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工业革命开启(1/1)
有了导线就可以制作发电机。
那用什么发电呢?
火力发电?
水力发电?
当然是火力发电了。
现在机械设备太落后了,想要建造一个水利发电站还是实现不了的。
三天时间,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中心城内第一座火力发电站问世了。
有了电,就可以制造电动机。
有了电动机,机械设备就可以运转起来。
7312号小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吹响了号角。
30天后,水泥、钢筋都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姜济同终于可以开始中心城的第一次大改造。
他在中心城的北面划出一大片地方作为新城的中心,开始在那里大搞基建。
首先是修路。
材料齐全后,秦羽利用言出法随的能力开始构建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姜济同在旁边指挥。
首先是南北向的主干道。
姜济同计划一步到位,直接划出一条双向10车道的主干路。
路面全部使用沥青铺设。
路两边设置人行道,跨路天桥,以供行人通过。
然后是东西向的主干路。
也是双向10车道。
道路两旁做了绿化带,既美观,又漂亮。
不过路上因为没有标识线,所以看起来光秃秃的。
道路两旁也没有路灯,路口也没有红绿灯,路旁也没有标识牌。
这些不着急。
十字主干路建好后,接下来就是每隔两公里,拉出来一条马路。这条马路是二级主干路,双向6车道。
南北向十条,东西向十条,分别位于主干路的两侧。
这样的话,马路覆盖的范围就是一块24公里见方的巨大地皮。
这块地皮被马路分割成了144块2公里见方的标准正方形地块。
这么多路,起名字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
所以姜济同干脆不想了,直接以数字来表示。
南北向称路,东西向称街。
这样南北向的中心主干路就被命名成了中心路。
东西方向的中心主干路就被命名成了中心街。
以这两条路为参考,其他路和街依次编号。
南北向中心路西面第一条路就被命名为西一路,西面第二条路就是西二路,以此类推。
同样的道理,东面第一条路就被命名为东一路,第二条是东二路。
东西向也是如此。
道路明明完后,接下来是布线。
为了保证城市的美观,姜济同已经让秦羽在路面之下预埋了水泥制成的管道。
管道的直径为2米,完全可以在里面行走。
同时在管道的顶部两侧还预埋了两根直径一米的细管。
一根细管铺设电线,一根细管作为排污管。
为了方便使用,每一块地皮上都设置有一个配电柜,这样每块地皮的线路都可以从这里接。
地块设置好后,接下来就是城市规划了。
姜济同以中心路和中心街的交叉点为中心的16块地皮,作为政治中心的办公用地。
最核心的四块地皮建造四座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的高处再用走廊连接在一起,互联互通。
它起名叫做中华大厦。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中华大厦的建造方案出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