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用智慧铸就辉煌,走向盛世之巅!(1/1)
与此同时。
大汉王朝。
元光元年,春风和煦。
未央宫的正殿内,往日跪拜之人,都是文武百官。
然而,如今却是各个郡国推举上来的贤才能人。
他们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汉武帝刘彻身着龙袍,头冠熠熠生辉,显得气度非凡。
他严肃地说:“诸位不必多礼,请入座!”
汉武声音洪亮,如雷霆震撼。
这是他掌权之后,第一次招揽人才,心情颇为兴奋。
他环目扫视一圈,满意地点点头。
台下一片肃穆,众人神色激动,眼中闪着热切的光芒,都渴望能得到陛下的青睐,从而一展才华。
在内侍官的主持下,众人不慌不忙地自我介绍,精于何种学识,有何治国方略,等等。
然而,就在有条不紊地选拔人才时,展现出袁大人祭天的一幕。
汉武帝眉头一挑,转头叮嘱内侍官,先把进程暂缓。
随即,他又开口询问众人:
“诸位,朕临时更换一下题目,你们如何评价这位袁大人?”
一位青年才俊猛然站起身,躬身行礼后,抢先回答:
“臣认为人心不可欺。无论袁大人多么狡猾,野心再大,对任何人都虚伪欺诈,终究会败露。民心是国家的根基,如果统治者失去民心,权势就会动摇。”
他的声音清脆悦耳,话语间充满着为民请命的决心。
另一位青年,言简意赅地说着:
“阴谋勾当,终将自毁!”
站在一旁的内侍官,真替他捏把汗,陛下面前竟然妄议朝政,这是嫌脑袋太结实了啊。
然而,汉武帝却听得饶有兴趣,对这位年轻书生说:“有趣,你继续!”
那位书生见皇帝眉眼带笑,便更加起劲,拔高声音说:
“袁大人的权谋手段,让他获得了皇权,但随之而来的背叛和危机,说明不道德的手段,终究会招致灭亡。”
在汉武帝的鼓励下,几位贤士也纷纷回答:
“他的权力是镜花水月。尽管袁大人装束尊贵,成为接近皇位之人,但真正的权力,并不是表面所能决定,他嚣张自大,容易遭遇各种隐患。”
“此人野心勃勃,对权力的渴望,使他不择手段,连属下都能趁机叛逃,说明他失去的不只是民心,还有臣服之心。”
“侵占皇室资产,说明此人还缺少诚信。统治地位岌岌可危!”
……
当最后一位贤士表述完观点,汉武帝沉吟片刻,作出了新的决定:
“这位贤士,朕决定以你为首,成立谏言小组,推行治国之策,你可以自行选用堂上的贤才,在闲暇之余,你们将收集百姓的心声。”
“朕渴望了解天下百姓的需求,以便再现昌盛的盛世!”
汉武帝说完,起身走向那位年轻书生,轻轻地拍一下他的肩膀,眼中满是赞许。
书生受宠若惊,立刻跪地谢恩:“臣定不辱使命!”
其余人也齐声谢恩,他们的声音,在未央宫中回荡,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和自豪。
他们之中,只有那位书生的眼中,泛起了泪花,他没有想到,自己一份爱国的赤诚之心,竟然被皇帝发现,并加以赏识。
在场的青年才俊,都充满热血和豪情,他们即将用智慧铸就辉煌,走向盛世之巅!
……
这一刻,在视频画面中。
在紫禁城内,溥仪只有在乳母身旁,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陪伴。
乳母性情温和,从未与他人发生过争吵,她端正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
她的言语并不多,常常是沉默不语,没有别人与她主动说话时,她就一直沉默地微笑。
她的眼神总是凝视远方,让溥仪经常幻想,乳母一定能看到什么有趣的事物,而且是他无法看到的。
乳母用简单的言语和温和的微笑,给溥仪无尽的爱和关怀。
然而,溥仪九岁的时候,太妃们竟然背着溥仪,对乳母下了驱逐令。
溥仪拼命地挽留,哭闹着要求太妃把乳母找回来。
他宁愿不要宫里的那四个“母亲”,只想要乳母一人。
但无论怎样,太妃们都没有动摇。
那一刻,溥仪像失去至亲一般,嚎啕大哭;像失去至宝一般,心疼痛惜。
他是在乳母的怀里长大的,一直吃奶到九岁,和乳母生活的日子,就这样彻底结束了。
只有乳母在的时候,溥仪才能听到朴素至善的话语。
她教导溥仪别人也是人,与溥仪没什么不同,会感知疼痛,会伤心落泪。
然而,这样浅显的道理,除了乳母,竟然没有一人告诉他。
并不是溥仪不懂这些道理,而是在百依百顺的环境里,溥仪不容易想到这些。
因为溥仪根本想不起别人,更不会把自己和别人相提并论,其他人都不如自己高贵。
九岁以前,他从乳母的教导中,懂得一些“人性”的道理,但随着乳母的离开,连对情理的理解,也逐渐丧失殆尽。
乳母走后,溥仪的脾气变得越来越乖张,常常责骂太监,冷漠无情的态度,让人不敢接近。
太妃们对他的任性行为,都束手无策,他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皇子,将其他人都视为奴才和庶民。
寂静的夜晚,溥仪经常独自坐在窗前,仰头望向星空,试图回忆乳母唱摇篮曲的模样。
对乳母的思念,化为颗颗泪水,滑落在窗棂上。
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从未过问乳母的身世,对乳母的来历一无所知。
她就像一阵清风,进入溥仪的生命,又默默地离去。
他无法找到乳母的下落,再也寻觅不到温暖的怀抱。
乳母的离去,是宫中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溥仪的心中,留下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也是这一年,除了溥仪这片天地以外,全国都被空前的动荡笼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