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碗鸡蛋面(1/1)
见易忠海和刘海中都走了,贾张氏恶毒的看了苏毅一眼,也骂骂咧咧的离开了。
秦淮茹神色复杂的看了李春兰和苏毅一眼,想要说点什么缓和一下,毕竟,如今苏毅也要上班了,苏家就是双职工家庭。
可是还没等她说话,就被傻柱推了一下。
“走啦秦姐。”
“妈,咱们回家。”
棒梗没敢看苏毅,却是狠狠的瞪了苏勇一眼,然后拉着秦淮茹就往家里走。
秦淮茹叹了一口气,只能把心思藏了起来。
阎埠贵端起了他的白瓷缸子,走到苏毅的身旁。
“苏毅,你怎么说也是中专毕业,也是一个有文化的人,怎么骂起人来这么难听?”
“三大爷,我这人就是这样,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苏毅说了一句当下很流行的歌词。
阎埠贵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苏毅,点了点头后便回家了。
回到家中,李春兰刚才还笑盈盈的脸立即板了起来。
“小毅,你今天怎么回事,你在哪学的这么多骂人的话?我平时就是这么教你的?”
苏毅心里有些发虚,李春兰平时一直教导他们,为人要正气,说话要得体,做事要有分寸,可是今天,他的确有些忘乎所以了,不过苏毅这么做却有着自己的理由。
“妈,主要是我太生气了,咱们家前前后后,给贾家也捐了有十多块钱了吧,可是你看看今天贾家人的德行,所以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对待贾家这样的人,就是不能太客气。”
“你针对贾家我自然看的出来,可是你不该连易忠海也得罪了,你还小,你不知道易忠海这人,哎。”
李春兰说到一半,便叹了口气,没再说下去,有些事她知道就好,没必要和苏毅说。
苏毅自然知道易忠海是个什么样的人,他见李春兰那有些担心的表情,便说道:
“妈,咱们关起门过自己的日子就行了,易忠海在院里的话语权再大,也影响不到咱们家。”
“你还知道呀!”
李春兰见苏毅知道易忠海话语权大,还得罪他,气的在苏毅的脑袋上重重的敲了一下。
敲完之后,她就后悔了,大夫说苏毅得的是急性脑炎,她怎么不分轻重,又打了苏毅的脑袋呢。
不过这时她也想起了苏毅病情的事。
“小毅,你这病怎么好的?”
她从医院回来的时候,苏毅还是昏迷不醒,于是她便让苏玉华在医院照顾苏毅,她回院里筹钱,没想到钱还没筹完,苏毅却是好了。
苏毅早就知道李春兰会询问,因此早就想好了理由。
“妈,大夫说可能是我身体内产生了抗体,才导致病情自愈的。”
“这急性脑炎还能自己好?”
李春兰头一次听说这急性脑炎能自愈,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的儿子已经好了。
伸手摸了摸苏毅的头,李春兰也忘记了刚才的不快,眼中只有欣慰。
苏毅看着李春兰那疲惫却充满喜意的眼睛,心中不禁流过一丝暖流,见她的眼角还有一点泪痕,便伸手替李春兰擦了一下眼角,却发现她的鬓角多了几丝银白。
“妈,你有白头发了。”
苏毅有些自责,他知道是因为他的原因,李春兰着急上火,才导致白了头发。
李春兰却是毫不在意。
“妈都这么大岁数了,有几根白头发也正常。”
“妈,你才37,还很年轻。”
苏毅小心的撩起李春兰的头发,帮她拔掉那几根白丝。
李春兰很享受儿子的这种细心,她有些开心的说道:
“妈已经不年轻了,再过两年,你娶了媳妇,妈就要当奶奶了。”
“妈,我才十八,结婚还早着呢。”
苏毅有些咂舌,虽然这个时代的人结婚都早,可是他才十八岁,他可不想那么早就结婚,于是他转移的话题。
“对了妈,我打算明天就去轧钢厂报道,那咱们家就是双职工了。”
去轧钢厂报道,并不是苏毅的临时起意,而是刚刚全院大会时,他就想好的。
今天的事情让他觉得,必须要早点赚钱,这样家里的条件才能变得更好,以后遇见紧急的事情,才不会去四处求人。
李春兰听到苏毅要去上班,脸上的惊喜顿时转成了担忧之色。
“小毅,你这病刚好,要不养几天再去上班吧。”
“妈,我没事了,你看我身体好着呢。”
苏毅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一副耍宝的样子。
“而且医务室的工作又不累,你放心吧。”
“去报道也好,医务室里都是大夫,到时候再让他们帮你检查一下。”
李春兰想了一下也就同意了,在医务室里说不定比家里还要安全。
第二天一大早,苏毅早早的就起来了,在苏玉华和苏勇羡慕的眼光中,换上了一件崭新的海魂衫,一条藏蓝色的直筒裤子,还有一双白色的回力鞋。
这套衣服是李春兰为了庆祝苏毅毕业参加工作而专门买的。
说起来苏毅家里的条件也不算差,自从苏爸因工伤去世后,李春兰接替了苏爸的工作,七年的时间,她已经从一名学徒工升级成了一名二级纺织工人,一个月有着33.6的收入,养活他们一家四口自然是绰绰有余。
苏毅看着弟弟妹妹羡慕的眼神,走过去摸了摸他们的脑袋,出声安慰道:
“别着急,哥开始赚钱了,等过段时间,哥给你们每人买一双新鞋。”
“真的吗,谢谢哥!”
“太好了,我要有新鞋了。”
“行了,别给你哥添乱了,赶快来吃饭。”
恰在此时,李春兰的早饭也准备好了,便招呼他们过来吃饭。
苏毅带着弟弟妹妹来到了饭桌上,见饭桌上摆着一碗鸡蛋面,一盆玉米糊糊,还有一盆炖白菜。
李春兰见苏玉华和苏勇都直勾勾的盯着那碗鸡蛋面,心中不禁有些歉意。
“玉华,小勇,咱家这个月的细粮不多了,剩下的这点细粮给你哥补补身子,你们先吃玉米糊糊,等下个月,妈给你们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