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箭簇的出处(1/1)
“南直隶?”听到这个答案邹绍芳顿时有点泄气,“不瞒曦沐,我外放的事考功司早已经议定,剩下的便是等文选司的调令公文。
如今的文选司郎中与我父亲当年有旧,此事愿意扶我一把,可是曦沐所说的南直隶,此地富庶,向来都是各种肥缺,恐怕不少人都盯着,未必能如我所愿。”
“不错,若换作原来确实如此。”
邹绍芳听了李旦的回话心下一怔,感觉出了其中门道。
“曦沐是说现在这其中有变数?愿闻其详!”
李旦放下酒杯,喝了口茶醒醒酒,再是道:
“绍芳兄岂不闻万历新政一事?”
邹绍芳琢磨了片刻答道:“确有其事。”
“新帝登基,张首辅掌权,推行新政已是势在必行。
当下考成法已成,剩下首当其冲者就是清丈田亩,但绍芳兄当知丈田之事乃是东南士绅豪族之大忌,一旦政令推行,地方上必然是上下一心,通力抵制,政令推行必是处处受到掣肘,举步维艰。
可考成法在后,上到布政使、农宪,下到地方知府、知县,人人是不想干却又不得不干,如此环境之下,谁又愿去南直隶呢?”
邹绍芳听完先是一乐,但随即又是泄了气,不由叹道:
“唉,曦沐啊,你与我邹家有大恩,也就是你,换别人我定不能跟他们说这两句掏心窝子的话。
曦沐你是个能人、奇人,当今天下如你这般的麒麟儿已然是不多了。
而我是个庸人,一如这朝里的衮衮诸公,尸位列官,只知嘴里空谈孔孟仁义却难成一事,若不是多亏家父的荫庇,我连这一任五品郎中也是指定做不上的。
但我邹绍芳好就好在是个自知的人,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曦沐你口中的清丈田亩之事让我来干,多半也是干不好的。”
“不,你一定干得好!”
李旦接上的话铿锵有力,简单的几个字中充满了自信。
正是这近乎决绝的自信,不由得让旁人产生一股信服感。
“曦沐,你此话是有什么深意吗?”
“你别管那么多了绍芳,其中的缘由我还不方便说,但你若是信我,就去跟吏部文选司说你要去南直隶,只要你去了,此事我就能给你打包票办成。”
邹绍芳一时愣在原地,独视空中一轮好月。
“想我邹绍芳在京中为官数载,难得有一人愿意陪我说这些话。
曦沐兄,你没必要骗我,所以绍芳信你的话,明天我就到文选司去说愿往南直隶。”
随即,邹绍芳又是举杯敬酒,二人一直聊到快四更天,李旦当晚也留宿在了邹绍芳府上。
第二天一直睡到了日上三竿李旦才醒过来。
出了客房,邹绍芳的夫人这才跟李旦说邹绍芳已经去衙门了。
李旦略显抱歉地向邹绍芳夫人致谢,随即出门回自己下榻的客栈。
回到客栈,人还才走到门口,牛三木就已经迎了上来。
“头人,有客人来找您了。”
“谁?”
牛三木指了指客栈里坐在窗边的人。
来人也是看见李旦,起身远远便是拱手致意。
“王主事?”李旦快步上前入座,唤来小二上了一点吃食,“你既然过来找我,是否箭簇之事已经有眉目了。”
“下官的确有事要说,不过一个是好消息,另一个是坏消息。”
“那先听好消息吧。”
王象乾闻言从袖中取出了之前李旦交给他的那枚箭簇摆在桌上,然后又是拿出了另一枚箭簇摆在之前那枚的旁边,随即道:“昨日上官走后,在下反复思虑觉得从留款的字体处下手,也许是一个法子。
上官请看,左边这枚是上官交给在下的,右边这枚是我在武库里翻到的台州府军器局嘉靖四十四年制箭,上官可看出什么端倪。”
李旦看了一眼,便是立即道:“这留款的字体不一样。”
“李海宪好眼力,不错,台州这枚留款用的模具是传统的行楷写法,其中行书的风格更重,力求书写流畅,所以字的写法上与传统的官字不尽相同。
而李海宪拿来的这枚,字与字之间泾渭分明,此种字体的写法,更像是‘台阁体’写法。”
李旦又细细观察了一遍,终于看出其中的差别,不禁感叹:“王主事真是观察细致入微,居然从这个角度找到了区分此物出处来历的方法,李某佩服。”
王象乾摆手,苦笑一声又道:“刚才是好消息,接下来下官要跟李海宪说一个坏消息了。”
“这个台阁体主要在两京与两直隶之中流行,其中尤以两京为之最盛,不过北京武库之中我今早特意去查了,隆庆六年北京造箭使用的留款模具是普通的民间款式,并没有特意找人去刻什么台阁体。
原因也很简单,台阁体的模具刻起来要求高,一不小心就会将模具损坏,时至今日能做得出上好台阁体模具的店家也只有两家,其老板还是两兄弟,哥哥在北京,弟弟则在南京,不过北京这边的哥哥很早便已经去世了,这也是北京武库没有使用台阁体模具的原因。”
“那就只能是南京!”李旦的声音此时都不免提高了两分。
而王象乾却是摇头道:“非也,南京的那位工匠我也打听了,虽然没死,但其因为患病,隆庆四年开始便已经收手不再做模具了。
不过他这个弟弟与他哥哥不一样,其哥哥从未收徒,凡事亲历亲为,而弟弟则是广收门徒,其中除了他自己的工匠铺子以外,有些弟子更是出师单干。
所以这枚箭簇的大致位置我可以断定就在南京与南直隶一带,但具体是南京,还是南直隶的其他府州,恐怕我就没办法分别了,还得李海宪亲自去跑一趟才知道。”
李旦接过王象乾递来的箭簇,忙是感激道:“李旦在此谢过王主事了。”
“李海宪客气了,都是为朝廷效劳,何来谢这么个说法,再说私盗兵械售予外敌,此事听上去实在骇人听闻,如此忘祖悖国之人,万死不足惜。”
王象乾起身拱手,随即拂袖而去。
在告别王象乾之后,李旦在京中之事也算告上一段落。
接下来几日李旦去到会同馆联系了三位异国使者,准备带他们启程返回。
在一切准备妥当了以后,李旦去与张居正最后告别,一行人便离京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