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 章 二牛和大妮(1/1)
不说文化,就说生活和性格都有很大的差距。
之前有一个女孩看上了二牛的武力值,觉得很有安全感,愿意跟他处一处试试。
最终只看了一场电影,回去以后,人家女孩就单方面宣告结束了。
二牛自小的生活勤劳节俭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哪怕现在他能赚很多很多的钱,但是他骨子里的金钱观消费观已经深深刻下了。
不该花的不花,不浪费一分钱。
以至于去看电影的时候,人家姑娘说想喝汽水。
他就只买了一瓶汽水给姑娘。
姑娘问他为什么只买一瓶。
他说自己喝了浪费。
人家姑娘觉得这个人肯定抠的不行了,以后结婚了别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吧?
这件事还在他们那个圈子里面传开了,大家都偷偷奚落二牛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改不了乡下人的本性。
许景鸿这个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
这些年二牛努力工作,身边连男性朋友都很少,更别提女性朋友。
眼看儿子三十好几还孑然一身。
许父终是坐不住了。
他也想通了很多事情,儿子和自己身边的女孩门第太高,生活环境不合,性格不合,很难走到一起,勉强在一起也没意思。
不如找一个跟儿子一样出身农村,勤俭持家的姑娘。
只要姑娘人好,能跟儿子携手一生,其他的事情都不是问题。
他已经给儿子留下了一辈子都用不完的财富。
李清韵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她身边也没有什么年轻小姑娘啊。
年纪小的又很小,都是女儿辈的,不可能配二牛。
年纪大的都是结过婚的啊!
谁家女儿二三十岁还不结婚啊。
想到这里,李清韵脑海里突然想起了一个人来!
大妮。
大妮和二牛的情况何其相似呢。
都是很好的孩子,努力上进,勤俭持家,吃苦耐劳。
他们两个人的性格出身各方面都很合拍。
就是,这二牛比大妮大了快十岁。
李清韵这个当二婶的,还真不好意思给自己的侄女介绍一个这么大的老男人。
虽说二牛也是她看着长大的,但是女孩子在婚姻大事上总要更加谨慎些的。
于是李清韵把这事跟顾母提了一嘴。
顾母倒是没有丝毫芥蒂,拍手称好。
这两个人都是一把年纪了不愿意结婚,又是同村的,知根知底。
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业,工作上进,以后成了家一定可以过的好。
在顾母看来,男人大点才好呢,男人比女人成熟的晚,大点的男人才懂得疼人。
至于二牛勤俭节约的毛病,那更不是什么毛病了,这是美德啊!
顾母的一番分析,简直给李清韵打开了新世界,还能这样?
要不说门当户对呢。
不仅仅是指经济上的,还有两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的统一。
一个书香门第家的千金大小姐,和农村的泥腿子是不可能会幸福的。
既然顾母都觉得没问题,李清韵倒也有心促成,毕竟这两个人都是她觉得不错的好孩子,如果真能在一起,也是一段佳话。
年纪大了,也开始喜欢当红娘了。
李清韵把这事告知了许景鸿,他也觉得很不错,两人商量了一番,这件事不能直接摆到明面上,这样会让两个孩子有压力,觉得尴尬。
李清韵在家里宴请许景鸿和许知远父子。
顾母故意让大妮过来帮忙做菜。
大妮是个好孩子,听到给二婶帮忙,哪有不应的。
帮完忙,自然而然也就被李清韵留下吃饭。
许知远(二牛)和大妮成年以后第一次见面了。
初次见面,知道对方是当年村里的那个人,对上号以后,还觉得很亲切,两人的初次接触,很愉快。
这时两个人都还没有别的想法,只把对方当成同乡的人。
直到接下来的日子里,双方的家人总是在帮忙制造各种巧合,两个人碰面的时间越来越多。
再笨两人也猜到家里人的意思了。
不过随着这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对对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实他们都觉得对方还不错,所以也就不排斥这样的巧合。
这样的巧合越来越多,两人也就顺理成章的开始以结婚为目的谈起了对象。
两个人事业心都很强,平时工作都忙,只有周末才有时间接触。
谈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两人才决定以后共度余生,办了婚礼。
婚后二牛没有要求大妮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子,而是尊重她的意愿。
两人因为二牛的工作特殊,经常聚少离多,但是他们的感情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好。
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啊。
哪怕是后来生孩子,也没有让大妮抛下自己的工作。
孩子出生有保姆和他爷爷姥爷看着。
大妮后来成为了李清韵事业上的左膀右臂。
这个温温柔柔的小姑娘,最终成长为了一个坚韧不拔的强大女人。
男人支持她的事业,孩子也为有她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她终于摆脱了原生家庭给她的阴影,不用整日家长里短,不用为了生下一个男孩,拼上性命。
而是可以骄傲的做自己的光。
-
随着清玉服装厂越做越大,甚至远销其他省份,厂里也随之而来了很多问题。
别的服装厂如雨后春笋般起来,都想来分一杯羹。
生意不如刚开始那两年那么好做了。
特别是采购,出现了一个大问题。
李清韵发现,近一年里,原材料价格一个月比一个月贵,虽然都只涨了一点点,但是确实挺恶心人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
李清韵决定,她要南下广省和福省考察。
也该换换思路,见见世面了。
这一次去广省,顾庭舟本来很想陪她去,但是时间不确定,他的工作耽误不得。
最后定了顾大宝陪她去。
很巧合的是大宝要去广省出一趟任务。
所以母子俩便搭乘同一辆火车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