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五零年代太奶奶17(1/1)
连夜分完给各家的粮食,处理好需要喝羊奶的人家,招呼村民把分给小太奶奶的粮食搬进屋子,看着所剩不多的粮食,也都运进了大队的仓库里。
张建成轻松的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汗水,看着靠近的张五叔,询问的看着。
张五叔严肃的说道:“建成,你挨个嘱咐一下户主,让他们藏好自家的粮食,看管好自家人的嘴和腿,不要透漏了任何消息,不然,要出大事的。”
“出大事?五叔,能出啥大事儿?”
张五叔叹口气,看着远处的天空说道:“人在饿极了的时候,啥事都会干的。只要漏出一点消息,拖出萝卜带出泥,全村都跑不了。”
张建成想到各家的亲戚朋友、周围的村民一窝蜂似的涌来借粮食,哭爹喊娘赖着不走的;听到风声的陌生人半夜背着麻袋抢粮食场景,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急忙赶上前面的户主,连恐吓带吓得的嘱咐去了。
第二天傍晚,甜甜想了又想,叫来张建成,对他说:“建成,我要去马家村一趟,你带我去吧。”
红军妈疑惑的看着甜甜,张嘴要说话,被张建成挥手打断了。
“马家村?小奶奶,您是想您姥姥、舅舅了吗?行,我这就带你去。”张建成沉默了一下,抬头看了一下天色,弯腰抱起甜甜,对红军妈说:“时间还早,今晚有月亮,你放心。我走了,你记得留门啊。”
“小奶奶,是有人对你说啥了吗?”张建成边走边问。
“没有!想去看看。”
“主人,你去马家村想干嘛?报仇吗?”
“不!送粮。”
“啥?送粮!主人,你脑子坏掉了吗?咋能给仇人送粮呢?你忘了,原主就是被马家人害死的。”
“那是前世!这一世,他们虽然贪心,可没有付出罪恶的行动。”
“主人,我还是不能原谅!”
“0013,人,必须随时随地给自己留条退路。虽然姥姥、舅舅们对咱有怨言,可他们活着,张家村的人就有了监督的人,他们才不会背信弃义。
人,是需要群体的,需要亲戚朋友的。最关键的,我相信姥姥和大舅舅,没有直接出手害人。”
“可是原主死了。”
“是啊,原主死了。可张家村也差点出现了饿死人的事情,我才送粮送羊的。好了,0013,你要是无聊,我准你背包里的物资,你可以交易百分之一。”
“好吧,主人。”
一个小时后,张建成抱着甜甜到了马家村路口。
张建成正要进村,甜甜说道:“建成,就停这里,站一会儿就回家吧。”
甜甜散出神识,看到姥姥江石榴软软的躺在炕上,屋子里没有其他人。吩咐太虚幻境里的花精绿荷,准备了两亩的高粱穗,从空间里直接扔进了姥姥的屋子。
看到被惊醒的江石榴,甜甜放心的转头说:“建成,走,回家。”
7月,旱情越来越严重,张家村周围的村子开始饮水困难了。
野草、庄稼都干死了,树木也枯萎了。村民每天吃一顿吊命的黑糊糊汤,饿的整个人黑瘦黑瘦的。脸上除了能看到眼睛和嘴巴,脸蛋都找不到了。感觉就是一副骨架上披了张人皮,很是恐怖。
张家村村子口,总有几个老人早晚在石头上坐着,盯着进出的村民。。
旱情太严重了,张家村虽然有甜甜送出的粮食,可是天始终没有下雨,除了家里的孩子和产妇每顿能吃个六分饱,其他人都节衣缩食,不敢放开肚皮来吃。
村里除了喂养牛羊的人员每天出来活动,其他人基本尽量待在家里,减少消耗,就连八九岁大的孩子,也不大出去玩了。
张建成每次去公社开会,都要穿最破的衣服,还要在锅底抓一把灰抹脸上才肯出门。
甜甜的供应粮开始很难买到了,红军天不亮就去排队,眼看就要轮到了,结果粮食没了。
连续两次没有买到粮食,张建成想了想,觉得必须去找找上级领导解决才行。
拿好甜甜的各种证明和材料,抱着甜甜,张建成去找了街道办事处的主任说明了来找他的情况。
街道办事处的主任很是热情,带着张建成和甜甜找到了粮食局局长,协商了一下,最终特事特办,甜甜的供应粮从今后在粮食局直接购买。
张建成办好新的证明,买好了甜甜三个月的口粮,装好领到的各种票据,背着粮食和甜甜回家了。
看着走远的张建成,街道办主任点头赞道:“唉,这个世道,还是农民实诚、心善啊!”
粮食局局长认同道:“是啊,一个孤女能照顾的那么好,这张家村干部真的不错了。”
9月的一天晌午,甜甜被一阵喧哗声吵醒了。
睁开朦胧的睡眼,甜甜坐起来,下炕,穿鞋,走出大门外。
“小奶奶,你醒了?是被吵醒的吧?来,过来坐会儿,这里凉快。”红军妈看到走到跟前的甜甜,弯腰抱起来,放在旁边的树桩上。
“小奶奶好啊。”围观的村民温和的和甜甜问好。
甜甜笑着点点头,不说话,好奇的看着前面吵闹的人群。
贺婆子看到甜甜好奇的看着前面,激动地解释道:“小奶奶,我给你说,是这么回事儿。去年,咱村不是娶进来了好几个新媳妇嘛,那几个新媳妇的娘家来借粮了,还把家里的小孙子带了来,小孩子饿的哇哇直哭。
新媳妇想照顾娘家,可咱村里粮食也不多啊!谁家不是饿得黑瘦黑瘦的啊!您说是不是?
再说了,这借粮的口子不能开啊!小奶奶您想啊,谁家不是两三个儿媳妇的,借了一家,那其他几家心里可不得琢磨了?那得借出去多少粮食?
还有啊,自家的口粮借出去了,自家人可不得饿肚子了,搁这,谁愿意啊!给我,我也不借!”
“对!是我,我也不借!”
甜甜认真的听着,看着,新媳妇们边哭边求,坚持要借粮救娘家妈和侄子;公婆死活不让,吵闹了好久。
最终,村干部出面协商,公婆和新媳妇各退让一步,借出的粮食算是新媳妇的口粮,每天从她的口粮里面扣才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