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 章 军管,育红班(1/1)
六七年初,社会革命进入了夺权阶段,全国处于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状态。
几乎人人都会打语录仗来保护自己,压服对方。因为主席的话是“最高指示”,谁敢不服从,就是“抗旨”。
“语录”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孩子们都被耳濡目染,在挨家长打的时候,会无师自通地喊出“要文斗不要武斗”。
就连最缺少文化的农民,也学会了用“语录”与人争论。
地方党政组织陷于瘫痪之中,公、检、法机关失去作用,武斗风气严重,企业停产,交通瘫痪。
领导人决定,派人民解放军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主要任务就是支左、支农、支工和军训、军管等。
响应号召,全军有二百八十多万指战员参加了 三支两军任务。
顾庭舟所在的军区,几乎是倾巢而动,尽皆被安排出去三支两军。
平时号角阵阵的军区,再也看不到一个训练的兵。
家属院这边也是人人自危,除了平时的基本生活,大家基本不会聚在一起闲聊,毕竟随便说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利剑插向自己。
李清韵平时除了在家照顾二宝,收拾家里,就是照看自留地。
家属院里她唯一的朋友就是白玉,两家的孩子也经常来往,其他人她都不敢轻信。
不论在吃饭、训练还是休息,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集合徒手跑步赶到现场,这种情况是家常便饭。
后来干脆住到市区,白天制止武斗,晚上露宿街道屋檐下,随着武斗不断升级,形势严峻,随时要到现场制止武斗,经常不能按时吃饭和休息。
顾庭舟经常一身狼藉的回来。
虽然有上一世的记忆,李清韵同样为他捏一把汗。
支农支工就是耗费体力干活,这还没什么,但是随着各种武装争斗频发,他们常常被派去执行军管任务,一去就是十好几天都回不来。
甚至最长的时候有一个月那么久,回来时人几乎瘦的脱相,坐在餐桌上就睡着了。
虽然已经在书上了解过这段革命历史,但是亲身经历又有不同的感受,如果要形容,那就是极度的压抑。
他往往都是报喜不报忧。
她哪里不知道其中的艰辛呢。
心疼的直流泪,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他军人的身份,一家人才得以过平静的生活。
现在各地的百姓都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们能安于一隅已经算极好的了。
连顾父写信过来都说,现在公社也不太平,斗争频出,村里的人也是听风就是雨,蠢蠢欲动。
心疼顾庭舟的辛苦和不易,也做不了别的,李清韵把空间里的野猪肉拿出一头,分批全部做成肉干和肉脯,方便存放和携带。
每次出门前,都会给他装上一包肉干,还有自己空间里之前备下的成人营养奶粉,也分装成一小包一小包给他带上,让他偶尔偷偷给自己加个餐。
这才慢慢好一些,人没那么憔悴了。
连大首长夫人知道她这个法子,也亲自过来跟她讨教做肉干肉脯的法子。
她家江帆也需要。
白玉是个厨房小白,只能她这个当妈的操心了。
转眼时间来到 六七年中
军区开始组建育红班。
意思是培养红色幼苗,也就是以后的红卫兵。
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学前班。
育红班读完后要考试,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读小学一年级。
这为军区的学龄前儿童找到了最好的去处,也为军区家属们提供了好几个就业机会,这都是正式工作,有工资和各种补贴的。
上级指示,军区育红班的老师人选,在军属中间择优选择,女性在带孩子方面有天生的优势。
毕竟只是学龄前儿童,稍微上个小学初中的人都能教,也算是给广大军属的一项福利了。
怎么做选择就成了一个难题。
最后上面商量后,定下来通过考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择优录取。
李清韵每天待在家里,消息闭塞,这消息还是从白玉口中得知的。
她本来只当一个八卦听听,没有放在心上。
“清韵,我觉得你要是去参加考试,肯定能上。”白玉无意间的一句话提醒了她。
白玉平时见李清韵辅导大宝作业游刃有余,谈吐不凡,所以一直以为她是有文化的,而且见识还不少。
李清韵也开始动了心思,她不可能一辈子在家等顾庭舟吧?
虽然她最理想的生活是当一辈子米虫和咸鱼,但是现实是,当一辈子家庭主妇,她很快会跟丈夫没有共同话题,没有立身之本,没有自我价值。
最好的婚姻是势均力敌,是你很强,我也不弱。
特别是最近,她已经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离顾庭舟很遥远,两个人很难见一面,见面也没有机会谈心说话。
长此以往这种情况还会更加严重。
她真的不想做一个只会在家里等待的菟丝花。
本来她还有些犹豫,要不要现在去工作,毕竟二宝还小,需要人照顾。
白玉连这个问题都帮她想好了,军区就有托儿所,大人上班,白天没人照顾孩子,就送去托儿所,中午在那边吃一顿,晚上下班回来接,只需要按月给伙食费就成。
很多夫妻俩都忙的家庭就是这样干的,孩子们在托儿所还能做伴。
类似于后世的托班。
这下,李清韵的心思也活泛起来。
为了争取育红班老师这个机会。
她只能跟白玉撒谎,说自己的知识是跟家里的长辈学来的,没有正经上过学,所以没有文凭的证明,希望白玉能帮帮她。
白玉没想到她竟然没有正儿八经的上过学,但是平时的见识谈吐丝毫不俗。
可见文凭和学识无关,可以不上学,但是不能不读书。
她答应走后门帮李清韵报上名,但是后面的考试她是不可能会帮忙的。
李清韵自然没有不答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