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春暖桃花遍地开(1/1)
明若昀难得夸贺九思,明天这人就要从宁王府搬出去了,临走前知道个他的优点,权当留个好念想。
“去吩咐厨房,晚膳做得丰富些,今晚要给九皇子践行。”
明若昀好心好意道,没成想话还没带到膳房,贺九思那厮又出了新的幺蛾子——他把明若昀住处外面挂着的 “袭寒居”的匾额摘了下来,硬要改成“春暖阁”。
明若昀知道后恨不得立刻马上将贺九思扫地出门,偏这人还不知悔改,咬着笔杆子振振有词道:
“本宫记得小昀儿你说过,算命先生说你命格里有阴气,所以才取了个寓意‘鲜明光亮’的名字要去去晦气,这‘袭寒居’一听就阴森森的,‘春暖阁’多好,春暖花开,阳气十足。”
我打你个春暖桃花遍地开!
明若昀被他气得都要破功了,严重怀疑贺九思是在报复他白天在香满楼没有和他共进退,一忍再忍才道:“所谓‘盛极必衰’,人伦纲常皆要讲究阴阳调和,阳气太足也不是好事,殿下的心意小臣心领了。”
贺九思忙说:“光心领了怎么行,实际也要收下,这可是本宫亲笔写的,价值万金~”
我呸!就你这一笔狗爬字,倒贴我钱我都不要!
明若昀在心里把贺九思翻来覆去骂了个千八百万遍,口是心非地忽悠他:“小臣谢殿下赐字,只是小臣在雲州王府的住处就叫‘袭寒居’,如今小臣背井离乡,还取这个名字就是想给自己留个念想,以解思乡之情,还请殿下成全。”
“原来是这样啊……”
贺九思不无遗憾道,恋恋不舍地放下笔,眼睁睁看着卫茕把匾额重新挂回院子外头,“袭寒居”三字朝外。
明若昀犹不放心,让修王府的工匠把匾额牢牢楔进墙里才算完,至于晚上的践行宴……
“从香满楼带回来的饭菜还在吧,九殿下不是说他要留着晚膳的时候吃吗?就让他吃那个好了。”
明语:“……”
好吧,这么做虽然不地道,但也是九殿下自找的。
明语同情贺九思,把厨房热好的剩菜摆到他面前,再把一碗新做好的燕窝八宝粥和几碟小菜放到明若昀手边。
贺九思:“……”
这是什么意思?
明语温婉体贴道:“遵照殿下吩咐,中午在香满楼没吃完的饭菜都给您带回来了,请殿下用膳。”
贺九思:“…………”
好吧,这话确实是他说的,但道理他都懂,可为什么剩菜都摆在他面前,明若昀呢?
明语福身一礼,歉然道:“殿下恕罪,我家世子脾胃弱,剩饭剩菜是一口都吃不得,怕殿下只能一个人享用了。”
担心贺九思嫌弃她和卫茕中午也碰过这些菜,又补充:“殿下放心,婢子和卫茕碰过的那几道菜都撤下了,您放心吃。”
贺九思:“………………”
贺九思那叫一个大无语,他中午在香满楼说吃不完带回来晚上吃就是随口一说,本来就是嘛,他堂堂皇子,从小到大吃的哪顿饭不是御膳房刚做好就送到嘴边的?
再说好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哪有明若昀一个人吃新粥,他一个人吃剩菜的道理?
贺九思幽怨地盯着明若昀手上的粥,满脸都是对他的谴责。
明若昀假装没看见,端起面前恰到火候的燕窝粥细细品尝,姿态极其优雅。
明语怕贺九思扑上去抢自家世子的粥,拿话堵住他最后的退路:“说起来,婢子今天让小二打包的时候,掌柜的十分感动,说一定要把殿下勤俭节约的品德广而告之,让客人们纷纷效仿,农户们春耕秋收不易,殿下此举必定让百姓们铭感五内。”
然后流芳百世、铭传千古是吧?
贺九思在心里狠狠翻了明语一个白眼,端起面前唯一一碗新做的米饭往肚子里咽剩菜,有口难言。
用过晚膳之后贺九思回了自己的院子休息,明语服侍他安置之后才回明若昀身边伺候。
“睡了?”明若昀靠在美人榻上懒洋洋地翻动着书页。
明语回禀:“睡了,许是惦记着明日要去国子监,九殿下今日睡得特别快。”
明若昀冷笑,呵,他要有那个觉悟就好了。
明语瞥见他脸上对贺九思毫不掩饰的嫌弃,忍不住抿唇低笑起来。
明若昀抬眸睨她,“你笑什么?”
明语连忙请罪,“婢子无状,世子莫怪,婢子只是觉得自从九殿下住进咱们王府,世子比以前……嗯,更有生气了。”
生气……哼,他确实比以前更容易生气了。
想他活了两辈子,哪个人在他面前不是毕恭毕敬谨言慎行的,偏贺九思是个特例,动不动就挑战他的底线。
明语察言观色,确定明若昀并没有怪罪她的意思,一边给他添茶一边道:“世子,婢子观九殿下今日此举,觉得他虽然行事冲动,但是个十分有善心的人。”
因为不知道皇帝把自己最宠爱的儿子禁足在宁王府到底有什么用意,她这些时日一直在观察九皇子,除了如传言一般随心所欲胆大妄为,并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
所以是不是他们惊弓之鸟,过于小心了?
明若昀想想今日九皇子在街上那副“你们已经被我一个人包围了”的气势,冷声道:“有善心不代表他没有心机。”
明语虚心求教。
明若昀执起茶盏喝了一口,缓缓开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别的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身上,倒真有可能,但贺九思是谁?邺京又是什么地方?心思单纯的人早就死无全尸了。”
明语一时间没想通个中关窍。
明若昀把话说得更明白,“你当知晓,贺九思与贵妃母子水火不容,但凡有能给对方添堵的事,他一定不会放过。
那书生进京状告利州督学,吏部和都察院都没动静,反倒是大理寺抢先一步当街拿人,而大理寺的背后,是雍王。”
明语惊呼,“世子是说九殿下当时认出了那些衙役是大理寺的人?”
可是不对啊,那书生告状的时候衙役们并没有自报家门,九皇子是怎么认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