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青山书院(1/1)
那青年身着一袭白衣,脸上笑容可掬,手中还拿着一把折扇。
他来到李秋远面前,并深鞠一躬:“在下青山书院宋渊明,见过兄台!”
见对方如此谦恭,李秋远当即也还了一礼:“陈家赘婿,李秋远!”
“早就听闻临江陈家是书香世家,没想到就连乘龙快婿也是文采斐然!”
宋渊明此言一出,陈晴墨顿时脸颊绯红,并偷偷观望了李秋远一眼。
宋渊明虽然也在临江,可是却并不识得陈晴墨。
他朝陈晴墨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了一丝欣赏的神情。
他的眼睛并未在陈晴墨的身上流连,而是转头对李秋远问道:“李兄,想来这位就是嫂夫人吧?”
“妾身陈晴墨,见过宋公子!”
“嫂夫人不必多礼,是我循声而来,叨扰了二位的雅兴!”
说到此处,宋渊明又看向了李秋远:“李兄刚才的诗句着实不错,只是不知那是否是李兄个人所做?”
李秋远刚想否认,可是一想到陈晴墨还在身边,有意显露一下文采,于是便点头应道:“不过随口吟诵,实在不值一提!”
“李兄随口吟诵便已经是千古绝句,小弟实在是艳羡不已,现在中秋将近,不知李兄能否赋诗一首,也好给我青山书院的学子们上上一课!”
宋渊明这问题一问出口,李秋远顿时觉得有些尴尬。
他总觉得对方是奔着拆自己的台来的,可是反观对方的表现,却又觉得不像。
看对方目不斜视,中气十足,且脸上始终带着谦逊的笑容。
李秋远觉得对方应该不是奔着拆台而来,而是一个真正的文痴。
来到大晋以后,李秋远已经对这个国家的历史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了解。
这里的历史也和前世的古代一样,同时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
只是这里唯独有一点不同,那就是没有唐宋时代的那些文学大家。
这也导致了大晋的文化断层严重,完全没有前世那样璀璨的文明。
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宋渊明才会显得如此急切,希望李秋远能赋诗一首吧?
想到此处,李秋远的脸上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这次岂不就是他露脸的好机会?
“既然宋兄执意如此,那在下也就却之不恭了,还请宋兄拿来笔墨,在下就把拙作送与青山书院!”
两人说话之际,宋渊明的几名同窗也都找到了此处。
他们身上穿着一样的着装,几人明显以宋渊明马首是瞻。
见宋渊明在此处与人攀谈,他们便都纷纷赶了过来:“宋兄,你在这干什么呢?”
“是啊,这二位又是哪里的同窗!”
听到几人七嘴八舌地询问,宋渊明极有耐心地解释道:“这二位不是书院的同窗,是我刚刚结识的两位好友,这位是临江陈家的大小姐陈晴墨,这位是陈小姐的夫婿李秋远。”
“我刚刚被李兄的诗词所吸引,这才找到这里,眼看着中秋将至,我希望李兄能够赐下一副墨宝,好给咱们书院增色!”
闻听此言,几人顿时大惊。
宋渊明的文采他们是有过领教的,哪怕是青山书院的几位院长也都不敢说能胜他一筹。
眼前这其貌不扬的瘦弱青年竟能让宋渊明都如此赞誉,这不免让他们有些吃惊。
宋渊明向旁边售卖花灯的小贩借来了一张长桌,并在一旁的摊位买来了文房四宝。
宋渊明亲自为他研磨,其他几名青山学院的学生也在一旁各自操劳,不是为他展纸就是给他整理毛笔。
这边的动静引得其他游客纷纷驻足围观。
人越聚越多,春草见状也急匆匆赶了回来。
她费力地挤进人群,就见人群中央已经拉开了架势。
她悄咪咪的凑到李秋远和陈晴墨身边,并对两人低声问道:“姑爷,小姐,这是怎么了?”
“没事,不过是有几名青山学院的学生想请我写首诗!”
“哦,就这……什么,青山书院?”
刚开始春草还显得漫不经心,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可等她听到青山学院这个名字的时候,她的眼睛顿时瞪得老大!
青山学院创建于前唐,是大晋境内最负盛名的书院之一。
如今朝廷官吏,十有二三均出自于青山书院,而在青山书院中就读的学子,多数也都是非富即贵。
虽然青山书院平日里极为低调,可是声名在外仍难掩饰,就连春草这个陈家的丫鬟,也听过青山书院的大名。
见周遭的人群越聚越多,陈晴墨也觉得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她将李秋远拉到身旁,低声问道:“夫君,青山书院名声在外,学子多数也都是状元之才,这诗要不还是我替你写吧,以免……”
“以免我文采不如他们,贻笑大方是吧!”
“妾身不是这个意思……”
面对李秋远的直白,陈晴墨一时有些语塞。
李秋远对陈晴墨和春草投去了一个自信的笑容:“放心吧,不过区区一首诗,这还难不住我!”
李秋远前世并没有什么爱好,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诵读唐诗宋词,借此陶冶心性。
宋渊明提出以中秋为题,李秋远的心中便已经想到了一首应景的诗词。
二人耳语之际,宋渊明已经磨好了墨,并将一支毛笔递到了李秋远的面前:“请李兄赏下墨宝!”
“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李秋远接过毛笔,在宣纸上洋洋洒洒写下了一首诗句: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唐代杜甫所著的八月十五夜月,正合宋渊明提出的以中秋为题。
这一首五言绝句,再加上李秋远飘逸飞扬的笔迹,着实是惊呆了在场众人。
宋渊明看着面前的这首诗,激动的双手发颤。
站在他身边的几名学子此时也都屏气凝神,仔细拜读,仿佛生怕纸上的文字会随着清风飘走一般。
拜读完毕,宋渊明口中喃喃自语:“水路凝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李兄,请受小弟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