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知青回城(1/1)
因为时间还早,余荞就决定在看一户。
忠叔不知道余荞为什么要买,这么多房子,但是余荞有钱他是真见识到了。
之后又看了一户,距离给汤圆的这座房子,距离稍稍有些远。
房子余荞是挺满意的,就是距离,让余荞不太满意。
余荞想着房子买到了一起,将来三个孩子住的还能近些。
现在只能以后再说,最后这两座房子余荞也确定了下来。
但是离开时也告诉了忠叔,帮着留意下那一片的四合院。
忠叔也是被余荞的大手笔,惊到了。听到余荞的话,有些木然的点头,答应了下来,回道,一定给余荞留意着。
隔天,余荞没让冯爱玲在跟着了,她自己去接上了忠叔,去了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
一个上午的时间,就给两座四合院过了户。
等这两座房子完成过户以后,余荞就觉得自己底气足了。
原来那钱拿在手里,余荞并没有多少感觉。
可现在四座四合院一过户,余荞就有了自己是富婆的感觉。
房子买好了,余荞暂时就空闲了下来。
距离十月一假期结束,也还有四天的时间。难得清闲,余荞就跟着汤圆他们一起去了军区大院的广场。
早上八点多,她们到的时候,广场上已经有不少人了。
这个广场面积不小,靠边的地方,有一些简单的训练器材。
另一边还有一排凉棚,此时凉棚里已经有些大爷,在那里下棋。
那些大爷虽然年岁大了,但是坐着的时候,背脊还算笔直。
远远看着,都能看出他们身上的那种,常年积累的风骨。
这个时间在广场上,已经有很多孩子了。他们有玩闹的,有对招的,也有围着广场跑步的。
只是跑步的都是大一些的孩子,估计都有十二岁以上了。
汤圆他们一到,就有孩子过来了,年岁不大,最大看着也就八九岁。
汤圆回头和余荞摆摆手,就带着双胞胎过去了。
余荞和冯爱玲,直接去了那边的凉棚里,虽说现在的天没那么热了,可是中午的太阳还是很晒的。
她们刚坐下没一会儿,余荞远远就看到冷桂琴,带着穆志远过来了。
余荞跟冯爱玲说了一声,就过去接冷桂琴了。
穆志远看到余荞过来,规矩的喊了声。“姑姑早上好!”
余荞对着穆志远点了点头,然后看着冷桂琴道:“冷姨早上好!”
冷桂琴回了句,“荞丫头早上也好!”
打过招呼,余荞对着穆志远道:“你去玩吧!你奶奶我扶过去就好。”
冷桂琴听到余荞的话,有些不认同。反驳道:“我虽然年岁大了,可身体还硬朗着,哪里用的到你扶了。”
余荞直接笑着回道:“是!是!是!你老啊最硬朗了,是我说错话了,那咱们过去吧!干娘还等着呢。”
穆志远跟余荞道了句,“谢谢姑姑!”然后就去找汤圆他们去了。
余荞跟着冷桂琴的脚步,直接去了凉棚那边。
随着时间的推移,没一会儿,广场上就多了不少人。
凉亭这边的女同志也多了很多,冯爱玲是有几个朋友的。
这会儿大家见面,冯爱玲就把余荞介绍给了她们。
余荞脸上挂着温婉的笑,冯爱玲每介绍一个,她都礼貌的跟对方问好。
人家问她话,余荞回答的时候,声音也不骄不躁,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方得体。
冯爱玲她们聚在一起,话题就多了。虽然军区大院都是住的都是军属,不过人凑到一起,也是喜欢说八卦的。
余荞就在一边安静的坐着,听着婶子伯娘们的议论,也不觉得无聊。
余荞坐了一个上午,中午的时候,冯爱玲她们也散了,大家纷纷道别后,就各回各家了。
下午睡过午觉,冯爱玲和孩子们又去广场了。余荞没有跟着去,在家里画了一个下午的设计稿。
之后的几天,余荞就是闲时看看书,愿意动了就画点设计稿,日子过得倒也清闲。
还有就是,这几天余荞给郑向国打过好几个电话。
两人说了很多,不过自己去S市炒股,然后买房的事,余荞没和郑向国说。
余荞怕她说了,郑向国会直接杀过来。所以那些事,余荞准备回到驻地之后,再和郑向国说。
毕竟那时候,郑向国就是生气,自己也好哄不是。
这天高地远的,余荞觉得语言的认错,好像作用没那么大。
等十月一假期过去,余荞她们又回去上课了。因为马上到1979年年底了,京市的街道上,年轻的无业游民也多了起来。
余荞知道,这是第二波知青回城了。
这些知青下乡几年,十几年,一朝回城,工作并不是那么好安排的。
他们不像第一波回城的知青,第一波回城的知青,都是参加高考回来的。
而他们工作不好找,就没有收入。余荞知道这种现象不会持久,等他们实在等不到工作的机会后,有勇气的就会做个体户。
虽然改革开放了,但是国内的状况真的不少。现在知青回城还只是小麻烦,等87年左右,工人下岗才更难处理。
果然没几天,余荞晚上回家,就听到公爹说。街上多了好多小摊贩,就连卖茶叶蛋的都多了好多。
余荞知道郑直树卖茶叶蛋,会在车站和早市那些地方。
那还是郑直树刚开始做的时候,余荞给出的主意。
这两年郑直树卖茶叶蛋,就没怎么挪地方。
现在突然多出了买茶叶蛋的人,还是让郑直树有些慌。
余荞下课回家的时候,就看到郑直树和孙秋在院子里坐着,情绪有些低迷。
孩子没在院子里,不过屋里有读书的声音传出来,余荞知道汤圆又在教弟弟妹妹了。
余荞走上前道:“爹!娘!你们这是怎么了?”
孙秋看着余荞道:“荞荞啊!你说我们以后怎么办啊!你爹说,现在外面多出了好多卖茶叶蛋的,我们这生意,以后该怎么做啊!”
这两年孙秋他们卖茶叶蛋,也是吃到了甜头,这要是做不下去了,就太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