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家庭作坊(1/1)
“小芮姐,你穿得这件衬衫真好看。”
这天下课,田静拉着杜苏芮一起去食堂吃饭。路上开始夸起杜苏芮今天穿的衬衫。
这件衣服是李芳前几天送过来的。
李芳那天从杜苏芮家走后,反复拿着那本苏国旧画册钻研。
大家穿的衬衫主要是小领,李芳做成了大翻领,并且用淡蓝色的线绣上了一朵兰花。
这种小设计既不招摇,又显得别具一格。
“小静,你也喜欢啊?”
“当然,领子上的兰花太好看了。这是你自己做的吗?”
“不是,是一个嫂子做的。”
杜苏芮看到田静的反应就知道,服装店的生意准没错。
年轻女孩哪有不喜欢打扮的。
“我好羡慕你啊,小芮姐,有手艺这么好的嫂子。”
田静挽着杜苏芮的胳膊,撒娇似地说。
“要是你想要,下次我让嫂子也给你做一件。”
“真的吗?太好了。需要多少布票,我去换。”
“具体多少到时候我问问嫂子。”
就这样,没过几日,李芳便做好了衣服。
田静满意的不得了。
她家条件好,出手大方,直接给了十尺布票和五块钱。
杜苏芮都让李芳收下了。
“小芮,这个嫂子不能收,布料是你出的。嫂子就给你同学裁了一件衣服。”
“嫂子,这钱你收下,记好账。三成是你的个人收入,剩下的是服装店的公账。”
李芳有些吃惊,三成就是一块五。
要是一个月做三十件衣服,那就是四十五块。
她男人马正民在工资加上各种补助也只有65.2元。
要是真有这么多订单,李芳就再也不用拆东墙补西墙。
想到这里,李芳的脸因为兴奋涨红,但仍有些不可置信。
“小芮,以后还能有人找咱们做吗?”
“有。”
杜苏芮给了李芳一个无比肯定的回答。
华国开放后,人们对服装的需求量越来越多。
服装厂哪里是一个月几十件的订单,几万件甚至几十万件的订单。
田静回去直接去了外婆家。
田静的外婆曾经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还留过洋,很喜欢打扮。
三四十年代,就学着电影里的样子穿夹克,戴蛤蟆镜。
外婆看见外孙女的新衣,眼前一亮。
“静静,这件衣服是哪里买的啊?”
就算是上了年纪,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外婆依然保持对美的追求。
“啊,外婆,你说这件啊。是我同学介绍的一个人做的。”
“这手工,裁剪……”
田静外婆没有被下放到农村,但留在京城也没少遭罪。
领导让她扫地,一扫就是七八年。
手上布满老茧。
可看见这件衬衫,外婆也顾不得老茧会不会刮坏衣服,上手开始摸了起来。
“这绣工,跟我小时候认识的一个裁缝一模一样。”
“不能吧?那个嫂子最多四十岁。您小时候她还没出生呢。”
田静照镜子仔细看了看兰花,并没有感觉什么特别之处。
又过了一周,马正民出差回家。
“啊?你们怎么还没睡?”
已经是午夜时分,他以为全家人都睡着了,蹑手蹑脚地,推开房门。
就看见李芳和两个孩子忙活着裁布做衣服。
“啊,你回来了?正好。锅里还有炖好的红烧肉。剩的,你热热吃吧。”
红烧肉?
剩的?
马正民记得上次开了工资,除了被二弟家拿走了二十块。
剩下三十块还被分成了好几部分。
全家人吃喝拉撒,还有老母亲医药费。
还有最重要的一部分,存起来还钱。
哪里还有余钱买红烧肉?
马正民不信,走到厨房,掀起锅盖,看见铁锅里真的半碗油汪汪的红烧肉。
“孩他妈,你哪儿来的钱?”
李芳忙得没空回答,这三天要做十件衣服,根本来不及。
马正民等了半天也没得到答案。
最后还是家里十一二岁的老二开口。
“爸,妈和杜阿姨一起做服装店,赚了钱。我们也帮妈一起做呢。”
两个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妈妈答应他们,帮忙一天给五分。
十天可就是五毛。
这么多零用钱,能卖多少好吃的。
缝完了最后一件衣服,李芳终于停下来,抬头看了眼丈夫。
“你快吃饭吧,吃完饭……”
“我不困。”
“我说吃完饭,过来干活。”
马正民就知道这红烧肉不是白给的。
最终,他跟着缝了半宿扣子。
只是他怎么也想不通,杜苏芮有什么魔力,短短一个月改变了孩子他妈。
李芳因为家里的这些事,原来总是苦着个脸,皮肤看起来也粗糙,暗淡无光。
现在虽然忙活到半夜,可人却像年轻了十几岁。
第二天马正民休息,和李芳一起去度假送衣服。
“嫂子,你做得也太快了。我不是说了15天以内做好就行了。这才七天,你就做好了。”
“嗨,你嫂子急性子,我们全家,除了老太太都上来帮忙了。”
马正民打趣道。
这不就是日后的家庭作坊吗?
后世不少人家都是前店后厂,依靠这种经营模式发了家。
不过,这可不是杜苏芮想要的服装店和服装厂。
“马哥,嫂子,这是这十件衣服的加工费。除了店里的钱,你的一共是十五块。”
李芳乐呵呵接过钱,又掏出小账本记下了这些收入。
“十五块?小芮,你是不是算错了?”
马正民长期在外出差,不知道李芳做这事的收入。
“没有,马哥。这是我早就跟嫂子说好的。”
马正民见杜苏芮说得真诚,也就放心了。
“小芮,手册的事情现在挺多人买,收入我记下来,一起给你。”
“马哥,你那个周期长,不用着急。”
马正民很佩服杜苏芮的眼光。
“小芮,不愧是华国的高材生。你们看的东西就是准。”
杜苏芮心里清楚,经济学不是算命,预测不了未来。
这些都是她对华国真真切切的感受。
“对了,马哥,你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我想要一批布料。”
“你要什么样的?”
马正民还真认识不少纺织厂的人。
“这种印花的。”
杜苏芮指着画册上的一个图片。
“这种是需要特殊纺织机才能做出来的。咱们华国好多纺织机还是二三十年代的。”
“那是不是很难找?”
“也不是。我听说最近有个纺织厂采购了一批新机器。”
“哪家?”
“第八纺织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