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你的文武百官,会帮你破解其难题!(1/1)
与此同时。
大唐王朝。
开成二年,阳光明媚。
唐文宗李昂,正在面见岛国僧人圆仁。
文宗身穿龙袍,端坐在大殿中央,询问道:
“你作为遣唐使者,此番入唐有何感受?”
圆仁躬身行礼后,恭敬地回答:
“长安之城更为繁华,产业门类繁多,百姓安居乐业,令人心生羡慕啊!”
文宗听闻,得意地赞叹道:
““据说你们的京城奈良,也有一个长期开放的集市市场,同样分为东市和西市?”
圆仁解释道:
“的确如此,东市设有五十一厘,西市设有三十三厘。出售丝织品和棉织品;还有日用品和文化用具;其他杂货,如铁器、陶器等等,皆来自大唐!”
恰逢此时,看到鲁讯患病的一幕,圆仁目不转睛地观看。
文宗转喜为忧,问道:
“你们岛国四面临海,资源匮乏,若不是向唐朝学习文化技术,是不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倘若有朝一日,你们强盛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威胁到华夏的子民!你是如何看待的?”
此问题太过尖锐,圆仁沉思片刻后,坚定地回答道:
“岛国的整体水平相对较弱,既不能逆转地理的劣势,又不能摆脱耕地匮乏的困境,大唐地大物博,为何会惧怕岛国的发展速度?”
文宗一听,深觉很有道理,便面露喜色地说:
“岛国的贸易发展,离不开遣唐使者的功劳,你们如何将大唐的文化,传递回岛国,是关键所在,经济的发展也以你们为核心,佛教兴盛后,朕希望你们能与大唐永修友好关系!”
圆仁深以为然,点头应答:
“那是自然!鲁讯的好友,不也正在岛国生活,说明后世之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陛下尽管放心!”
在这和谐的气氛下,两国的关系一派祥和。
大唐王朝的全面盛世,深深地影响着岛国的发展,就连岛国的文字,也是参考华夏的文字,而进行创造。
……
与此同时。
大明王朝。
永乐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再次踏上北征的战场,特意带上皇孙朱瞻基。
此次征伐,不仅是为了让皇孙见识战场,更是为了培养他未来的皇储身份。
这天下午,朱棣刚从战场回到军营,却没有看到皇孙的身影,急得火冒三丈。
实际上,在大臣李谦鼓勇下,朱瞻基一声不吭地上阵杀敌。
朱棣得知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暴跳如雷地怒吼:
“火速查找皇孙的下落,务必保证他的安全!”
当得知朱瞻基正在追击九龙口时,朱棣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展开紧急增援。
生死攸关的时刻,朱棣心急如焚,只盼快些见到皇孙儿,唯恐他有任何闪失。
幸好朱棣及时赶到战场,骑兵如一股疾风,冲散瓦剌军的包围圈,让朱瞻基脱离了险境。
朱棣见状,责备着朱瞻基:
“打了败仗是小事,还可以重新来过,如果你发生意外,可就追悔莫及啊!”
皇孙儿跪在地上,一脸委屈巴巴的模样,朱棣又有些心软,便缓和态度:
“罢了,主要是怪朕没有同你讲清楚,以后在军帐中,由学士胡广等人,给你讲经论史。你平日听听战略部署即可,真要骑马上阵的事情,皆与你无关!起来说话吧!”
朱棣一阵心惊胆怕,又不忍说重话吓坏孙儿,目光温柔地落在皇孙的身上。
就在此时,看到鲁讯病危的一幕,朱棣面向孙儿,轻拍着肩膀,叮嘱道:
“日后见到这样有影响的文人学士,你一定要礼遇有加,这种人的思想和学识,都是最好的财富,多听他们的观点与主张,汲取其智慧!你今日的勇气和决心,令朕感到很欣慰!”
朱瞻基闻言,轻微地点点头。
但是,朱棣话锋一转,说道:
“从现在起,你要学习打理朝政和军事。有助于朝廷利益的事宜,就大加鼓舞;有悖于朝廷章程的事宜,就悄无声息地削弱!”
朱瞻基听着爷爷的教诲,深感责任重大,可他似懂非懂,便茫然地点头默许。
随即,朱瞻基忽然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他们所说的时间,为何这般奇特,竟然不论时辰,而是几点几分,五点二十五分,听起来甚是有趣!”
朱棣一时间愣住了,拧眉看向孙子,满是疑惑地问道:
“什么几点几分,朕与你刚说的话,你可有听进去?全然听懂了吗?”
朱瞻基面带难色,轻咳一声,掩饰着尴尬。
然而,朱棣突然意识到,是自己太操之过急了,恨不得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他。
毕竟孙儿只有十六岁,怀揣着一颗好奇心,也是件好事情,还是顺其自然吧,他亲切地拍了拍孙子的头,说道:
“或许是后世之人的新发现,或许是你当皇帝后,你的文武百官会帮你破解其难题呢。”
朱瞻基眨巴着眼睛,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没过多久,朱棣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瞪圆双目,感慨道:
“鲁讯临终的时候,还在写针对抗岛国战线的文章,难道朕与岛国签订的‘永乐条约’,没有影响到后世之人?没有保持和平贸易?他们不再向华夏称臣纳贡了?”
见皇孙没理解,他解释道:
“郑和率领水师访问过岛国,岛国畏惧大明王朝的实力,与朝廷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两国一衣带水,往来贸易以日船入港,向大明进贡物品!连续数年追捕海寇,向大明献俘。”
“如此一来,打破了太祖皇帝的海禁严令!朕不想你耗费国力,来劳师动众,为岛国之地伤神。等朕把江山交付到你手中的时候,岛国将是不征之国!”
朱瞻基眉眼含笑,深感到祖父对他的偏爱,问道:
“刚看有人流亡到岛国,还用岛国的语言,为鲁讯写下悼文,想来是岛国与华夏,还有很深的渊源,皇祖父如何看待岛国的文化?”
朱棣满意地赞许道:
“很好,你提出的问题,有深刻的思考。岛国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百姓桀骜不驯,征伐也没有实际意义,弄不好还得扶贫,只需要维持和睦相处即可!通过贸易来赚他们的银子,就翻不出什么天来!”
“朕为了改善外交的困境,派人从陆路和海路,进行外交破冰,明朝一打岛国,就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外交困境,进而加剧恶劣。只要维持合作关系,不破坏这种平衡关系!”
朱瞻基认真地应允道:
“孙儿谨记皇祖父的教诲!”
朱瞻基虽然年少,却注定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
也是在这一天,他开始与祖父展开一段有意义地互动,留下了一段关于珍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