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割辫案(1/1)
穆松筠一听急忙站起了身,向穆彰阿抱拳道:“穆相的事就是卑职的事,只要您一句话卑职就是上刀山下油锅也在所不辞。”
穆彰阿对着门外喊道:“来人呀,把明大人给我叫进来。”
不久,从门外进来一个人。穆松筠看这人大约四十来岁,头戴一品冬朝冠,身着文一品的仙鹤方补服,也留着八字胡,一副精明干练的样子。
进了门后,这人向穆彰阿抱了抱拳。
穆彰阿道:“这是我朝中的兄弟,刑部尚书明山。”
穆松筠听后急忙起身给明山打了个千儿。
“卑职拜见明大人。”
明山赶忙走近将他扶起。
“穆大人太客气了,我老听云鹰提起您,说您是我们旗下不可多得的奇才,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卑职不敢,明大人您过誉了。”
穆彰阿吩咐小厮给明山看茶,接着说道:“既如此,您二位先聊着,我去去就来。”说完就离开了大厅。
“穆大人,既然穆相把您引荐给我,我就直接开门见山了。”
“您但说无妨。”
“近日我们刑部碰见了几件棘手的案子,实在是无从下手,圣上催的又急,我们人手实在是不够,不知道穆大人可否能给帮帮忙,我们刑部的同僚实在是不胜感激。”
穆松筠皱了皱眉头。
“敢问明大人,什么案子这么棘手。”
“近日这京城之中发生了几起割辫案,被割辫子者都发了疯,有一个自灭满门,还有一个死在了朝阳门附近,实在是邪性得很。您也知道,我大清定鼎中原,这衣冠束发之制乃我国百姓之根本,这些人发了疯,被割了辫子,实乃动摇我国本。所以圣上发话,让我们尽快破案,可是如今我们刑部的同僚是毫无头绪,张云鹰大人说您是旗下的巴克什,屡破奇案,不知道穆大人您可愿意助我刑部署衙一臂之力。”
穆松筠转了转眼珠。
“既然明大人您张了口,卑职愿尽绵力,只是这案情太过离奇,如果下官查不出个所以然来,还请明大人恕罪。”
“哪里的话,穆大人您过谦了,要是连您都无法查清此案,那当今朝堂之上便没有人能查清了。”
穆松筠心下一紧,随即打趣道:“明大人,此言差矣,这世上离奇的案子千千万,许多案子最后也都无疾而终,卑职要是......”
穆松筠话还没说完,突然一个衙役推门而入,闯了进来。
这人看到明山,急忙喊道:“不好了,明大人,大事不好了。”
明山脸色一沉。
“在穆相府邸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还不快滚出去。”
这衙役不但没离开,还走到明山近前,耳语了一番。
穆松筠发现衙役说完后,明山脸色骤变。
明山冲穆松筠拱了拱手,说道:“穆大人,案子出了点儿状况,我得赶紧回去了。”言毕,不由分说便离开了。
刚才发生的一切让穆松筠有些错愕。不一会儿,穆彰阿便进来了。
“你们谈的如何呀,松筠。”
穆松筠站起来冲穆彰阿拱了拱手。
“回穆相的话,案子有些棘手,卑职定当竭尽全力。”
“难为你了,松筠,我这个兄弟虽和你一样是笔帖式出身,对查案是一窍不通,你多担待。”
“穆相您言重了,明大人的事就是卑职的事。”
“你今后查案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直接找明大人和我就可以。”
“嗻。”
从穆彰阿府邸出来,穆松筠坐马车回到了西直门头条胡同。
一进家门,穆松筠看到院中搭了凉棚,摆上了几个鱼缸,于是便对着院里的屋子喊道:
“娘啊,这院中之物是您找人摆上的?”
穆母和馞馝听到穆松筠的声音,便从屋中走了出来。
“咋了,三儿,你不喜欢?”
“那倒没有,只是这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像是您弄的?”
“人家京城人都说了,凡是富贵人家都得是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咱们家只有来福,没有肥狗,石榴树也才种上,回头让馞馝吃胖些,再给她请个女先生。”
“这教书先生可请不得,我怕来人又要教她《女诫》和《烈女传》,我看还是我亲自教她认字读书的好。”
“那就罢了。”
京城,北长街,高府。
穆松筠坐在大厅的椅子上,高焯在他面前来回踱步。
“三爷,您说这案子这么棘手,您为何急于答应明大人?”
“这发辫乃我大清衣冠,岂是儿戏?这么多人被剪了辫子,又发了疯,还出了人命,闹得人心惶惶的,身为大清子民,我怎可袖手旁观?”
“可是三爷,您并无十足把握,怎可轻易答应?”
穆松筠笑道:“人生在世,有什么事情是有十成把握的。我之前遇到的案子,哪一件不棘手。若我破了这个案子,绵恺今后若是再想随意圈禁我,就得掂量掂量,这穆相和刑部的官员能不能答应。”
“可是我怎么觉得这事儿这么悬呢?”
“高公子,您跟着我查案,不就图这个嘛,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您怎么又前怕狼后怕虎的。”
“您是不知道,这个穆彰阿他......”
高焯还没说完,穆松筠就说道:“他手眼通天,权倾朝野。饶是如此我就更不能一口将他回绝,更要将此案查清。”
“那现在咱们应该从何查起?”
“就从那个醋溺膏查起吧。”
穆松筠与高焯坐着马车前往地安门而去。
“三爷,咱不是查醋溺膏吗?应该去天桥呀,怎么要去地安门呀?难道您还要去魏大人那儿?”
“咱们先去见一个人。”
“谁?”
“到了你就知道了。”
地安门,义留胡同。
义留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与什刹海前海之间,传云,明代奸相严嵩被罢官后来此乞讨,曾从西口滚入什刹海,故名一“溜”。
这义留胡同是京城之中最窄的胡同之一,不过两尺来宽,来往行人须侧身而过。体态丰满的行人或手拿物件的人,只得在胡同口等待片刻,省得堵在胡同内。义留胡同为东西走向,从地安门外大街的胡同东口隐约看到什刹海前海的风光。由于胡同狭窄,两侧的房屋好似高出了许多。每到夏季,缕缕凉风从湖畔吹来,走在胡同随时能感觉到几分凉爽。因为紧邻湖沿,此地势东高西低。
到了义留胡同,穆松筠和高焯马车进不去,只得下马而行。
“三爷,这什么地方呀这是,胡同这么窄,咱们来这儿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