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反目成仇(1/1)
李秋远军令一出,原本围在他周围的这些士兵纷纷撤出了粮站,并将整个粮站外围围的水泄不通。
至于那些百姓,此时则全都退到了远处。
他们生怕这两伙官兵会发生火拼,并影响到他们。
眼见着推脱不过,白贤的脸色也变得有些阴郁:“这位大人,就算梁王已经就藩,所统筹的也只是地方军事,临江毕竟是我大晋重地,地方经济理应由户部直接掌管,您想替代梁王越俎代庖,这未免有些不太合适吧?”
“对,白大人说的没错!”
“如果是梁王想要过问此事,那自然是不太合适,毕竟我朝还有三司六部,哪怕是王爷,也不能随意插手朝政!”
闻听此言,白贤略微点头,并想继续发难。
谁知就在此时,李秋远突然话锋一转,并再次举起了手中的九龙宝剑:“可如果是太祖皇帝想要亲自过问,白大人就无话可说了吧?”
眼见着李秋远再次举起九龙宝剑,白贤的脸色顿时被气的铁青:“太祖皇帝已经仙逝,就算留下了九龙宝剑,也不是你肆意妄为的理由,我看你是想要借此机会扰乱朝纲,分明是置国家法度于不顾!”
白贤越说越气,当即便要起身。
而就在他义愤填膺准备起身的时候,李秋远突然将那剑锋搭在了他的脖子上。
剑气刺骨冰寒,仿佛瞬间便侵入了他的肌理。
白贤打了个寒颤,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被他生生咽了回去。
“白大人千万别忘了,这把宝剑可是能上斩昏君,下斩佞臣。”
“如果你敢当着这把宝剑,再说一个不字,我现在就将你当成佞臣给砍了!”
“你,你这分明是公报私仇,想要借机排挤本官!”
“欸,白大人这话说的可就没有道理了,运粮凭证是你亲自开具的,度支司的公务也都由你一人独掌,你白打人,要是真能做到问心无愧,那本官又如何排挤得了你?”
“我看白大人情绪如此激动,莫非是这账目之中真有什么问题?”
“你血口喷人!”
“既然没有问题,那白大人就不用慌张了,您就陪我在这好好等着吧,等下凭证被拿回来了,要是其中没有问题,我再放白大人离去!”
白贤跪在原地,气的牙根痒,可偏偏又拿李秋远没有半点办法。
李秋远重新将宝剑插回剑鞘,并双手捧举宝剑,再次将其放回了桌案。
直至此时,他才明白封建制度的恐怖所在。
大晋太祖皇帝虽然已经离世许久,可是只要这把宝剑还在,就仍然可以凭借这把宝剑指挥千军,统御万民。
哪怕是朝廷命官,在看到这把宝剑之后也不得不俯首帖耳,不敢有半点忤逆。
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这把宝剑就象征着不可撼动的皇权。
如果有谁胆敢对其不敬,那等待他们的便将是人头落地的下场。
不过片刻功夫,那凭证便已经被取来。
赵富顺的一张嘴脸此时已经憋得青紫,如同羊肝。
面对白贤那足以杀人的凌厉目光,赵富顺不敢与其对视,只得将头偏向一旁。
见二人这副状态,李秋远便知道这账目肯定有问题,他命令手下将账簿递上,随后堂而皇之的坐在了白贤的面前。
白贤活了这么多年,一双膝盖只跪过天地君亲,何曾对其他官僚下过跪。
他本想起身不跪,可是看看摆在桌上的那把九龙圣剑,他也只能将这个念头强压下去。
李秋远随意翻看了几页,随后便将手中的凭证直接丢到了地上:“白大人,这凭证似乎不对吧?”
“嗯?大人说的这是哪里的话?难道你认为我假造凭证,试图侵吞赋税?”
“没错,本官就是这个意思!”
看到了手中的凭证,李秋远也就毫无顾忌了。
“从年后至今共计八月有余,城外运进粮食共计一百三十五万石。”
“其中黄万发进购粮食三十万石,约占总数1/4,乃是临江第一粮商。”
“而这紧随其后的就应该是赵富顺赵老板,进购粮食共计二十五万石,数目仅次于黄万发!”
“白大人刚刚说你们度支司还没有将所有项目全都理清,这个本官可以理解,毕竟度支司人手有限。”
“可赵富顺明明购入了二十五万石粮食,为何这凭证上只记有十三万石?剩余十二万石粮食的报备去了哪里?”
李秋远的这声暴喝就如同一声惊雷,吓得赵富顺双腿一软,险些跪倒在地。
可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白贤却仍在抵死不认:“这个我也不知道,可能是手下做事出了纰漏,也可能是赵富顺在这其中做了什么手脚!”
事情的所有发展全都在李秋远的预料之内。
他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与白贤和赵富顺有关。
也知道白贤表现的那么激动,他的手脚肯定不干净。
在得到了白贤的回答之后,李秋远将目光转向了赵福顺:“赵老板,你知不知道伤人漏税可是重罪?”
“你这里一石粮食三两银子,其中有两钱银子就是要交给朝廷的赋税!”
“十二万石粮食,涉及税务两万四千余两,这么大的树木已经足够将你满门抄斩了!”
说到此处,李秋远还不忘提醒一句:“赵老板,究竟是要保住同党,还是要保住自己的脑袋,我希望你自己能考虑清楚!”
李秋远说着,拍了拍赵富顺的肩膀,随后又转头看向了白贤。
赵福顺干涩的咽了口唾沫,又转头看向了身后的白贤:“白大人,你就这么把我卖了?”
白贤闻言勃然大怒,他指着赵富顺的鼻子骂道:“姓赵的,你在胡说八道什么?这件事情和本官有什么关系?”
眼见着对方已经露出这幅嘴脸,赵富顺索性不再隐瞒。
他扑通一声跪倒在了李秋远面前,随后对其说道:“李大人,事已至此,我便和您明说了吧。”
“这些粮食全都是我从辽国高价购入的,至于从中牵线的,便是跪在您面前的这位白大人!”
“他不仅仅联系辽国使臣帮我们购买粮食,而且还在赋税一事上大作文章。”
“您刚刚算的没错,我们每卖出一石粮食,的确要为朝廷缴纳两钱银子的赋税,不过您说的那是往年。”
“今年我们买入了这么多的粮食,朝廷肯定会认定是临江丰收,这样一来,我们的赋税便会从每石两钱提升到每石三钱,您别看所差的数目不大,可仅仅是这一钱银子,我们便要多交出一万两千两。”
“白大人仗着自己独掌度支司,便想借着这个机会为自己谋利,我们省下的这三万六千两银子,白大人自己要拿三万两,而我则能省下六千两。”
“您要是不信我说的话,我现在还可以提供其他凭证,我之前向他行贿的证据现在都还被我藏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