村长家,她们说明来意之后,村长看着她们说
“你们真的不能再多找些人吗?”
王胜南多精啊,她一听村长的话,就知道得有事儿说道
“村长爷爷,您这话?”
村长看着她说:“一个村的,你找谁没找谁大家很快就能知道,你找的这些人肯定感谢你们,但是剩下的人更多。”村长说道这儿就不说了
王霞,许氏和王兰几人都沉默了,是啊,绣活不好的那些人说不了啥,可是绣活好的万一心里埋怨呢,在村里她们都不好弄了
王胜南还多想了一下:这要是有些人心眼小的,把样子记下来给了别人,那她不就白折腾一场了嘛
想到这儿,王胜南对村长说:“村长爷爷,麻烦您将村里人都喊过来,一家来一个就行,带上自己的绣品,咱们当场挑,不过您也知道,我们的帕子不多,一家最多留一个人,而且领了绣活的人家要跟我们签契约,不能将样子泄露出去,谁要是泄露出去了谁就要赔给我20两银子,不过村长爷爷,这契约还得您写,到时候咱们还得去官府过一下明路。”
听见王胜南的话村长想了一下说:“行。”然后村长让自家媳妇儿媳妇去村里叫人去了,自己则去屋里写契约了
趁这个空隙许氏三人问王胜南:“三丫,咱们没有这么多绣活啊,而且还有你大姐呢。”
“娘,你们不用担心,咱们村儿人少,而且绣活也不是人人都会的,像大伯娘绣活就不行,所以啊,最后留不下多少人,咱们又能卖村民个好。”
闻言,三人也点了点头,可不是嘛,她们都说了,但要是她们不会可就怪不得她们了。
古代人本就不多,而且东山村也不是个大村子,拢共就50户人家,人住的也近,所以很快人就到齐了
看人到齐之后由村长宣布了这件事儿
听到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欢喜的自然是会绣活的,忧的都是些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