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睢水(1/1)
第23章 睢水
睢水,是淮河最大支流---泗水三大支脉之一。
当张道衍北上在合肥会和吴地后,两人一顿合计,张道衍连夜南下去广陵和马孙成,莫无伤合计如何在夫椒之战“击退”来犯楚军了,虽然是演戏,可是由于其中特殊意味,还是需要好好筹划一下的。
而得到越军偷袭的准确时间后,他们能做的事还是很多的。
比如尽快组织百姓进行夏收,并迅速完成第二季播种。为此数万军士可没有闲着,他们需要帮助那些出征战士耕作。比如帮助那些邻居家只有老头小孩和妇孺的家庭耕地。这个时代,耕地总是需要壮劳力。
自然吴军的地就顾不上了,完成收割以后,那些还留在吴军的四万户百姓,20万口,继续耕耘,至于人去楼空的四万户他们的地,那自然只能荒着,野草长大了,也能喂马。
而吴地要做的就更多了,他在淮南郡守辛评帮助下,秘密组织水师沿着睢水一路向西。中间需要穿过楚国的蒙城和巨阳两县边界,然后进入吴国附属国陈国。
此前说过,多年前,夫差胖揍过陈国,因此当吴地乘船北上来到陈国,陈国上下那是既紧张又害怕。
对付楚国,吴地采取先斩后奏,当他杀入下相县以后,才给县大夫一笔钱作为“过路费”。
对此各县大夫还真的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由于拖延日久,吴地也没时间去睢阳拜访陈公和陈国大夫,只是派了一个门客去说明情况。
在陈国下船后,辛平就会返回,自然也会派人在这里等候,随时接应吴地返回吴国。
到黄池,只有这么两条路,而夫差选的是经过宋国穿过。
而他是经过楚国陈国然后北上从陈国太康城北上,很快他就看到宋国西北重镇----对抗郑国第一线的大梁,后世的开封市,他最辉煌的事情是北宋,领导全中国。
而春秋战国时期,他最辉煌的时候是一百年后魏惠王定都大梁。那时候魏国还是中原霸主。
而此时大梁还属于宋国而不是楚国,更不是晋国魏家。
“再北上,看到济水,就能看到黄池了。”
黄池,位于新乡市登封县西南,按今天地理就和开封隔着黄河相望。但是春秋时期,黄河并不认为注入济水,他和济水泾渭分明。黄河两条大动脉都位于济水以北的河北平原,河北富饶水土,黄河是有功劳的。
由于魏惠王还没有开凿鸿沟沟通黄河,济水以及睢水颖水,因此他只能登陆,不然就能直接坐船来到黄池。自然倒霉的就是那些“伏尔加河上的纤夫”。顺风还好,如果逆风,他们真心不容易。
“我们不去黄池,监视范蠡的探子如何,我们去监视范蠡。另外和庄惠,莫无伤等人秘密联络以为策应”。吴地对跟随他来的麻强说。
“我让贾仁贾义两兄弟亲自带队去的,还让他们乔装成宋兵,以为伪装”。
吴地点点头,比起民众,士兵总是有些特权。
“那我们就找一处地方潜伏起来”。麻强急忙前去安排。
只要占据一个地广人稀的小村,然后控制住全村人,那么消息就很难泄露。
自然如果足够心狠手辣,还可以屠村,不过吴地没这么干,不过麻强还是对村民说“如果有人泄密,暴露大王消息,屠村”。
吓得全村老百姓急忙龟缩家中不敢出来。
很快贾仁就先回来了。
“公子,公子,不好了,打起来了,”。
吴地冷哼“闭嘴,再嚷嚷,推出去斩了”,在军中,这种乱说话,扰乱军心的人,绝对不能留。不然历史上苻坚淝水之战惨败的教训就会再度出现。他可没有八十万大军去败家。
如果不是贾仁贾义都是跟着他的而老人,忠心耿耿,估计他还真的下得了手,不然从张道衍那里抄来的《孙子兵法》那不是白读了。
贾仁一看,立马屁都不敢放。
“下次注意点,这不是家里,这是军中,一旦照成军心不稳,把你碎尸万段都没法弥补!”,麻强小声对贾仁讲了几句,贾仁急忙点头哈腰。狗腿子坐久了,作威作福的习惯一时间还没改掉。
“公子,黄池会盟,现在大王和晋公争夺最后的霸主权利,现在就已经打起来了,就因为晋国执政卿赵鞅坚决不同意,结果当陛下得知越军先头部队八千人在范蠡带领下赶到战场,于是立即就调集大军围攻晋军。
对于这次著名会盟,最后是吴国称霸还是晋国称霸,历史上并无定论。就连司马迁的《史记》都有前后两次差错,更何况其他更不严谨的书籍。
不论是《史记:吴太伯世家》:“赵鞅怒,将伐吴,耐长晋定公”,还是《国语》中定吴王夫差为霸主,都不知道吴地高兴,因为不论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最终夫差都因此丢了吴国基业,成就了越王勾践。
至于后来电视剧多采用夫差称霸,也不过是更加凸显夫差的悲壮,表现吴国盛极必衰的现象。
而对吴地而言,他只需要保住这十万吴国精锐,要知道其中六万来自江都和盐城,为此他训练都废了不少心思,如果被当下没什么厉害关系的晋国消耗了,尤为愚蠢。
吴地心里只相信手上的势力。没有实力,其他霸主不霸主都无关紧要。
可惜夫差不这么看。
“现在我们怎么办,越军都参战了,打的非常凶猛”。贾仁道。
吴地冷哼“这不过是骗取我父王信任而已。我们远远监视着,相比起明面上晋国的实力,对抗,范蠡才最可怕。”历史上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在750年爆发的怛罗斯之战,就是因为高仙芝没想到突骑施突然背叛反水!不然也不会输!还因此丢了中西亚霸权!他可不想这么来一次!
麻强道“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
“不,除了继续监视范蠡大军,贾仁,你立即挑选最精锐的锦衣卫探子,去吴军,联络我们的旧部,让他们随时保存实力,不仅仅要警惕晋军,还有戒备范蠡的越军,以防他们勾结晋军夹击我军”。
贾仁一听道“诺”随后问"我们如何联络”
“我养了一批信鸽,你用它,然后锦衣卫有一套独特的密码本,你用这些传信给我”。吴地有把他的飞鸽传书创作出来了。
而在黄池郊外,吴国和他的盟国,郯国,越国,陈国,蔡国,腾国,莒国等联军20万,在堪称霸王的夫差指导下展开了对15万晋军和数万秦军,燕军,中山军联军迎战下,在黄池展开一场混战。
反正悄悄潜伏在山林老树上面用望远镜看的吴地,心中苦笑。
那种超过四十万人的大混战,绝对不是他这五千个小胳膊小腿能掺假的。就连范蠡的八千越军,也就开始打得好而已,后面就被赵鞅派来的赵军顶住。
或许也是保存实力,反正打的非常疲软。
一个传统霸主,一个新锐强国,最终吴地发现,实际上双方势均力敌,比起有楚霸王之威的吴王夫差。
赵鞅这个奠定三晋,版图最多的赵国基业的赵简子。别看后来知瑶嚣张的不要不要的,但比起综合实力,赵氏在赵鞅手里就是最强的,但也就是因为太强了,结果晋公为首的王室倒向了次强知家,就连魏氏和韩氏都选择联手打压赵氏,等赵氏被重创以后,他们又联手赵氏把下一个最嚣张的,最强的知氏给灭口了。这里面都是浓厚的阴谋,一种叫做“平衡”的东西一直在晋国存在着。比起齐国陈家一家独大不同,在晋国是五方势力角逐。
而此时晋国就在赵鞅这个铁腕强人领导下,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
吴地知道不同于赵鞅前一任,被他灭族了的范鞅,就不怎么估计体面。
当年吴王阖闾为什么能轻而易举的成为中原霸主,有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当时执政的范鞅主持了昭陵会盟。这一次打着“为蔡昭侯报仇”的旗号组织了18国反楚,结果雷声大雨点小不说,还只是范氏一家子获得了好处,其他的都倒霉了,这个时候,也就是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出场了。
在中原18国目瞪口呆下,吴国三万大军把让晋国畏惧的楚国打趴下。从此阖闾成为没有争议的霸主,就连晋国都不敢招惹。要知道整个周朝,晋国楚国轮流称霸,他们两个不断兼并弱小,面积最大不说,就连人口也是最多,全天下人口千万,两国就据有了近一半。正是如此,只有他们一半人口,还不到一半土地的齐国,秦国,甚至吴国都只能“偶尔”称霸。就在于综合实力不足。
按照吴地估算,近五百万人口,晋国,楚国各分一半,那也是2个半的吴国实力。两国联合就是五倍于吴国的实力。这个差距就好像越国和吴国的实力,相当悬殊。
十年前能一手主导灭了中行氏,和范氏的赵鞅绝非等闲。
看着你来我往的战车驰骋,车翻人亡,战马嘶鸣,士兵呐喊声和痛苦声,这里的吵杂声音和血腥气味,让吴地作呕。
从中午一直战斗到傍晚,双方才偃旗息鼓。最终吴地发现,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晋国人多,吴国兵精。估计最后还是要谈判桌上面解决。
战争结束,贾仁等人也乘机混进吴军。他要去传达吴地的密令。
虽然没有击败晋军,但是夫差还是很高兴的接见了范蠡等人。
很会演戏的范蠡轻而易举的糊弄过了夫差。当夫差表示亲近的希望他就近驻扎在吴军旁边时,他委婉地拒绝了。然后选择驻扎在济水泮。
当监视他的吴地得知以后,一种不好的预感来临。
可是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只能加紧监视。
一连数天都毫无反应,他以为范蠡变成好人了。
夫差13年,公元前382年夏七月。
乙酉日,晴空万里。
此时吴越边界上,一支准备已久的大军云集于此。乍眼一看,数量不下三万。密密麻麻,无边无沿。
越国那位忍辱偷生,卧薪尝胆的国君---勾践,拔出他手中的利剑---王者之剑纯钧。
“吴王让我去跟他争霸,为他卖命杀人,进行不仁义的战争……你们愿意吗?”越人居于南方,相隔两千里北上中原打仗,自然不乐意。“不愿意”。一声声呐喊响起,吴国多年的压迫使的越人同仇敌忾。
“许多人不愿意北上中原,你们不愿意,寡人也不愿意,现在你们是愿意助吴,还是伐吴”。
很快主战派灵姑浮,文种等一大批勾践亲信很快呐喊起来“伐吴,伐吴”。
一声声呐喊,让士兵士气高涨。
“既然你们选择了这一条路,那么寡人就陪你们一起,为越国,伐吴”。
然后呐喊声变成“为越国,伐吴”不断重复“为越国,伐吴”
为越国,伐吴。
他就很快变成士气,变成三万将士的共同心声。
“陛下,三万越军集结待命,请指示”灵姑浮是越国大将军,立即领头。
“为越国,伐吴,出发”。
说着率先翻身上马,相当熟练潇洒,灵姑浮等悍将纷纷骑马,就连看起来像文臣的文种,那也是骑马好手,手中利剑同样不寒而栗。
自然勾践并不愚蠢,他从余杭县(今杭州)出发,越过语儿等边界城池,早就得到探报的他知道老对手王孙雒早就把吴军百姓集中在檇李和姑苏。
它急于发兵,也是为了打乱王孙雒布局,五六月,王孙雒迁走了四万户到了江北江西,七月初又把姑苏檇李,延陵朱方城仅剩的20万口人迁走了近万户,最终去了遥远的盐城,
最终文种就对他说了“现在吴郡只剩下两地囤聚重兵,王孙雒赶走了四万多怕死鬼以后,整个吴郡就只剩下三万户15万人和一万大军,共计16万人,其中檇李一万户,五万人,有公孙信把守。
剩下三万精兵和八万百姓全部躲在了姑苏城中。”
至于为什么越国会对吴国行动了如指掌,只能说越国间谍工作做得很好,姑苏内内外外,都有越国重金贿赂的人,给他们提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