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 刘汉宏剽掠荆南 郑从谠镇守河东(1/1)
这时正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月底,正值冬天。
江陵百姓毫无防备,突然被保护他们的官兵洗劫一空,城内火光四起;又听说城外黄巢大军即将杀到,大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只知道盲目地往城外山里逃窜,正赶上天降大雪,寒风刺骨,一时间,饿死、冻死大半,僵尸遍野,哀嚎一片。
去年正月,江陵曾经被草军王仙芝大肆剽掠过一次,当时刘汉宏还是王仙芝部将,曾经参与过。今年年底又遭官军抢夺,只是换成了刘汉宏主导。不到两年的时间,两次遭遇大难,顿时成为人间地狱,居民死伤六七成之多,江陵府城也几乎成了空城。
十一月三日,尚让大军才到。尚让遂兵不血刃,进入江陵城。
黄巢闻听尚让得胜,王铎北逃,命令大军进兵,北上直扑襄阳。如果能拿下襄阳,北上即可进军东都洛阳。
从广州,到潭州,到江陵,到襄阳,到洛阳,这是一条纵贯全中国的南北中轴线,就好比足球场上的中路,从本方守门员,到中后卫,到中场,再到中锋,中路,这条直线,是射门得分的最短路线。
王铎逃到襄阳,命刘巨容坚守襄阳,自己继续向北逃窜,逃往南阳。
襄阳,就是山南东道节度使驻扎刘巨容的襄州。
刘巨容,也是习武之人,早年曾经被裹挟参与庞勋叛乱,后来接受招安。两年前在浙东,就是他用筒箭,射死叛乱的王郢。平定王郢,他是首功,因功升任明州刺史、山南东道行军司马,上个月才刚刚升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这刘巨容,不似书生王铎,他却颇懂兵法。他奉命镇守襄阳,襄阳城只有不到两万士兵。
他想,襄阳城位于汉江南岸,如果敌军从北面来,还可以坚守。现在敌军从南面来,怎么守?如果困守襄阳孤城,黄巢几十万大军来犯,小小的襄阳城,根本坚持不了几天就会被黄巢攻克。
兵行险着,只有主动南下接敌,在险要处设下埋伏,出其不意,才有一点点机会。
当下率全部军队南下,赶到荆门,正巧遇到江西招讨使、原淄州刺史曹全晸奉命增援,便与他协商,共同作战。
曹全晸道:“当年考武科举,我们就见识过黄巢的厉害。此人文武双全,诡计多端。只有剑走偏锋,才能出奇制胜。”
刘巨容也道:“正是!黄巢鬼点子多。当年我在徐州,见过他是怎么打仗的。他太厉害了。”
曹全晸道:“我看这片树林,很是茂密。不如你率精兵在树林中埋伏,我率老弱残兵,在外面叫战,一触即溃,将他引入林中。黄巢欺我文弱,必然中计!”
于是刘巨容在树林中埋伏精兵,曹全晟则派老弱残兵,假装失败溃退,引诱黄巢大军进入埋伏圈。
两军对阵。曹全晸道:“巨天贤弟!亏你饱读诗书,却忘了忠义二字。何不幡然悔悟,归顺朝廷!”
黄巢大笑道:“原来是曹兄。朝廷实在无人,派你书生来带兵?当年我就说过,兄台应该坚持考进士科,武科不适合你。不如你归顺于我,饶你不死!”
曹全晸令部下开骂。黄巢大怒,下令出击。
曹全晸惊慌失措,指挥失当,部下士兵一下子就溃败了,纷纷逃入树林中,留下无数战马,尽是代北好马,尽被草军俘获,分给诸将领骑乘。
黄巢大军果然中计,纷纷追入树林中!
突然,几声胡哨。那些战马听到饲养员熟悉的召唤声,立即跃起,将身上的草军将领摔下,窜归唐军阵中!草军大惊!
这时,一声号炮震天响。霎时,刘巨容无数伏兵四起,奋力杀敌!草军大溃,向南逃窜。有些草军将领还没来得及爬起来就被杀死。唐军趁胜追击,一直追到江陵地界,杀死、杀伤、俘虏贼兵数万人。
黄巢大军狼狈退回江陵,又沿长江北岸向东前进,前往鄂州附近渡过长江。
曹全晸劝刘巨容赶紧率军渡江追赶,以免贻误战机。
刘巨容叹道:“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朝廷总是在做对不起人的事,事态紧急时那是真的舍得封官许愿,稍得安宁,就把功臣当成破鞋一般抛弃掉,甚至还有可能无辜获罪,让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不如就放纵贼人远遁,还可留着让我辈慢慢谋取功名呢。再说了,我们兵力不足,击败黄巢已经是侥幸了。若是追上去,黄巢发现我军兵力竟然这么少,挥军还击,我们死无葬身之地也!”
于是刘巨容竟然按兵不追。
曹全晸却不肯舍贼,下令部下渡江追击,结果刚过江,就立刻接到朝廷命令。这份命令,却是命他回任淄州刺史,另外任命泰宁都将段彦谟代替自己为江西招讨使。
于是曹全晸只得怏怏而还,回归淄州。一路上曹全晸想起刘巨容兔死狗烹的一席话,不禁唏嘘不已。这兔子还活蹦乱跳呢,狗就被烹了!
黄巢大军,侥幸得到喘息之机,攻陷鄂州外郭土城。
随后的几个月内,一直在长江以南活动,辗转攻克江州、饶州、信州。在信州,分兵攻陷池州、宣州,然后又合兵攻陷歙州、杭州、睦州、婺州、衢州等十五个州,官军无人能抵抗。草军部众又恢复到二十万人,黄巢声威复振。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十二月。
唐廷因为王铎溃败,将他罢去相位,降为太子宾客分司,让他去东都洛阳反省。实际上,唐僖宗李儇(李俨)还年轻,哪里有什么太子?这只是贬官的惯用做法罢了。
同时,朝廷将兵部尚书卢携,官复原职,再次担任同平章事,兼门下侍郎。卢携之前推荐高骈,说只有他才能平定黄巢。这时高骈部将张璘,屡次打败黄巢贼众,传来捷报。唐僖宗李儇(李俨)认为卢携知人善任,所以让他官复原职。
卢携上任以后,立即把王铎、郑畋等人任命的一些高官,全部撤换,换上自己人或者自己的债主。
任命感化节度使薛能为忠武(许州)节度使;
任命司农卿支详为感化(徐州)节度使;
任命安师儒为平卢(青州)节度使;
任命齐克让为泰宁(兖州)节度使;
任命工部尚书郑绍业为荆南(江陵府)节度使;
任命赵戒为邓州刺史。
另外,汝州等州的刺史也陆续更换。
之前,王铎逃走,刘汉宏剽掠江陵而去,荆南无主。
总监军宦官杨复光曾经来江陵府考察,临走前,他任命忠武都将宋浩权知江陵府事,泰宁都将段彦谟负责守卫江陵城。后来,卢携任命宋浩为荆南安抚使,这样段彦谟从平等地位,变成了宋浩的下属,心理就不平衡了。
宋浩军纪严明,禁止士兵随意砍伐街上的树木,段彦谟的部下违反禁令,宋浩按章惩处,下令鞭打之。段彦谟大怒,冲击宋浩的衙门,将宋浩和他的两个儿子杀死。擅杀长官,本来是死罪,杨复光上书弹劾段彦谟。卢携却并不调查,反而任命段彦谟为朗州刺史。但是,段彦谟一直占据江陵府不肯离开。
郑绍业畏惧段彦谟凶恶,迟迟不敢到任。
唐僖宗李儇(李俨)自咸通十三年,公元873年,七月即位,按惯例,新皇帝即位,当年沿用父皇的年号,第二年新年起,改年号为乾符元年,现在,一晃已经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僖宗皇帝已经成年了,即位也七年了。
又是新年,公元880年。唐僖宗李儇(李俨)有感于天下大乱,国库空虚。乾符这个年号,可能不吉利,钱都付出去了,肯定不好。决定更改年号,改为廣明元年,乞求从此天下太平,光明广照大地。
这是四十多年来,第一次,皇帝在位中期改元。之前的唐武宗、唐宣宗、唐懿宗,连续三位皇帝,都只用了一个年号。
消息传到黄巢军中,尚让对黄巢说:
“廣明二字,拆开来就是黄家日月的意思!日月者,天下也。这是唐僖宗小儿,自动要把天下让给黄家呢!”
黄巢大喜。黄巢部下全体草军,都是十分欢喜,以为是草军即将获胜的祥瑞之兆。
宦官田令孜说朝廷用度不足,建议全国各地,都向富户及外国商人,借他们的货物与钱财,暂解燃眉之急。
唐僖宗李儇(李俨)大喜,说:“那就暂借他们财富的一半吧!给他们留一半!”
只有淮南节度使高骈反对,上书道:“天下盗贼蜂起,都是因为饥寒所迫,只有富户和外国商人,尚未沦落到饥寒交迫的地步,不应该再为社会增加贫困人口,为渊驱鱼,驱良为盗。”
唐僖宗李儇(李俨)因此才没有听从田令孜的建议。
这时,已经是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
同平章事卢携,因河北初步安定,只有江南一带,为黄巢蹂躏,特向僖宗皇帝推荐一位老将军为诸道行营都统,说道此位老将军乃名门之后,文武双全,经验老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要任命此人为大都统,黄巢必定束手就擒。
他说的这个人,又是名将高骈。莫非卢携,只认识高骈这一个将军?别的将军,他就不认识了?
原来卢携这个人,也是非常看重门第。他自己出生名门士族,也十分欣赏高骈这个名门之后。
最重要的原因,高骈和他,经济上来往密切!高骈当上大都统、盐铁使,从没亏待过卢携。
卢携对唐僖宗说,高骈乃是名门将帅之后,年轻时就立下大功,曾讨伐党项、吐蕃、南诏,威震四夷蛮荒。只要高骈出马,出任招讨都统,草军指日可破,黄巢必定束手就擒。
先前南诏国国王酋龙,改国号为大礼,自称皇帝,屡次进犯西南边陲,为患大唐几十余年,唐廷几次派遣大军去讨伐,因其地处南荒,山高林密,瘴疠横行,运输不便,中原大军从来都占不到什么便宜。
前几年,朝廷将高骈从天平(郓州)节度使任上调往成都府,镇守西川,防备南诏。高骈到西川后,屡次击败南诏(大礼),南诏不敢再入侵。
而高骈刚离开郓州不久,郓州地界就爆发了王仙芝、黄巢起义。新任天平节度使薛崇,没什么能耐,没多久就被黄巢杀死,于是引起天下大乱。若是不把高骈调走,留在郓州,估计那些反贼根本不敢造反。
上次,黄巢祸乱宣州一带,将高骈调任镇海节度使,黄巢不少部将一听高骈的大名,就闻风归降。
卢携对僖宗皇帝说,高骈大将军经验丰富,能力出众,宝刀不老,现任淮南节度使,镇守扬州,封燕国公,检校司徒。黄巢此番北窜,必然要寻找机会渡过长江天堑,进而祸乱中原。而扬州扼守长江天堑,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由高骈全权指挥各道兵马,联合进剿,定能早日平定黄巢。
唐僖宗李儇(李俨)大喜,乃拜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令他全权负责指挥各镇兵马,讨伐黄巢草军。
此时高骈已经六十岁了,虽然人老了,但仍然身体强健,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既已接到朝廷诏书,立即传檄征召各道兵马,同时就近招兵买马,得精兵七万,威望大振。
高骈的部将张璘,身高八尺,一张黑脸,头像豹子一样,浓眉大眼,满脸都是络腮胡,像极了三国名将张飞,人称小张飞,有万夫不当之勇。
高骈侦察到黄巢的主力已经到了江南杭州一带,下令张璘率精兵两万,立即渡长江南下,攻打杭州。自率大军,随后继进。
两军对圆,张璘手提丈八蛇矛枪,跃马扬鞭,厉声大骂道:“反国逆贼,何不早降!”
他雷霆般的声音,令大地颤抖。
黄巢环顾各位部将,问:“众位兄弟,张璘号称小张飞,乃是三国名将张飞之后,上次我们吃了他不少亏!须得小心!”
黄巢身后闪出一员小将,一身金盔金甲,胯下一匹黄骠马马,掌中一杆金色大枪,正是小将张归霸。二张战成一团,不多时,张璘一枪杆,砸中张归霸后背。张归霸口吐献血,败下阵来。其弟张归厚、张归弁立即催马上前,救大哥回阵。
黄巢身旁早闪出一员大将,飞马舞刀,直取张璘。黄巢一看,原来是大将王重霸。
二人斗了十几个回合,张璘卖个破绽,一枪刺中王重霸右臂,王重霸拿不住刀,人也栽落马下。张璘部下士兵急忙赶上,将王重霸绑了回营。
高骈见王重霸是一条好汉,好言劝降,又叫随军郎中替王重霸医治伤口。王重霸佩服张璘武艺,乃降。后来,高骈上奏朝廷,封王重霸为通奉大夫。
黄巢阵中闪出一道红光。只见一员大将,身穿金色盔甲,披红色战袍,座下一匹枣红色骏马。其人身长九尺,膀阔三停,威风凛凛,手提一杆偃月刀,正是大将孟觉海。
孟觉海冲到阵前,高声叫道:“张璘休得张狂!我乃三国名将孟获之后!草军大将孟觉海是也!劝你早日归顺我草军,免得送了性命!”
张璘叫道:“俺还是张飞之后呢!孟获算老几!”
孟觉海大怒,当下举刀便砍,张璘急忙抵挡,二人乒乒乓乓斗在一起。孟觉海天生神力,在草军中属于数一数二的大将。
二人战了数十回合,孟觉海渐渐吃紧。黄巢怕他吃亏,急忙派人将他替换下来。
之后,黄巢又接连派了几员大将,都不敌张璘。
草军连吃败仗,黄巢与尚让商议道:“这个小张飞张璘神勇无敌,却便如何是好?”
尚让道:“如今之计,不如暂且避其锋芒。”
于是黄巢大军一口气退到八百里外的江西饶州(今鄱阳),只留下部将常宏,率军一万断后。
常宏难以抵挡张璘的猛烈攻势,也率部归顺张璘。 张璘却不依不饶,率军追到饶州,不久又攻克饶州。
黄巢自饶州又向东退到三百里外的信州(上饶),张璘又追至信州城下,亲自督战,挥军猛攻,恰遇黄巢军营瘟疫流行,草军士兵因瘟疫而死者,一天比一天多。
高骈率七万大军,也进兵到信州东北面的衢州,离信州仅有二百余里,准备与张璘大军,对黄巢进行东西夹击。
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候正好朝廷派昭义、感化、义武等军,赶到江南来助战,各军逐渐在信州城北面集结完毕,随时准备进攻黄巢。
三路大军围困,草军插翅难飞!黄巢遇到了几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凶险!
黄巢与军师尚让商议。尚让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诈降。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诈降,是走投无路时最好的办法。
于是黄巢派孟楷,给张璘送上厚礼,请他休战几日,并托他致书高骈,就说草军遭遇瘟疫,实在没有办法了,黄巢愿意悔过投降,求大都统高骈代为保奏朝廷,随便封个一官半职就好。
高骈回信给黄巢,说:“大家都是故人,本帅同意帮你向朝廷申请招安,保举你做镇海节度使,请你来衢州面晤,本帅聊备薄酒,一醉方休!”
高骈也不是吃素的,他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怎么能看不出黄巢这是诈降,不过是个缓兵之计?
原来高骈想,老朋友,你玩诈降,老夫正好将计就计,来个诱降!于是假装同意招安,叫黄巢来衢州会面,准备乘机诱捕。
这时候,高骈早已接到军报,说昭义、感化、义武等援军,奉命赶到江南来助战,都已经到了信州(上饶)城外,各军正摩拳擦掌,准备与黄巢一决高低。
高骈恐怕他们抢功,于是急忙上奏朝廷,称黄巢草贼遭遇瘟疫,死伤大半,已经山穷水尽,不久即可平定,不烦诸道兵马相助,徒然耗费粮饷!竟然将各路援军全部遣散。
高骈再三约黄巢到衢州谈判,黄巢当然不会去,就一直找借口拖着。
黄巢与尚让商量道:“这个张璘,勇猛无敌,必须智取,不可力敌。”
尚让乃挑选几名美貌歌姬,送给张璘,日夜陪伴他饮酒作乐。等到各道兵马一解散,黄巢立刻翻脸,向高骈送上战书,日夜挑战。
这时,尚让早就预先在信州城外地势险要处设下重重埋伏,专待张璘前来自投罗网。
高骈大怒,催促张璘进剿。张璘轻敌冒进,不料被黄巢伏兵杀出。孟觉海跃马提刀,来砍张璘。
张璘大怒,纵马迎战。战不多时,孟觉海虚砍一刀,且战且走,来到一处弯路,孟觉海转个弯,突然不见了。
张璘策马追赶,突然马失前蹄,跌落陷马坑,被草军当场擒获。
黄巢令他投降,张璘不肯,恼得黄巢火起,拔出龙泉宝剑,将他一剑砍为两段!可怜骁勇善战的一代名将,死于非命!
黄巢势力复振,尚让分兵陷睦、婺两州,再入宣州、杭州筹集粮草。
不久,黄巢亲自率大军从采石矶渡江北上,围攻六合、天长,气焰日益嚣张。
黄巢在淮南境内大肆剽掠,筹措粮草。高骈从此龟缩在扬州城内,不敢出战。只有部将、庐州合肥县人杨行密,不断率军出战,保全庐州安全。
杨行密原名叫杨行愍,字化源,之前,他的上司高骈嫌愍字过于生僻,替他改名杨行密。
杨行密与朱温、钱镠同年,都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即公元852年。其父本为农夫,家贫早死。他幼好舞刀弄棒,长大成人后,高大魁梧,力大无穷,能负百斤重物,日行百里,勇猛好斗。
杨行密曾经贩卖私盐为生,被官府捉住。庐州刺史郑綮,见他相貌奇特,竟然私自放了他,还建议他当兵,博取前程。
杨行密曾与乡党陶雅、田頵、台濛,慎县人秦裴、刘威等人结为兄弟,于是一起应募为州兵,曾经戍守灵州三年,升为校尉,刚刚返回不久。
庐州刺史郑綮,出身名门望族的荥阳郑氏,与同平章事郑畋、郑从谠是同宗。郑綮善于作诗,语言诙谐幽默,常做歇后语。因排行第五,人称歇后郑五。他眼见得草军来势汹汹,遂写了一篇讨贼檄文,痛斥黄巢等人。又虚张声势,自称有十万精兵,正枕戈待旦。文章中就用了不少歇后语。
黄巢接到檄文,读到其中的歇后语,哈哈大笑,因此传令退兵。其实,黄巢原来就打算北上逐鹿中原,根本无意进攻庐州这弹丸之地。
不过,庐州刺史郑綮却因此名声大噪。当地人都以为是他一篇文章,吓退草军十万人马!
杨行密善走,能日行三百里。郑綮任命杨行密为步奏官,将捷报报告朝廷。
这时已经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夏天。
冲天大将军黄巢志满意得,题菊花诗一首,道: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部下连声称好,遂教会草军士兵传唱。
淮南大将毕师铎,从前是黄巢部将,又是黄巢的同乡,两年前,黄巢刚刚渡江南下时,高骈任镇海节度使,毕师铎与高骈作战,失败被俘后,归降高骈。
这时他劝高骈说:“朝廷把天下的安危托付给大帅您,现在黄巢率数十万士兵,乘胜长驱直入,即将北上,如果我们不能据险死守,趁机出击,让他们轻易地越过长淮关,渡过淮河而北上,中原就再也无险可守,草军可直捣东都洛阳,必为朝廷心腹大患。”
高骈因猛将张璘已死,诸道兵马又已经亲手遣散,害怕兵力不足,万一被黄巢吃掉,岂不吃亏!于是为了保存实力,不敢出兵,只是接连向朝廷上表告急。
唐僖宗李儇(李俨)接到高骈告急奏章,大怒,下诏责备高骈误事,高骈索性上表朝廷,谎称自己得了风痹之症,半身不遂,行动不便,从此不再出战。
眼见得黄巢势力越来越大,不可遏制。宰相豆卢瑑上奏僖宗,建议封黄巢为天平节度使,让黄巢率军回郓州老家。
宰相卢携之前就反对招安,现在仍然寄希望于高骈一定能拖住黄巢大军,这次又来反对。
他说:“盗匪一向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即使授予他节度使的官职,并不能阻止他烧杀抢掠,不如紧急征召各道兵马,陈兵中原,防范黄巢北上、西进。可命良将率精兵坚守泗州和长淮关一线。黄巢无法越过淮河北上,就只能在淮南流窜,最后只能在海滨一带苟且偷生而已。”
朝廷急忙下诏发河南诸道兵马出戍溵水,并命令泰宁(兖州)节度使齐克让为汝、郑把截制置使,屯兵于东都洛阳南面的汝州要道,防御黄巢北上。
唐僖宗李儇(李俨)、田令孜各种荒唐政治,只有任命郑从谠为河东节度使,还是比较恰当。
河东道,治太原府,下辖岚、汾、沁、仪、石、代、忻州,共八个府州。
太原府本为并州,唐玄宗时升级为府。城内附廓县名唤晋阳县。并州乃是唐朝龙兴之地,列为陪都之一,号称北都,又称北京。河东节度使,往往又兼任北都留守。
因此,太原、并州、晋阳、北京、北都、河东,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地方。
之前李克用率沙陀兵作乱,兵逼晋阳,就像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引起河东军大乱,民兵叛乱,士兵哗变,杀死马步都虞侯邓虔,河东节度使窦浣本来处理得挺好,借钱平息了叛乱。但是朝廷认为他软弱无能,将他撤职。
此后连续七任河东节度使,都陷入“百日魔咒”。不到两年,换了八任,每一任都干不到一百天,其中好几位都离奇死亡。
第一位是昭义节度使曹翔,严酷残暴,铁腕治军,调来任职仅三个月(878年7月 – 878年9月10日),讨伐沙陀失败,回太原即被乱兵所杀。
第二位是河东宣慰使崔季康,调任河东节度使,任职刚满三个月(878年11月16日 – 879年2月14日)即被部下的两个都头张锴、郭佩诛杀。
第三位是邠宁节度使李侃,调来河东,前后接近半年(879年2月21日 – 8月7日),但前三个月一直拖延,不敢去,实际到晋阳任职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想杀张锴、郭佩,却发现这两个人根本杀不得。他重用大将朱玫为三城斩斫使,严酷镇压叛军,勉强恢复秩序。后来不敢恋栈,即自请离职。
第四位是前宰相李蔚,唐僖宗因河东兵骄悍难制,特别让前任宰相李蔚出镇,想来一位堂堂的宰相,德高望重,又比较圆滑、世故,总压得住吧?何况,李蔚曾经担任河东从事,军民怀之。不料到任仅仅三个月(879年8月7日 –闰10月1日),李蔚竟然整天忧心忡忡,最后被活活吓死。
第五位是供军副使李邵,李蔚临终任命,任职只有两天(879年闰10月1日 - 2日),即被张锴、郭佩罢免。
第六位是太原府少尹丁球,张锴、郭佩拥立,任职不满两个月(879年闰10月3日 - 11月25日)。
第七位是前代州刺史康传圭,本以为,河东骄兵,外人难制,河东本地人,人头熟络,总不会被排挤吧?于是任命本地人,河东行军司马、驻扎代州的雁门关以来制置使康传圭接手,传圭一到任,命张锴、郭佩出城迎接,当场即斩杀二人。康传圭任职刚三个半月(879年11月25日 – 880年3月9日),严刑峻法,杀了作战失利的大将苏弘轸,引起军士叛乱,又被乱军杀死。
后来根本没有人敢去河东,当这个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成了烫手的山芋。可以说,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河东的难题,就是窦浣不该撤职而被撤职,朝廷自寻的烦恼。
朝廷此番调现任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郑从谠,为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仍然遥兼同平章事职务。并且朝廷特许他可以超过节度使的规格,选择自己的幕僚。
一般人都认为,郑从谠是个文人。不过,他祖父郑余庆、父亲郑瀚,都曾经做个山南西道节度使。郑从谠从小耳濡目染,对军事也是了如指掌。他的哥哥郑处诲,曾出任宣武节度使。
唐懿宗时,郑从谠也曾经担任过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当时,刚刚经过庞勋叛乱,岭南夷獠,叛服无常。郑从谠择其土豪,授之右职,御侮守城,皆得其效。
此番,郑从谠奏明朝廷,用长安县令王调为节度副使,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刘崇龟为节度判官,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赵崇为观察判官,进士刘崇鲁为推官。所用之人均是当时的名士,时人号为小朝廷。
郑从谠外和内刚,多谋善断,每次遇到部下将士密谋作乱,他都能预先猜到,事前先发制人,消除隐患于未然。他每次都只把首恶诛杀,后来没有人敢带头叛乱。
河东大将张彦球,参与诛杀康传圭的叛乱,郑从谠知道他智勇双全,是个难得的人才,并且认为他是被部下裹胁,不得不从,并非真心叛乱,特地叫人召他来,宽慰他,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对于那次叛乱,郑从谠也只是找出首先发动叛乱的人,将他杀死,其余人不问。
张彦球不禁感服,表态愿意为郑从谠效死,于是对张彦球委以兵权,的以施展自己的才能。众军士都心服口服。
从此河东恢复从前的安定。太原府,是唐朝的龙兴之地,列为北都,又是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要地。河东的安定,对于大唐的国运,影响深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