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叶修明(1/1)
叶清清暗暗打量着这个哥哥。她爹叶承志小时候读过两年书,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因此在叶修明六岁时就将他送到镇上的私塾启蒙,他也不负众望,在读书上确实有天赋,学了两年,私塾的先生就推荐他到清和书院读书。
叶夕夕也欢喜地盯着他,对哥哥想念得紧,哥哥每次回家都会给她带好吃的,她可是盼望哥哥能天天回家,因此看到叶修明出来,小脑袋就往前凑上去,扬起小手挥挥,“大哥”。
叶清清也扬起笑脸,甜甜地喊了一声,“哥哥”。
叶修明没想到娘亲会带着妹妹来看他,清秀的面庞满带欣喜,“娘,清清,夕夕,你们怎么来了,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没出什么事,家里的事你不用操心,安心读书就成了。”贺氏看着俊容初显的儿子,眼里满是自豪,“这次我们来是有别的事,这几天给你做了一件新衣服,顺便带来给你。”
贺氏将装有衣服的包袱递给叶修明。
叶修明感受着手里衣服的重量,皱着眉头,“娘,下次不用给我做衣服,把钱拿去给妹妹们做衣服,姑娘家都爱美,应该多做些衣服才是,我两套衣服足够换洗的了。”
贺氏笑道:“少不了她们俩的,最近家里宽裕了一些,买了些布,做了衣服,每个人都有。”
叶修明这才注意到,两个妹妹身上穿的都是新衣服,还都挎着个图案独特的包包。
他面带不解,这段时间家里发生了什么?
贺氏看到他困惑的样子,笑着对叶清清说:“清清,你给你大哥说说。”
叶清清一听是让自己讲一遍光荣事迹,有点小兴奋地走到叶修明身边,清脆地喊了一声,“哥哥。”压低声音,开始眉飞色舞,“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
叶夕夕也听得小脑袋一点一点的,眼睛里冒着小星星。
讲完,她还扬了扬眉,一副快夸我的嘴脸。
叶修明看她这小骄傲的模样,眼里浮现出笑意,不过,不得不感叹妹妹的运气可真好!
这个好消息也让他的心里轻松了一些,如果不是要供他读书,家里不会过得如此艰难,父母妹妹好几年都舍不得添一件新衣裳,虽然他平日空闲时也会去书铺接一些抄书的活,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只要想到全家都在家忙忙碌碌辛苦劳作,而他却在书院吃好穿好,用着贵重的笔墨纸砚,心中羞愧不已,只得逼自己更加勤奋努力,才对得起家人对他的付出。
他又问了叶清清最近家里的境况,知道家里最近一切安好,他也就放心了。
叶清清贴心道:"大哥,你在书院记得照顾好自己。”
“我会的,你们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要听娘的话。”叶修明面上如沐春风,语气温和地嘱咐道:“你们回家记得多背背我教你们的《三字经》,我下次回家抽查,要是背的好就奖励你们好吃的。”
叶清清嘴角微抽,为什么穿越到古代还要再受一次学习的苦!心里吐槽着,嘴上却满口答应:“嗯嗯,我们会的。”
叶夕夕皱着小眉头,不情愿地应了一声。
贺氏神色有些焦急,怕耽误叶修明太多时间,“你快些回去吧,别让夫子对你有什么意见,我们也要赶着去看看你爹。”
叶修明也知自己不宜出来太久,便向贺氏行了一个拱手礼,“娘,我先走了。”又朝姐妹俩看了一眼,便转身进入书院。
他一走,母女三人去找叶承志。
叶承志干活的地方是一处码头,而他就在码头帮人扛包卸货。
相树县的码头依托相津河建成,规模中等,每天停靠的船只很多,到码头补给的客商更多,因此,依靠着这个码头,相树县的经济也远比其他县繁荣得多。
叶清清跟着贺氏到达码头,就看到一片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穿金戴银的,身着不凡却显低调的,身穿补丁麻衣的,各式各样的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附近都是卖各种吃食的小贩,毫无秩序地东一家西一家,嘈杂的叫卖声连绵不绝。
抬头看去,远远看到一艘艘大货船停靠在宽阔的河岸边,还有管事的指挥着一个个工人,有条不紊地搬货物。
叶清清没想到之前没有来过这边,一时有些惊讶,她没想到相树县还有这么热闹的地方,比县城的集市还热闹。
不过,她可没忘记自己是来干啥的,将四处乱瞟的眼睛转移到贺氏身上,问道:“娘,这里这么大,人又这么多,你知道到哪找爹吗?”
贺氏抿嘴一笑,“当然,他们都是有固定区域的,我来过一次,还记得那地方,你们跟我走。”便要转身向前走去。
“云娘!”
还没有等她们走出两步,不远处就传来一声呼喊。
三人寻着声音的来源处看去,就看见叶承志站在她们左前方,朝她们走过来,她们也兴奋地走过去。
“爹爹!”叶夕夕没忍住,撒开阿姐的手就朝自家爹爹跑过去。
叶承志对她们的出现也有点出乎意料,一开始看到她们娘三的身影时还以为认错人了,又多看了一会才确定是她们。
“你们怎么来了?”叶承志抱着叶夕夕,粗糙黝黑的脸上满是高兴。
贺氏看着被太阳晒得黝黑的丈夫,心疼不已,“清清和夕夕在山上采了些蘑菇,我们带到县城卖,又把修明的衣服给他送去,顺道来看看你。”
"那你们岂不是一大早就出来了,吃过饭了吗?"叶承志关心地问道。
“哎呀!还没呢。”贺氏有些懊恼,早上出门早,随便吃了点饼子,现在早过了午饭时间,自己居然忘了午饭这事,自己没吃不打紧,大人饿一下也没什么,可两个女儿还小,胃娇嫩着呢,可别饿坏了。
“没吃现在去吃吧,这附近那么多卖吃食的。”叶承志看妻子一副自责的样子,出声安慰道。
这码头最不缺的就是吃的,这么多来来往往的人可都是行走的银子,稍微有点商业头脑的人都能发现这里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