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繁体 简体
久久小说网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一百二十四回 征良策王朴上疏 攻秦凤王景西征

第一百二十四回 征良策王朴上疏 攻秦凤王景西征(1/1)

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六月。

周世宗还至潞州,休息数日,再次出发,行至新郑县。县中为嵩陵所在处,嵩陵即周太祖陵,太师冯道监工,早已竣工,梓宫告成,冯道亦病死,终年七十三岁。

周世宗郭荣(柴荣)拜谒嵩陵,望陵号恸,俯伏哀泣,泪下如雨,至祭奠礼已经完成,乃收泪而退。

下令向守陵将吏,及近陵住户,赏赐金帛。

追封冯道为瀛王,赐谥号文懿。

冯道是景城人,早年在燕国,参见第六十七回,历事燕国、后唐、后晋、辽国、后汉、后周六国(代)十四主,在后唐、后晋、后周三代出任宰相,辅佐七位皇帝;且受辽国封为太傅,受后汉封为太师,先后荣升司空、司徒、太尉、侍中、太师、太傅、中书令,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冯道富有智慧,言谈幽默,喜怒哀乐不形于色。他为人清廉、节俭,待人宽厚,在五代乱世中,随波逐流,善于根据形势变化,以求容身之地。他也曾经自作《长乐老叙》,自述在历朝获得的荣誉。当时的人都推崇他的人品道德和宽宏的度量。

史家多批评他为人圆滑,处事模棱两可,专以逢迎为悦,阿谀自保。后来宋欧阳修著《新五代史》,讥讽他寡廉鲜耻,有愧于虢州司户参军王凝妻。

王凝是青州、齐州一带人,病殁于虢州任所,有子尚幼,其妻李氏携幼子带丈夫遗骸还乡,路过开封府,在一家旅舍投宿。偏偏馆主不肯留宿,拉着李氏的手臂,强行把她拉出门。

李氏仰天大哭道:“我为妇人,不能守节,乃任他牵我手臂么?不可以一只手臂而令我全身蒙受侮辱!”见门旁有一把斧子,便顺手取来,将自己手臂砍断,晕倒在门外,好容易才得苏醒。

道旁行人,纷纷聚拢围观,无不感慨,有人为之弹指,斥责主人不近人情,有人为之泣下。主人只好留她入住,用布帛给她包扎伤臂,乃得无恙。开封尹闻知此事,厚恤李氏,赐给药物,鞭打馆主,并且为李氏向朝廷请求表彰。

古人认为,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如王凝妻才算烈女,冯道最是无耻,最是不忠,若与王凝妻相较,真正可羞,愿后世勿效此长乐老呢!

其实,对王凝妻等烈女的表彰,是对其他女性的道德绑架。

冯道也曾经是个热血青年。曾经极力劝谏刘守光,因此下狱,几乎送命。

唐明宗时,冯道初次出任宰相,也曾多次劝谏。曾经建议同僚,应该同意安重诲辞去枢密使职务。当时如果安重诲真的辞职,安重诲能保住性命,朝廷也能保住蜀地。又曾附和安重诲弹劾李从珂。如果唐明宗能听劝谏,唐闵帝的悲剧也能避免。

他带头向李从珂劝进,还有违背石敬瑭的托孤重任,附和景延广拥立长君石重贵,也是务实,不可视为不忠。

辽太宗入主中原,冯道入朝,向辽太宗称臣,这一点似乎确实不应该,但是也因此挽救了无数生命。当时辽太宗问他:“你看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应声道:“此时就算佛祖出世,恐也救不得百姓;只有皇帝陛下才可救得呢。”

当时人都认为,正是因为这句话,辽太宗才没有尽情屠杀中原百姓。

郭威讨伐李守贞,向冯道请教,他也确实给出了独到的建议。汉隐帝被杀死后,郭威入京,冯道一开始并不肯向郭威下拜,仍有意保全汉朝。

欧阳修、司马光站在宋朝封建礼教的立场,对冯道的评论有失公允。

孔子认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君臣臣,就是君王要像个君王,心怀天下,爱护臣民,臣子就应该忠于君王。君不君,像唐庄宗李存勖夫妇那样贪婪,自绝于臣民,则臣又何必忠于他!但是到了宋朝,腐儒开始提倡愚忠,很多儒家教义都被曲解。

周世宗郭荣(柴荣)返回汴京,进国丈符彦卿为太傅,改封魏王。

郭从义加兼中书令,刘词移镇永兴(长安)节度使,王彦超移镇忠武(许州)节度使,与昭义(潞州)节度使李筠(李荣),并加兼侍中。

李重进移镇归德(宋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衔,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张永德加检校太傅,兼义成(滑州)节度使;药元福移镇保义(陕州)节度使,白重赞移镇河阳(孟州)节度使,并加检校太尉;

韩通移镇彰信(曹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

这都算从征有功,所以迁官加爵。

其实高平一战,杀退劲敌,不可谓无功。只是进攻晋阳,有损无益,就是前时所得的北汉州县,一经周世宗还师,所置刺史,望风遁回,地仍归入北汉。只有代州桑珪,据城自守,终被北汉兵攻破,桑珪亦逃去。

周世宗耗去了无数军饷,结果是不得一城,可见用兵不应该轻率!从这一点来看,出兵前,冯道的劝谏,也是有道理的。

从此周世宗每日视朝,政无大小,全部亲自过问,百官但拱手受成,不加可否。

河南府推官高锡,上书切谏,大致劝周世宗择贤任能,不必每件小事都要过问,周世宗不从。

一日对侍臣道:“兵贵精而不贵多。今天,一百名农夫,不足养甲士一名,奈何还白白养许多惰卒,食尽民脂民膏?而且,勇敢、懦弱的士兵不加以区别,如何服众?朕观历代宿卫,羸弱的居多,又骄傲、胆怯不肯拼命,一经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回溯数十年来,国家屡次易姓,都是因为这个弊端。朕惟有检阅诸军,留强汰弱,方能振作军心,免得重蹈覆辙呢!”

侍臣一体赞成,遂命殿前都虞侯赵匡胤,大阅军士,淘汰懦弱,挑选精锐,充作卫兵。又饬令招募各镇勇士,全部送来京城,仍归赵匡胤简选,遇有材艺出众,即令补入殿前诸班。

此外马步各军,也由赵匡胤统将选择。凡从前骄兵惰卒,一概汰去。宫廷内外,尽列熊罴,军务方有起色了。

周世宗欲惩前弊,令赵匡胤检阅诸军,原是当时要策,但赵匡胤之得受周朝禅让,即伏笔于此。一切皆有定数,人定不能胜天,令人徒唤奈何!

是年冬十一月,北汉世祖刘旻(刘崇),忧愤成疾,竟至逝世,终年六十岁,在位四年。

次子刘承钧向辽告哀,辽穆宗耶律述律(耶律璟)册封刘承钧为汉帝,呼他为儿。刘承钧亦奉表称男,易名为刘钧,是为北汉睿宗,时年二十九岁。暂不改元,仍称乾祐七年。

北汉世祖刘旻(刘崇),曾经向辽世宗耶律兀欲自称侄皇帝。耶律述律与耶律兀欲是堂兄弟,按常规,刘钧(刘承钧)应该称孙皇帝。他比耶律述律还大五岁,只是称儿皇帝,没有称孙皇帝,还算万幸。

又在晋阳创立七庙,尊刘旻(刘崇)为世祖,复向辽国请求增援复仇。辽派高勋为将,率兵助刘钧(刘承钧)。

刘钧(刘承钧)即令部将李存瓌,与高勋同攻潞州,不克乃还。高勋亦归国。

刘钧(刘承钧)知国小兵寡,不可能胜周,乃罢兵息民,礼贤下士,境内粗安。只辽骑却屡窥周朝边境,不免骚扰。

周世宗因大兵刚归,疮痍未复,但告诫各边将,只准固守边疆,不得出战。

不久即是显德二年,公元955年。

周世宗仍遵旧时年号,不复改元。忽闻定难(夏州)节度使李彝兴,不奉朝命,拒绝周使。

周世宗与群臣商议,群臣多说道:“夏州地处偏隅,朝廷素来优待,此次不通周使,无非因府州防御使折德扆,厚沐国恩,得加旌节,李彝兴耻与他比肩为伍,所以有此变故。臣等以为府州褊小,无足重轻,不若抚谕李彝兴,善全大体。”

周世宗怫然道:“折家世代忠良,为国戍边。朕至晋阳,折德扆即率众来朝,且为我力拒刘氏。朕授他节钺,不过酬谢他的功劳,岂可一旦弃置!夏州只产羊马,贸易百货,全部仰仗我国,我若与他断绝往来,他便穷蹙,有何能为呢?”

折德扆乃折从阮(折从远)之子。他的女儿折赛花嫁给北汉名将刘继业。后来,刘继业归宋,恢复原来姓名为杨业。折赛花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折太君。说书人以讹传讹,称为佘太君。

乃下诏叱责,派供奉官驰赴夏州,李彝兴果然惶恐谢罪,不敢违抗。

周世宗喜如所期,更下诏求言,详询内情,并问及边事。

德州刺史张藏英,原来是辽国边将,两年回归祖国。他上书献策,说:“深、冀二州交界,有葫芦河(滏阳河)东西横亘数百里,应挖掘加深,足以限制胡马南来,以人力制造天险,最为便利。”

周世宗因此特派忠武(许州)节度使王彦超,彰信(曹州)节度使韩通,征发士兵、民夫,往掘河道。一面令张藏英绘图立说,再行详细奏闻。

张藏英奉诏,绘就地形要害,请旨入朝,面陈图说,请待葫芦河凿深后,即在葫芦河北岸李堰口,筑城置垒,募兵屯田,无事务农,有事从军,且自愿为统帅,前往前线效力。

周世宗喜道:“卿熟谙地势,悉心规画,定能为朕控御边疆。朕准卿所请,可即前去调度,毋负朕望!”

张藏英立即拜辞,回镇月余,募得边民千余人,个个是身强力壮,矫健不群。

那辽穆宗耶律述律,闻周军在李堰口筑城,派兵来争。王彦超、韩通分头堵御,却也敌得住辽兵。无奈辽兵忽来忽去,行止无常。周军进击,他即退去,周军退回,他又进来,害得王、韩两将,日夕防备,寝食难安。一班凿河筑城的民夫,也是惊惶得很,经常停工。

可巧张藏英募齐兵丁,前来李堰口,与王彦超、韩通商议,决计自为前驱,王、韩为后应,杀他一个痛快,使他不敢再来。

当下引部众驰击,横厉无前,辽兵已是披靡。张藏英又挺着长矛,左旋右舞,挑着处人人落马,刺着处个个洞胸。任你辽兵如何刁狡,也逃不脱性命。

王彦超、韩通二将,也率军从后面追上,杀毙辽兵无数,只剩得几个腿长的,抱头鼠窜,不知去向。

张藏英追赶至二十里外,远远已经望不见辽兵,方才引归。于是葫芦河疏凿得成,李堰口城寨竣工。

王彦超、韩通同时返镇,单留张藏英保守城寨,已足抵制辽人。

不久,周廷改称李堰口为大宴口,号屯军为静安军,即令张藏英为静安军节度使。

后人有诗赞道:

凿河筑垒费经营,扼要才堪却虏兵。胡骑不来河北静,武夫原可作干城。

长城有靠,朔漠无惊。

京都汴梁,自唐朝末年,朱全忠出任宣武节度使以来,逐步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大城市。汴京人口稠密,商业繁荣。然后,汴梁以前只是州城,规模狭小,虽然朱全忠(朱温)称帝以后进行了扩建,仍然不够宏大,以至于朝廷各官署衙门,都不能集中在一起办公。

周世宗郭荣(柴荣)决定拆迁、扩充。

遂下诏,命把大梁外城,向外拓移,先在预先勘定的位置,插立界标,准备本年冬季,农民闲暇时,动工修筑,等到明年春天,农事开始,暂时停工,等到明年冬天,再继续施工,逐渐完成。

并且下令:今后民间坟地,都应远在外城界标七里以外,界标以内由县政府规划街巷、仓库、军营,以及官府衙署机关用地。多余的空地,由人民按照县政府的规划兴建家宅。

按照城墙、道路、官署等用地规划,旧城外、界标以内的杂乱民居,需要拆迁,坟地一律改葬。因此,引起一些人的怨恨,百官也有人以“孝道”为由,上疏反对。

周世宗道:“近来拓展京城,于存殁扰动诚多,怨谤之语,朕自当之,他人终为人利。”

自此,宋代规模宏大的东京城,初露真容。

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四月。

周世宗郭荣(柴荣)有感于自黄巢叛乱以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已经八十周年;而去年自己登基后第一次御驾亲征,就大败辽国、北汉联军,甚至差一点灭了北汉,遂思西伐东讨,南征北战,统一中国。

当下召入范质、王溥、李穀等宰臣,及枢密使郑仁诲等,开口宣谕道:“朕观历代君臣,欲求治平,实非容易。近自唐、晋失德,天下愈乱,悍臣叛将,篡窃相仍。至我太祖抚有中原,两河粗定,惟吴、蜀、幽、并,尚未平服,声教未能远被。朕日夜筹思,苦乏良策。想朝臣应多明哲,宜令各试论策,畅陈经济,如可采择,朕必施行,卿等以为何如?”

范质、王溥等,齐声称善。

周世宗郭荣(柴荣)乃召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余人,入殿亲试。每人各撰两篇文章,一是“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一是“平边策”。

徐台符等得了题目,各去撰写。有的是抓耳挠腮,煞费苦心;有的是下笔成文,龙飞凤舞。自辰时至未时,就是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三点,大家陆续告成,先后缴卷。

周世宗逐篇细览,多半是空洞无物,只把孔圣人的“修文德,来远人”之类的经文,敷衍成篇,不得实用。

惟给事中窦仪,中书舍人杨昭俭,说是宜征伐南唐,用兵江、淮,颇合周世宗心意。

还有一篇洋洋洒洒的雄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略云:

臣闻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

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大,大不制而至于僭。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

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时使薄敛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即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矣。

凡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指南唐)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攻虚击弱之法,不必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南人懦怯,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可乘虚而取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

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然彼自高平之败,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

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当时朝中官员,多数人都像冯道一样,历仕数朝,朝秦暮楚,只求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或者畏敌如虎,苟且偷安;又或者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其所上奏章,大多数言之无物,隔靴搔痒,很少有可取之处。

周世宗读到王朴这篇文字,意气风发,积极进取,而又充满谋略,当下如沐春风,不禁大加称赏,便下令召见王朴面谈。

王朴谈论风生,言谈无不称旨。

周世宗大喜,即授为左谏议大夫、正四品,侍从左右。不久又任命为知开封府事。

王朴策略,概括起来,就是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爱惜民力,循序渐进,逐步统一。

就是窦仪、杨昭俭,也得升官;窦仪为礼部侍郎,杨昭俭为御史中丞。二人皆从正五品升至正四品。

英武过人的周世宗郭荣(柴荣),考虑到统一中国,王朴之策非常可行。只是要征伐南唐,需用声西击东的计策,于是先命偏师进攻后蜀,然后再出正军攻击南唐。

后蜀广政初年,后蜀国内廷专宠,要算妃子张太华,她身材曼妙,眉目如画,色艺兼优,后蜀皇帝孟昶爱若珍宝,走到哪都带在身边,曾经一起乘辇游览青城山,宿九天丈人观中,月余不返。奉銮肃卫都虞侯李廷珪苦谏,孟昶不从。

忽然有一天,遇到罕见的强对流天气,霎时雷雨大作,大白天暗无天日。张太华美人胆小,跑到一小楼躲藏,不意雷电无情,偏向那金钗银钿、珠翠环绕的美人头上,闪击过去,一声霹雳,顿时玉骨冰销。

后蜀帝孟昶悲痛的不得了,因张妃在日,曾留恋此观,有死后埋在这里的谶语,乃用红锦龙褥,裹葬观前白杨树下。

孟昶即日回宫,悼亡不已。一班奴颜媚骨的奸佞之臣,欲解主忧,遂多方采选丽姝。

后来,法师李若冲夜间行经白杨树下,忽然遇到一白衣女子吟诗,若有所怨。其诗曰:

一别銮舆今几年,白杨风起不成眠。常思往日椒房宠,泪滴衣襟损翠钿。

李若冲大惊,问:“你是人,还是鬼?”

白衣女子敛衽答道:“哀家蜀妃张太华也。因陪驾到此,遭遇霹雳,乞请超度。”

李若冲于是为她在中元节修长生金简。不久,梦见张太华感谢他说:“哀家已经转世人间矣。”次日早起,李若冲在墙壁上看见一首诗:

符吏匆匆叩夜扃,便随金简出幽冥。蒙师荐拔恩非浅,领得生神九卷经。

孟昶闻之,厚赏李若冲。十八年后,孟昶乃令人多方寻觅。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果然觅得一酷似张太华的绝色娇娃徐氏(一说费氏),献入宫中。

后蜀帝孟昶仔细端详,见那徐氏花容玉貌,仿佛张太华一般无二,而且秀外慧中,擅长文墨,试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直把这好色昏君,喜欢得不可名状。侍寝了几夜,即封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寻又赐号慧妃。

花蕊夫人喜爱赏牡丹芙蓉,所以蜀中有牡丹苑,有芙蓉锦城。牡丹苑中,罗列各种,无色不备。芙蓉锦城,是在城上种植芙蓉,秋间盛开,蔚若锦霞,从此成都号为锦城,又称蓉城。

蜀地素称富饶,又经十多年无事,五谷丰登,斗米才值三文钱。成都士女,都分不清小麦、韭菜。日常行为,多半是采兰赠芍,买笑寻欢。上行下效,蜀帝影响全蜀。

后蜀帝孟昶见近置远,居安忘危,除花蕊夫人外,又广选良家女子,充入后宫,各赐名号,有昭仪、昭容、昭华、保芳、保香、保衣、安宸、安跸、安情、修容、修媛、修娟等名目,待遇堪比公卿大夫,竟然有数千人之多!

她们每月的香粉胭脂费用,皆有内监专门负责,谓之月头买花钱。到了每月支给俸金时,孟昶亲自坐在御床上发放,内监唱名,唱到名字的便走到御床钱,亲手从孟昶手中领取,孟昶自然免不了对她亲昵狎侮。孟昶乐此不彼也,不觉得累。

甚至连舞娼李艳娘,亦召入宫中,位列女官,特赐娼家钱一千万文,当作彩礼。

广政十四年,951年,高延昭辞职。后蜀帝孟昶命太原人伊审征为通奏使,知枢密院事。

伊审征,是孟知祥妹妹褒国公主的儿子,小时候跟孟昶(孟仁赞)在一起玩耍游戏,感情亲密,主管枢密院后,事情不论大小,孟昶(孟仁赞)都问他的意见。伊审征也以强国富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但是他贪污受贿、生活奢侈、性情邪恶,跟王昭远互相勾结,弄权擅政,后蜀国势自此衰退。

后蜀国匡圣马步都指挥使、保宁(阆州)节度使安思谦,曾经陷害功勋老臣李仁罕、张业,使二人被诛杀;又陷害李肇、赵廷隐、王处回,使三人被罢黜,赵廷隐也几乎被杀,参见第九十四、第一百一十四回,文武百官对他又恨又怕。

后蜀帝孟昶(孟仁赞)曾经派安思谦率军援救降将王景崇,他却逗留不进,没有功劳,安思谦自己也惭愧恐惧,内心不安。张业被杀后,皇宫警卫突然森严,安思谦认为是针对自己,从此言谈之间,满是牢骚。

安思谦负责皇家及宫廷安全,但对士卒却毫不爱惜,动不动就杀人,希望借此立威。孟昶(孟仁赞)有一次检阅卫队,发现一位年轻力壮的卫士,被安思谦开除斥退,孟昶(孟仁赞)命恢复他的兵籍,安思谦大怒,竟把那人斩首。孟昶(孟仁赞)气愤不平。

安思谦有三个儿子:安扆、安嗣、安裔,仗恃老爹的势力,凶暴横行,成为国家的一大祸害。翰林使王藻屡次指控安思谦心怀怨恨,就要叛变。

广政十七年,公元954年,二月十八日。

安思谦进宫朝见,孟昶(孟仁赞)命卫士把他拿下,连同他的三个儿子,一起诛杀。

不久,孟昶后悔,借口王藻擅自奏报边疆军情,斩首。

三月一日,后蜀帝孟昶(孟仁赞)擢升捧圣控鹤都指挥使兼中书令孙汉韶为武信(遂州)节度使,封乐安郡王,解除禁军职务。

孟昶(孟仁赞)有鉴于安思谦的凶暴专横,解除孙汉韶军职后,把禁军分割为十个营,命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李廷珪等十人,分别统御。

广政十八年,即是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

后蜀国皇帝孟昶,继位已经二十一年了,今年三十七岁。

孟昶比周世宗(柴荣)大两岁,二人都正当盛年。

先前,晋出帝开运四年,即公元947年,辽太宗灭晋,雄武(秦州)节度使何重建,举秦、成、阶三州投顺后蜀。见第一百零八回。

后蜀军又取凤州。孟昶乃在凤州设立威武军。

孟昶好游贪色,生活侈靡,浪费无度,国用不足,专向民间取偿。秦、凤人民,苛捐杂税负担太重,仍欲归隶中原。当地父老乃派人前往京城开封府情愿,请求周世宗举兵收复旧地。

周世宗正要发兵,又得了这个机会,更加喜悦。

周世宗物色统帅人选,宰相王溥推荐宣徽南院使,兼镇安(陈州)节度使向训。

乃命凤翔节度使王景,及宣徽南院使向训,为征蜀正副招讨使,率领大将王全斌等,西攻秦、凤。

五月初一日,王景等率周军从散关南下,一连攻破黄牛铺等八个营寨。

后蜀皇帝孟昶闻报,忙派客省使赵季札,趋赴秦、凤二州,巡视边备。赵季札本没有甚么材干,偏他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文武全才,妄自尊大。

赵季札一到秦州,雄武(秦州)节度使韩继勋迎入城中,谈起军事,赵季札偏偏吹毛求疵,好为人师,免不得争辩起来,赵季札怏怏而去。

赵季札转至凤州,刺史王万迪,见他趾高气扬,也是不服,勉强应酬了事。

赵季札匆匆还入成都,面见后蜀皇帝孟昶,说韩继勋、王万迪二人皆非将才,不足御敌。

后蜀皇帝孟昶亦叹道:“韩继勋原不足以阻挡周军,卿意属在何人?”

赵季札朗言道:“臣虽不才,愿当此任,管教周军片甲无回!”

孟昶乃命赵季札为雄武(秦州)节度使,拨宿卫禁军一千人,归他统带,再往秦、凤扼守。

又派知枢密院王昭远,巡视北边城塞,部署兵马,防备周军。自己每天仍然寻花问柳,赌博喝酒吟诗,日聚后宫佳丽,教坊歌伎,以及词臣狎客,一堂笑乐,好似太平无事一般。

是年周、蜀开衅,适当夏日,孟昶既派出赵季札、王昭远两人,还道是御敌有余,依旧流连声色。

渐渐的天气炎热,便挈花蕊夫人等,避暑摩诃池上,夜凉开宴,环侍群芳,孟昶左顾右盼,无限欢娱。凝视一众妃嫔媵嫱,终究要推那花蕊夫人,作为首选,酒酣兴至,就命左右取过纸笔,即席写词,赞美花蕊夫人。

第一句写下道:“冰肌玉骨清无汗”,第二句接写道:“水殿风来暗香满。”再拟写第三句,突有紧急边报到来,乃是周招讨使王景,自大散关至秦州,连拔黄牛铺八寨。

孟昶不禁掷笔道:“可恨强寇,败我诗兴!”

乃并撤酒肴,即召词臣拟旨,派都指挥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高彦俦为招讨使,吕彦琦为副招讨使,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出拒周军。

一面促赵季札速赴秦州上任,援应韩继勋。

赵崇韬,是赵廷隐的儿子。当年,赵廷隐跟随郭崇韬征伐前蜀国,对郭崇韬非常佩服,乃为儿子取名赵崇韬。

后来,孟昶终于完成了这首诗: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几十年后,宋朝著名诗人苏轼七岁时,曾经见眉山老尼,姓朱,时年九十余,自言曾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那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此诗。

朱尼对苏轼讲述了孟昶和花蕊夫人的故事。四十年后,朱尼已死,苏轼记起这个故事,乃为花蕊夫人之作词一首: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赵季札奉命出军,连爱妾都带在身旁,每到一个驿站就摆宴休息一下,慢慢地前行,兴致勃然。到了德阳,接到军报,说是周军已经连续攻克蜀国多个大寨,气势甚盛,不由的畏缩起来。后来接到朝旨再三催促,越觉进退两难。床头妇人,权力超过君上,都劝令他返回成都避寇,不容赵季札不依。

赵季札遂上疏请求解任,托词还朝奏事,先派亲军保护爱妾,与辎重一同南下,然后引兵随后返回。到了成都,留军士在外驻扎,单骑入城。成都城中人民,还以为大军已经失败,主帅是孑身一人逃回来的,不禁震恐!

赵季札入见后蜀皇帝,后蜀皇帝孟昶问他军机,统是支吾对答,并没有切实办法。

后蜀帝孟昶大怒道:“朕道你有甚么材能,委付重任,不料愚怯如此!”遂命将赵季札拘住御史台,交给御史审问。御史弹劾他挈妾同行,擅自回朝,应加死罪。

后蜀皇帝孟昶批准,令把赵季札推出崇礼门外,斩首示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丰合乾元暴雨天灾:回到末世来临前囤物资震惊,异世界我来去自如风华绝代之长生道我的异世界客栈东方灾厄录快穿:恶女今天又万人迷了崩坏里的暗影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