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计划收留孤儿(1/1)
大家忙了一上午,苏若云买了两斤猪肉,中午让阿牛留下来一起午饭。
“若云姐,张瘸子怎么不卖猪肉了?”巧儿之前跟奶奶来集镇都是在他摊位买的。
前段时间听说苏若云卖给他当老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成功。
换地方了,她脸上闪过一丝苦笑,张瘸子已经到地府卖猪肉去了,提前去占个好摊位。
“是啊!前段时间还在,不会钱赚多了,换地方了,集镇每天卖的毕竟有限。”这个地痞无赖到哪里都是祸害一方,最好被打入十八层地狱。
“那肯定是,一天卖那么多的猪肉,一定赚了很多已银子。”巧儿赞同的点点头,张瘸子已经卖了很多年猪肉,一定赚了不少的银子。
买了猪肉,又买了点马铃薯,蔬菜,白面,家里白面都已经吃完了,现在只好先买半袋子,家里人多,一袋子也只是吃几天。
“娘,我想吃烧饼。”三丫头看着别人吃东西就会流口水,每次跟来就是想吃好的,
“好,娘来买。”苏若云从口袋里掏出铜板。
“老板烧饼怎么卖的?”苏若云看着香喷喷的烧饼,肚子也不争气的叫了两声。
“三个铜板一个。”老板伸出三个手指头。
“十个铜板给四个烧饼可行?”摸出十个铜板在老板面前晃悠了一下,价格还是要还。
“这,给你们四个吧。”老板挠了挠脑袋,一狠心便宜卖吧,反正现在也没剩几个了,早卖完早收摊。
“多谢老板。”苏若云把银子交给老板,取回四个烧饼,心里美滋滋的。
“好多呀!”三丫头看到有那么多的烧饼,脸上立刻乐开花。
“一人一个,我们在旁边坐着吃完再走。”正好不远处有几个石头,场地也宽敞正好可以休息一会。
“好。”巧儿跟阿牛直接把车子拉到一旁。
一个烧饼足够扛一阵子饿。
几人高兴的吃着烧饼,三丫头更是撒娇的靠在苏若云的身上,嘴里还在不停的嘀咕着。
这时突然窜出一个小乞丐,只见他一身的破衣服,手里拿着个破碗,脸上也是脏兮兮的。
“可怜可怜,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小乞丐伸出碗在卖惨。
“啊!娘,这个哥哥已经三天没吃饭了。”三丫头惊讶的看着眼前的小乞丐,年龄跟她大哥哥一样大。
“这个给你拿回去吃吧。”苏若云看了看手里的烧饼,刚咬了一口,阿牛跟巧儿倒是吃的快,基本吃完了。
“谢谢,谢谢。”小乞丐接过烧饼连连道谢。
“三丫头跟娘分一半。”三丫头说着把烧饼递给苏若云,一个烧饼她要吃很久才能吃完。
“娘不饿,三丫头吃吧,三丫头还要长高高。”她饿一会也没什么,以前在执行任务时,有的一连几天饿肚子,饿肚子她比一般都能忍。
“若云姐,我这里就剩这些了。”阿牛把手里仅剩的一小块饼递给她。
“我这里也就这一点了。”已经很久没吃到这么香的烧饼了,所以巧儿拿在手里就是狼吞虎咽,几口基本就能吃完。
“我不饿,你们趁热吃吧,我要是饿会买的。”别人剩下的烧饼就是饿她也不会吃,再说刚才吃了一口烧饼,现在也没有那么饿了。
他们还没开始吃,就见刚才离开的小乞丐又带着几个小乞丐跑了过来。
“可怜可怜,我们已经好几天都没吃饭了。”这几个乞丐比刚才那个说的更可怜。
“若云姐。”阿牛跟巧儿询问的眼神投向苏若云,这是给还是不给。
“给他们吧。”这些孩子看着还是比较可怜,现在她手里也不富裕,不然就把他们收留了。
“娘,三丫头的烧饼也给他们吃。”三丫头看着那些乞丐,也是非常同情。
“好。”从小就有爱心,长大后必定有出息。
“谢谢,谢谢。”乞丐们高兴的拿着烧饼,还不忘记说谢谢。
怎么那么多的乞丐,苏若云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久久不能缓过神。
这些孩子看着也就七八岁的样子,大的也不会超过十岁。
“这些孩子都是无父无母,所以无家可归,只能沦落要饭。”阿牛看着那些孩子,心里也是一阵酸,这些年要不是有爷爷在,他跟这些孩子也是一样。
“难道他们没有亲戚,姑姑叔叔,舅舅之类的亲戚。”他们有义务帮着养,一个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东西。
“女孩子亲戚会收留,男孩子一般没人收留。”阿牛低着头,这就是现在的状况。
“为何?”男孩子长大后劲大,不会能帮着做更多的事情。
“那孩子吃的多,长大后娶媳妇还要花钱,女孩子就不同了,从小不光能帮着做家务活,长大或者找个好的婆家嫁了,或者就是卖掉,怎么都是不吃亏的。”她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婶娘看是在养她,其实她一直都没闲着,在家各种忙活,现在大了立马卖掉换银子。
“对不起巧儿。”苏若云抓住巧儿的手,完全忘记巧儿也是这种情况,又提起她的伤心事。
“巧儿姐说的对,就是这样。”阿牛这些年除了爷爷真心关心他,那些亲戚看着他不光不帮忙,还在爷爷面前说一些难听的。
其实他也有叔叔伯伯,不光不关心他,还希望他早点死,那样他们家的房子叔叔伯伯就可以分了。
“我们一起好好赚钱,等有了钱我们一起收留这些孤儿。”办孤儿院,培养他们。
“收留孤儿?”这么多的孤儿需要很多银子,阿牛跟巧儿惊讶的看着苏若云,这个想法也太大胆了。
“是的,不过暂时我们还做不到。”现在她也是力不从心,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要为了生活奔波。
“若云姐什么时候收留孤儿,也有阿牛的一份。”他虽然没有银子,但是有力气帮忙干活。
“好的,我们一起来做。”参加的人越多,她的压力越小,帮助的孩子也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