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否则革新之路,就会血流成河啊!(1/1)
与此同时。
大汉王朝。
元朔六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
汉武帝刘彻,力排众议,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让他率领三万骑兵,从高阙出兵,向北而去。
在汉武帝的期待下,卫青终于回到长安。
汉武帝不仅亲自出城迎接卫青,还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他转头看向卫青,迫不及待地问道:
“快与朕说说战场上的事情,让朕也过过瘾,听闻你此次出征所向披靡。”
卫青立马起身,恭敬地答道:
“陛下,臣将两万人马,分为三路,集结在长城脚下,与呼韩浑琊殊死会战。既分割包围,又出其不意。”
武帝深知舆图的分布,不解地问道:
“此地是开阔地带,如何藏身杀敌?”
卫青自信满满地回答:
“没错,正是因为没有藏身之所,臣才让将士们一鼓作气,豁出命来进行车轮战,每冲击一次,就有新的兵马进行替换,有序地缩小包围圈,而匈奴军被包围在中间,早已疲于应战。”
汉武帝听得津津有味,恰逢此时,看到鲁讯和许广平温情的一幕。
卫青关切地问道:
“这鲁讯四十八岁才得一子啊,老来得子,人生幸事!陛下正值盛年喜得麟儿,更是福泽深厚!不知皇后近来可好?据儿如何?”
汉武帝含笑答道:
“她俩都安泰,朕现在就差人将他们二人唤来,你姐姐每日为你担忧呢!朕二十九岁得子,都觉得开心极了,不亚于老来得子的喜悦。废皇后十一年都无所出,幸亏你姐姐争气!”
由于鲁讯的出现,使得宴会的气氛转成家宴一般,平添几分亲和感。
卫青也没有之前那般拘谨了,脸上的笑容也多起来,说道:
“臣为了鼓舞士气,在战场上高呼:取来敌军将领的首级,一起喝酒庆贺!匈奴军被包围在中间,早已疲于应战,再听闻汉军喊杀声震天,加上马蹄声,他们打得晕头转向。”
“更有趣的是,战士们兴奋地割下首级后,便将耳朵切下来,挂在腰间,越割越激动,根本停不下来了,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黑,他们轮番作战,完全不觉得疲乏!”
汉武帝听闻,立马拍手叫好:
“果然没让朕失望,你的强悍无人能敌,匈奴军再顽强也不是你的对手!鲁讯这种文人,觉得革新收效甚微,就应该用大刀长枪说话,割下几个耳朵,看看谁还敢叫嚣!”
说完,便仰天大笑。
皇帝与卫青推杯换盏之际,皇后卫子夫领着四岁的儿子,缓缓地踱步而来。
卫青连忙放下酒杯,给皇后姐姐行礼,汉武帝见姐弟情深,感叹道:
“你也该早点成家生子,找个情投意合之人,才能知道幸福的滋味,莫要像鲁讯一般,年近半百才有人生感悟!”
……
与此同时。
大宋王朝。
景祐二年,春寒料峭。
气温不稳定,使得宋仁宗赵祯的身体,每况愈下。
近日来,他寝食难安。有一个让他牵挂的难题,始终困扰着他,那就是膝下无子。
在朝臣的建议下,仁宗决定从宗室中,挑选一个子侄,来继承皇位。
经过几轮激烈地筛选,最终,濮王府的第十三子,被暂时接进皇宫,交由曹皇后抚养。
宋仁宗看到这个孩子,希望他能给宗室带来曙光,便将其改名为:赵曙。
小赵曙只有三岁,哭着喊着要回家找娘亲,宋仁宗哄道:
“忘了你的娘亲吧,你以后就是朕的孩子,皇后便是你的母亲!”
一听这话,小赵曙哭得更凶了。
他坐在皇帝的怀里哭闹,鼻涕眼泪蹭在皇帝的丝袍上,宋仁宗也没有恼怒。
恰逢此时,看到鲁讯温情的一幕,小赵曙挂着眼泪疙瘩就笑起来了,宋仁宗好奇地问道:
“你喜欢看这瘦削之人?”
小赵曙含混不清地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将小手放进宋仁宗的大手里,第一次冲皇帝咧嘴大笑。
这一刻,宋仁宗的内心被柔软地触碰一下,心里不由地感叹道:
“朕今年不过二十五岁,为何这般着急挑出皇储的人选,他鲁讯不也是年近半百才膝下得子,怎就朕没有信心生个一儿半女!”
想到此处,宋仁宗顿时豁然开朗,阴霾的情绪被消散一大半,温声地问道:
“你说朕会不会给你添个小弟弟啊?”
小赵曙奶声奶气地回答:
“我会有好多的弟弟妹妹!他们可以陪我玩,都听我指挥!”
宋仁宗连忙点点头,欣慰道:
“好,都听你的指挥,只要你为朕增福添运,朕定然不会亏待你的!”
内侍官低声提醒道:
“陛下,奴才带小皇子去沐浴更衣吧,范大人求见!”
范仲淹躬身行礼后,恳切地说道:
“陛下,臣刚才在进宫的路上,看到鲁讯提倡革新,而遭人诟病和陷害,幸亏太祖皇帝提倡,宋朝不杀士大夫,否则革新之路,就会血流成河啊!”
听闻此话,宋仁宗拧眉盯着范仲淹,问道:
“这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吗?为何含沙射影地说话,意欲何为啊?”
范仲淹深吸一口气,壮着胆子说道:
“那臣可就有话直说了啊,吕宰相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其用人制度,更是有悖于陛下任用贤才的主张。”
“莫不是看到鲁讯受打压,这些话臣不想尽数说来,但是唯恐陛下应该重用的文臣,将面临与鲁讯所受打压相似的困境,故而臣只能冒死谏言!”
宋仁宗试探性地提醒:
“是不是你太过虑了,朕的文臣怎会有鲁讯一样的困惑,宋朝重用文臣,重视文人,这是长期以来的风气,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范仲淹据理力争,言辞犀利地说道:
“并非臣危言耸听,而是他吕夷简大有把持朝政之嫌疑,陛下不得不防啊,防微杜渐在于防,莫要等亡羊补牢的时候,才追悔莫及啊!”
“臣欣赏鲁讯这等文人的傲骨,他有为了革新奋争到底的决心,有为了革新坚定信念的恒心,倘若大宋多几个这样的领军人物,定然会将变革进展得顺畅一些!”
宋仁宗实在不理解,同样的内容,他范仲淹怎么就侧重点在革新的事情上,怎就如临大敌的感觉,怎就将吕宰相视为眼中钉?
然而,他没有再细细琢磨下去,突然感到头痛欲裂,便摆手说道:
“朕有些困乏了,改日再议此事!”
范仲淹憋着一肚子的话,却被皇帝的态度,当即浇一盆凉水一般,淋了个透心凉,简单地应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