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六零锦鲤对照组16(1/1)
三丫笑了笑,出去找人去了。
第二天,赵婆子带着赵大强、赵大山一起去了城里,下午才喜滋滋的回来。
三丫看见了,知道房子的事情买成了。
第二天,村里歇工一天,赵大强三兄弟合计了一下,想再去山里碰碰运气。
三人找大丫四人要来药经书,仔细看过了人参的图片,又仔细听了三遍人参的生长习性、采挖人参的要点,在腰里缠上绳子,拿上斧头、镢头上山了。
天擦黑时,赵大强三兄弟回来了,一回家,就神秘的进了赵婆子的屋子。
“主人,你爸他们真行,真的找到了一根人参,50年份的。还有,昨天种的10根人参,除了你爸他们找了一根,邻居赵韵和家找到了三根;村里的其他人找到了三根。”
三丫摇头叹气,看来这里是真不适合人参生长,就一天时间,10根人参就剩三根了,估计剩下的三根也存活不了多久,就会被人发现了。
当晚,赵大强三兄弟、村里找到人参的人家都偷摸去城里卖人参了。
以后的几天里,赵婆子让赵大强三兄弟轮流请假,去城里打扫小院的卫生,收拾院子,去废品站找旧家具,拉回来找村里的木匠修补修补,还做了两张新的大书桌。
三丫趁机拿出了很多的棉花、棉布、被褥,就连锅、碗、碟等都拿出来好多,混在供销社买的残次品中,被赵婆子拿到了城里的小院。
当小院初步可以住人了的时候,系统通报了赵蕴和家的最新消息,她们家在城里也买独门小院了,大小和三丫家差不多,离得也不远。
三丫笑了,“呵呵呵,0013,你闲得慌呀,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管她干啥呢!”
“嘿嘿嘿,主人,你是锦鲤对照组呀,总的看看她的境况才好。”
赵婆子布置好了城里的小院,再三思索,召集全家人开了个小会议。
“城里的院子,咱们去住,上工不方便;租出去,到时候大丫四个上学就不方便了。我的意思,中学离家也不太远,大丫你们早晚来回跑吧。”
“城里的小院,让你爸他们拉一些柴、拿些粮食、菜、调料,中午放学回来了,把家里拿的馍馍热热,拌个菜,下午放学了回家吃。”
郭二花听说房子要空下来,急忙插话道:“妈,空下来多浪费,租出去,每月还有租金收,多好呀!”
“就是,妈,租出去吧,给大丫他们留个一间屋就行了。”李大妹也跟着发表意见。
“二花,大妹,不急,你们听我说,天气好,大丫四个人每天能回来,要是下雨,回不来,就住在城里,到时候,让大强他们去陪着,你们想去也行。”
“最关键的是,院子租出去了,咱家去卖个野兔野鸡就不方便了,你们说呢?”
郭二花、李大妹讪讪的不说话了。
“奶,爸,妈,我会照顾好三个妹妹的。”
“奶,我也会照顾好妹妹的。”
“奶,您想的真周到,谢谢奶!”
“我最爱奶奶啦!”
8月30日,去初中报名的前两天,三丫忽然想起来改名的事情,和大丫三人提了一下,想好了各自的名字,一起找赵婆子要求改名。
“奶,我们想改名。”四人一进屋,围着赵婆子齐声说。
“改名?为啥要改,叫了那么久了,不是好好的吗?”
“奶,您站在村子里大喊一声三丫,村子里最少能听到四五声答应的,哪里好了!”
“就是,叫一声大丫,得有七八个人站出来。”
赵婆子被孙女们的话逗笑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不自觉的问,“行!改,你们想叫啥?”
“奶,我们都想好了,我叫赵欣然,二妹叫赵欣怡,三妹叫赵欣悦,四妹叫赵欣美,您觉得好听吗?”
“欣然,欣怡,欣悦,欣美,嗯,听起来还行。行,改吧,改吧,和你爸他们说一下。”
“奶,您可记好了,我叫欣悦,可不能叫错了。”
“去,家里还是叫三丫,你们起的是大名,就这样,去吧。”
三丫四人被赵婆子赶出了屋子。
大丫捂着嘴笑了起来,“看吧,我就说就是改了名,在村里,咱们还是得叫大丫、二丫,你还不信!”
三丫垂头丧的走出屋子,鼓鼓腮帮子,自嘲的笑一下,说:“最起码,在村里大家的名字都是差不多的,没人笑话。外面,有了新名字,也方便许多了。”
“就是的,三妹,这已经好很多了。”二丫劝慰了一下三丫。
9月1日,赵大强带着大丫四人去城里的初中报名。赵婆子在城里的小院里做鞋子。
县城的初中,和村里不一样,一天吃三顿饭,中午12点才放学。
赵婆子在城里住了三天,每天不是收拾一下院中的菜地、做饭,就是和周围的邻居说话拉鞋底子。
一天,赵婆子吃过饭,坐在大门口和邻居石大妹子闲聊,才知道了城里人买菜、买鸡蛋、卖肉不方便。有时候,有票也买不到东西,有时候买到的东西很不好。
赵婆子突然觉得,农村也没那么不好了,起码自家吃的菜都是新鲜的。
后来,也不知怎么的,说起了残次品,赵婆子才明白,工人在工厂上班,除了工资和福利,还会有一些隐形收入。
工厂会把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残次品,低价处理给工人。工人用残次品换粮食、蔬菜,也可以和其他厂的工人互换适用的残次品。
这样一比较,还是城里人好呀。街上来往的城里人,浑身干干净净的,上班回来,家里也没多少杂活,和村里人一比,轻松太多了。
赵婆子在城里住了几天,也觉得城里舒服,自己都想在城里住着不回去了呢。
可又一想,家里3个小孙子上小学,9个小孙子没人看,儿子儿媳还得上工挣工分,唉,还是等几个小孙子再大一些了再说吧。
有了城里小院的掩饰,赵婆子家自留地里吃不完的蔬菜、喝不完的羊奶有了去处,换回来了好多钱票、适用的残次品,家里人的面色,也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
1973年7月,学校还没放假,三丫听系统监听到县医院和乡镇医院人员紧缺,县医院牵头要成立卫校,招考护士,在县医院里学习两年,毕业了就在县医院和乡镇医院工作。
听说了这个消息,当天下午放学回家后,三丫把消息和赵婆子、赵大强等人都说了。
赵大强听了 ,心里很是激动,拉着俩弟弟和赵婆子、大丫四人商议。
“妈,我觉得当护士好,太阳晒不着,雨下不着,多好呀!大丫,二丫,机会难得,你们去试试。要是能考上,那可就是铁饭碗。”赵大强一坐下,就发表自己的意见。
“妈,我也同意大丫他们去考。大丫今年都17了,上两年卫校出来,都十九了。村里和他们同龄的姑娘,都开始相亲了。”郭二花插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