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心安(1/1)
杜如晦还有一番话并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整个庙堂之中,真正希望大唐好的其实并不多。
他们更多的,是在算计着各自的利益而已。
甚至有些已经当上了大唐的蛀虫。
要知道大唐才十几二十年的时光,可是就有人在打这样的算盘,难道不是一种对大唐的背叛吗?
所以他们是绝对不允许一个,不属于任何阵营,又深得陛下赏识的人存在的。
因为这样的人,势必会让他们陷入相当被动的局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可以凭着一点点的功绩捞取很多的好处。
但是有一个相当有能力的人出现的话,可这个人只凭借自己的能力,换取了一点点的好处的话。
那他们之间必然会呈现一种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是比较致命的。
所以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人会做出的排挤陈彦斌。
乃至对陈彦斌颁布的命令阳奉阴违。
这对于一个要当官的人来说,绝非是一件好事。
到时候才是真正的让大唐失去了一位人才。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过了一会儿之后,李世民才问出了这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而杜如晦则是直截了当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观察一些时日。
李世民知道有关于这样的人才,绝对不能够着急忙慌的作出决定,不管是要拉拢也好,还是让他暂时的在外面做个闲云野鹤也罢。
着急的改变,现在他们的相处的方式和关系的话,必然会带来另外比较麻烦的问题。
所以保持现状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李世民这才想起来自己刚才是有一些着急了。
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然后转头对面前杜如晦说道:
“你到这个地方来是为了什么?”
李世民这才想起面前的这个人,是提前在御书房等待着自己,这就说明了他一定是有重要的事要想跟自己汇报。
而杜如晦则是在沉默了片刻之后才开口说道:
“陛下,我始终觉得突厥是心腹大患,所以我想请陛下派一支部队,悄悄的靠近突厥的领地,然后有机会就彻底的将突厥一举拿下。”
李世民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是如此的执着。既然如此,那么李世民便将自己心中的计划告诉对方。
尤其是陈彦斌提出了中下两策,当杜如晦听完了,陈彦斌提出的中下两策之后彻底的傻眼了。
当他听完用这个阴谋和阳谋组成在一起的计策之后,杜如晦算是彻底的放心了。
其实最好的是不动手,不费一兵一卒的,便将对方纳入大唐的版图。
可是事实上所有人都清楚另外一个问题,一寸河山一寸血。
没有谁的土地是轻易的可以得到的,所以他们用固有的思维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错的。
可谁能够想到的是,如果说按照陈彦斌的想法来做的话,真的有可能不动用一个士兵。
就将整个突厥的土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杜如晦兴奋的搓着自己的手,对于他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最好的办法。
“陛下既然如此,那么就按照小掌柜的方法来进行就可以了,不得不说的是小掌柜的确是一个相当出色的人才。”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哪怕是全朝的文武官员加在一起,也未必有小掌柜这样的出色的谋略。”
身为一个谋臣,能够让他说出这样的一番话,那的确说陈彦斌明确实已经走进了这个官员的心中。
但是现在却有另外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该如何去执行对方的这个计划?
或者是该让谁去执行这个计划,要知道这个计划的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该由何人去执行,才能够真正的将周围的这些家伙们给欺骗。
但凡走漏一点风声的话,那么整个计划将会前功尽弃,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必须全心全力合作才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切。
杜如晦心甘情愿的对面前的李世民说道:
“陛下,我觉得我去是最合适的,而且我不但会将这些士兵悄无声息的调往突厥相邻的州县。我还还会给他们第一时间的,准备好粮食和各种他们所需要的物资。”
李世民当然相信杜如晦的能力,其实他更加相信的是杜如晦的决心。
因为此时此刻他眼神之中爆发出了一种,自己前所未见的自信的光芒。
这种光芒是他对未来的向往,核对之前他们成果的守护。
李世民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将这个任务交到了杜如晦的手中。
同时也对杜如晦告诫的说道:
“虽然你有信心做好这件事情,但是我必须得提醒你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你要注意周围的这些,国家千万不能够让他们形成一个反唐联盟,否则的话对我大唐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其实杜如晦早就已经看到了这一幕,只是他一直没有提醒或者是说出来。
他之所以没有提出来,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事情有可能只是他的猜想。
又或者是没有什么根据的,空穴来风而已,所以他不敢提出来,让朝廷整个人心惶惶。
可是谁能够想到的是,今天居然从李世民的嘴巴之中听到了这个事情的提醒。
这也就说明了李世民已经看到了这些事情的苗头,这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
因为陛下已经走到了他们之前的那一步,此时此刻,在杜如晦的心中就只有四个字来形容当今的陛下。
那就是深藏不露,于是杜如晦重重的点了点头,最后转身大步的离开了这个地方。
李世民看着杜如晦离去的背影,嘴角微微的翘起,没想到在自己的大唐境内,竟然如此的人才济济。
哪怕是一个开着小小客栈的家伙,也能够拥有如此惊天动地的谋划。
不得不说的是这样的事情让李世民觉得无比的安心,因为大唐有这样的人才,所以大唐永远都不会没落。
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候,他们总能挺身而出为大唐出谋划策,甚至是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