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别离,蛰伏(1/1)
今天是我在北塘的最后一日。
我同小卓早早的起来,摸黑来到岸边,坐在岩石上向着什么也看不清的东方眺望。
当水天泛起淡淡红光时,小卓的脸蛋似乎也染上了丝丝红晕,挺俏的鼻梁,弯弯的嘴角,海风吹拂下徐徐飘动的发丝,绝美的就像一幅画。
她恋恋不舍的看着我,眼神如同母亲目送即将远行的游子。
这样的目光让我一时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
我对她不是爱情,我的那份爱上辈子已经用光了,她对我也不是,她待我更像是姐姐爱护弟弟。但我们都没得选,她怕盲婚哑嫁,也有了除男人以外的追求,只有我能给她这份自由,而我则不相信这世上还会有第二个女人能如此的了解我,我在她面前可以卸去绝大部分伪装。
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谁也说不清。
我叹了一口气,最终先开口。
“你真的不同我一起回去么,我可以护住你的。”
小卓双手抚着我的脸颊,在我额头轻轻亲了一口。
“殿下不知道吧,您小时候我经常这样偷偷亲你呢,可惜,现在不能了。”
我其实......都知道。
我打小就被这丫头宝贝也似的稀罕着,没人的时候就上嘴啃几口,身体的各个部位早就被她研究透了。
“其实你不用偷着亲,可以明着来!”
我嘴嘟过去,却被小卓轻轻的躲开。
“殿下,您就让奴婢留在这里吧,我知道你会护着我,但我不愿回去,奴婢舍不得知行学堂,舍不得这些学生。回京又能做什么呢,奴婢只会给殿下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说起来,我真是恨的牙根发痒。
我被人给坑了,但幕后之人至今也没有查到是谁。
新年刚过,就有一股流言飓风一样扫过宫廷,言说瀛王小小年纪就贪恋女色,同府中婢女有染,而这婢女,还是从小伺候瀛王到大的。
这是诛心的毒计,也是毫无底线的泼脏水。
我才多大,便想办事也办不成啊。
但偏偏就有人去信,而且人数还不少,若是没有人推波助澜,我万万是不相信的。
谣言不知怎的就传入了皇祖母耳朵里,老太太把孙嬷嬷同周妈妈叫去好生责怪了一顿,竟然还把伺候我的几个女使拘去宫中验明正身。
万幸几个女使都还不曾破身,不然我的麻烦事小,我府中的女使便要倒霉了。
被验身女使之中,小卓自然是重点中的重点。
这对一个女人来说,无疑是羞辱!
皇祖母虽然没有发现证据,但还是狠狠责骂了几人,又把我好生数落一顿方才罢休。
我被打的措手不及,无论我怎样解释,皇祖母似乎都要盯紧我的被窝。
自那日起身边伺候我的,又多了两个从宫里调来的大龄女使,这两个就是皇祖母的耳报神,无论我府中发生什么事,第二日皇祖母便知晓了,令我烦不胜烦。偏我还不能拿她们怎么样。
麻烦事还不止如此,不几日间,皇后又安排了四名女使到我身边伺候,说是奉了皇帝旨意行事,教我府中女使皇家规矩。
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有人一直在宫里说我的坏话,谣言一人为假,十人为真,这又是一桩无头悬案,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小卓被折腾的累了乏了,躲在北塘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尊重你的决定,想要在北塘就在北塘吧,想要做什么便去做。”
听我这样说,小卓的脸上绽放出如阳光一般的笑容。
“殿下在京城也要好好的,奴婢在北塘也会好好的。”
我有些失落,但也真心为小卓高兴,她有了自己的事业,不用整日围着男人转圈,如其他女人一样想尽办法的去讨好男人,就是那种传说中既温柔体贴又不粘人的极品女人。
红日完全挂在天际时,我同小卓施施然的回到别院。
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小卓翩然站在送行队伍中,目送我登上车架,缓缓离去。
回到王府之后,我有种物是人非的错觉。
学堂没了读书声。
工坊空空如也。
屏风另一侧,不见那个不经意间口含笔头,伏案沉思的女人。
怅然若失。
几日之后,我把老利玛叫来王府。
那座宅院以市价卖给了他,首付两成,余款则写了借据,可以慢慢的还。
如此,我身边再没有可以攻讦构陷的目标了,王府暮气沉沉没有生气。
这就是过于出挑的代价,搞了一个矿监,得罪了无数人,又有无数人眼红,随便在皇帝面前几句风言风语,便令我疲于应付。不致命,但不堪其烦!
不能解决,那就认怂!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又过四载。
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我已经成年了。
我的身材体魄完全可以同前世比肩,甚至犹有过之,执殿将军也要矮我半头,至于我那几位兄弟,我看他们则需要低头俯视。
朱老大那样的塑料体格,我很有信心一爪子可以把他捏死。
老三朱常洵仍旧赖在京里不走。洛阳王府似乎永远不会完工,他的王田似乎也永远不能凑足,朝堂依旧为此事吵的不可开交,君臣离心。
老五朱常浩至今也没有婚配,这哥们已经二十二岁了,皇帝黑不提白不提,有大臣追问瑞王何时婚配,皇帝便问大婚的银子准备妥当了么?而他自己似乎也不是很急,只时不时的去内阁念经,讨要银两。
老六朱常润终于在今年出宫立府,这是个读书读傻了的,整日爱同那些文人骚客结交,三五日便有诗会宴饮之类的,莺歌燕舞,乐此不疲。他请了我几次,见我不去也便越发的疏远,反不如朱老五常在我府里走动。
人各有志,强求不得。
四年。
北塘人口已经超过八千人,人不能再多了,再多就需开府立县,设立有司衙门了。
即便这样,从地方至中枢也不停有人在弹劾我,想要从这块肥肉上撕咬几口。为了买平安,我每年贡献给皇帝的方物价值超过五万两!
他这么多儿子,别人都是伸手要钱,唯独我用钱砸他。我若是他,屁股底下的位置留给谁还用想么?但显然皇帝老子没这个想法,就认准了朱老三。
他的这个想法匪夷所思,至今我也没明白他选择继承人的标准是啥?就很随意,似乎没有标准。
此外,王府在北塘也有着诸多产业。
船坞六间,造船工匠接近七百人,王府独家经营。
纺纱、织布、印染等纺织作坊十余家,车马行三家,家具作坊两家,雕刻作坊八家,这些都是暗中有王府份子的,在我看来就是股份公司。
这里边小卓居功至伟,工匠家的女人也不是闲人,她们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但大多都会购棉纺纱,再将棉纱转卖给织布作坊。
京畿山东棉纺虽比不得松江,但也绝对是冠绝北亚的,朝鲜、北部诸族都是极好的贸易对象。
这么大一块肉怎么可能放过呢,我同小卓一合计,为毛不自己搞?
陆陆续续的,从各地招揽来十几家小作坊,注资扩产,约定分成,划定税额,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北塘所产的布料,有小一半转卖给朱老五背后的商行,由他们向西北贩卖,余下则由王府船队贩卖去朝鲜,或者转手去往倭国的走私商。
车马行同家具作坊也是如此操作,船队从朝鲜,南洋贩运木料回来,就地转卖给作坊加工。这家具就不需要说了,南洋来的硬木就是首选,一本万利,而马车,在进献给皇帝一架奢华四轮马车后,也风靡京师,王府每年从中所得以万两白银来计。
至于雕刻,主要是佛道法器,文房用品。象牙、犀角、顶级硬木从南洋运来,就地加工,京师权贵走一圈,不要太畅销。
不谦虚的说,若这般发展下去,我就是大明宗室最大的一头肥猪。
什么楚王,蜀王,潞王,在我面前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