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科举制(1/1)
就在蔡京返回咸阳城之时。
全国各地招收民夫的事情,也已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包括蔡京在内的文武百官们,任谁都没有想到,招收民夫这件事情,居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不说太平道与天师道的那些信徒。
单单就是想修运河的那些平民百姓们,就有数百万之多了。
也就是说,招收上千万民夫,根本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嬴渊给他们的那份优厚待遇。
一个月,能休息两天,还能拿一两银子。
去哪里找这么好的活儿?
要知道,在这个社会,一些贫苦百姓们,赚一两银子,在无病无痛的情况下,就够维持一年的家用了。
所以,在巨大利益的诱惑面前,而且又是朝廷组织的,他们自然要前赴后继的去。
...
翌日。
蔡京来到中书省。
路过工部衙门时,只有看到寥寥几人。
曹操向他作揖道:“蔡相公,您可回来了。
这是近几日,咸阳城附近招收民夫的详细情况,您先瞅瞅。”
说着的同时,便将一张奏折递给对方。
待对方接过奏折详细看完后,才缓缓说道:“这是好事。
修建运河最难的事情,就是征调民夫。若是强行征调,定会出麻烦。
现在这情势,对朝廷而言,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了。”
曹操点头道:“如今工部的侍郎、主事、郎中、员外郎还有那些吏员们,大都前往全国各地,主持招收民夫一事了。
兵部这边,我打算调用三十万兵力,协助工部修建运河。”
民夫数量多了,必不可免的,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到了那个时候,就需要军队武力镇压了。
如今,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
禁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四十万了。
这一下子便抽调出三十万,也是无奈之举。
甚至曹操都觉得,三十万兵卒还太少了。
一旦分散全国各地,就有些不够看了。
蔡京沉思片刻,随后开口道:“以陛下的名义,去联系一下那几位异姓王,让他们派兵协助。
至于那三十万大军,全部放到江南一带。只要江南不出乱子,国朝就乱不了。”
如今兵权都在嬴渊的手上牢牢攥着。
即使想要派兵,也需嬴渊点头才行。
当然, 在他眼里看来,修建运河乃是皇帝提出来的。
那么,为了修建运河,去调用军队,这事,无论如何,皇帝都会答应。
事实也是如此。
...
宣政殿。
当蔡京向嬴渊请示,要调用军队管理民夫时。
后者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就答应此事了。
这种事情,需要犹豫吗?
军队管理民夫。
意思就是,在民夫暴乱的时候,军队能起到镇压效果。
军队直接镇压暴乱,会起到什么效果?
肯定会起到民怨沸腾的效果啊!
到时候这效果要是扩散至全国。
大秦不就乱了?
大秦一乱,隋朝末年出现的群雄并世,不就出来了?
所以,一定得派出军队!
只是嬴渊丝毫没有考虑到一点儿。
军队镇压暴乱的前提是,有暴乱需要镇压。
就冲现在修建运河的形势而言,暴乱几乎不可能出现了。
在嬴渊前世历史上,也就是隋朝时期,修建运河的时候,死了很多的民夫。
这些民夫,多半都是累死的。
因为他们要没日没夜的干活。
但是在这个世界。
由于嬴渊并未确定具体的修建运河得时期。
所以,对于蔡京等人来说,工期并不是很赶。
既然不赶,就没必要让民夫一天干活八九个时辰左右了。
而且,民夫们一个月还能休息两天...
就这待遇。
谁要是还心怀不轨,或是骂朝廷这个不好,那个不好,那八成就是叛国贼了。
他们民夫的待遇,要是换算到现代社会的话。
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月一万块钱,周末有双休。
就这么好的待遇,对于贫民来说,不得抢着去啊!
聊完派出军队的事情后,嬴渊猛地想起一件事来,问道:
“江南十二族的那些后起之秀,都安排妥当了吧?”
至今为止,他都不太清楚,那些后起之秀里,究竟有谁。
因为在他眼里看来,那得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些所谓的后起之秀们,可能会做出任人唯亲,勾结党羽的事情来。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朝廷都会被他们搞到乌烟瘴气的地步。
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闻声,蔡京抱拳道:“还请陛下放心,吏部那边均已安排妥当。
大都已经将他们弄到外地为官了,待做出些许政绩后,再将他们唤回咸阳。
不过,臣倒是看中了几个青年才俊,并未将他们外放,而是留在了中书省任吏员。”
所谓吏员,就是跑腿的。
有官身,但基本都是微末小官。
毕竟,有衙门,就得有捕快之类的随从。
蔡京本以为,皇帝会询问自己,都是哪些人留在了咸阳。
然而,嬴渊根本对这件事情就漠不关心,“你办事,朕放心。
十二家族的那些后起之秀,一定要多多重用才行。”
闻声。
蔡京微微皱起眉头。
正在分析嬴渊的话。
陛下不问是哪些人留在了咸阳,肯定是锦衣卫或者东厂,已经事先将这件事说给陛下听了。
十二家族,与五大世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陛下要重用十二家族的后起之秀,莫非其背后的深意,是想利用江南士族的影响力,来牵制五大世家?
从而突破五大世家对于国朝的一些垄断?
没准还真是这样。
陛下每走一步棋,都是如此的深思熟虑,深谋远虑啊!
“臣遵旨。”
蔡京深深作揖道。
既然皇帝有着那个打算,他自然要倾力帮助皇帝才行。
至于他留在咸阳的那几个人,基本也都是牛人。
有于谦、张居正、丁渭、谢安。
在蔡京眼里看来,这几人,在将来都是可以安邦定国的大才。
除了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人,被他安排在了翰林院修学问。
那个人是朱熹。
蔡京看人比较准,他认为朱熹在儒学上颇有天赋,可以挖掘一下。
“如今国朝百废待兴,正值需要人才之际,不知爱卿有何意见?”
嬴渊问道。
以往国家需要人才来当官的时候,都需要从各大世家里挑选。
或者是举荐制。
就是由一名官吏,举荐一个在野之人,入朝为官。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只有一个。
那便是,世家垄断了朝堂。
蔡京皱眉道:“要不还是依旧制...”
闻声,嬴渊果断的摇了摇头,语出惊人道:“朕打算创立科举制度,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此前,他就想过科举这事。
隋朝是怎么灭亡的?
一是因为好大喜功,不收敛好战之心。
二是修建运河伤了元气。
三是科举制度得罪了世家。
如今这第一条,暂时没办法做。
可是运河已经正在修建了。
这科举制,也是时候该出来了。
世人不都说,大秦王朝,本质上其实就是世家与朝廷共治天下么?
那朕便就要动世家的命脉。
如此一来,他们那些世家要不狗急跳墙的来咬朕,朕都看不起他们!
只要将世家逼反,大秦必乱!
哪怕因此而亡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