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秋夜前夕(1/1)
就这样又过了几日,赵桓终于和一众军将将最终的行军计划也敲定后,便在朝会上宣布了此事。
“诸位相公,朕打算八月十五后亲率大军北上,抗击金军。”
他的话说完,朝堂上没参加过军略的官员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皇帝又在搞什么?
议和派里虽然没了白时中、李邦彦这两位领头人物,但还有尚书左仆射唐恪,如今他必须要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团发声:“官家,如今金军刚刚退去,北方百姓深受兵乱之祸,此时不宜再妄动刀兵,况且陛下已经御驾亲征过一次,如今再一次御驾亲征,实乃是置天下黎民百姓与不顾,臣祈求陛下收回成命。”
赵桓是真的快要被气笑了,自己胆怯却被他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况且是他赵桓非要开战吗?这一切都是金人逼的,如果他现在不做准备,等到金人南侵的时候,他拿什么来抵挡?难道非要让靖康之耻再发生一次?这些人就安心了吗?
赵桓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现在真的非常的恼火,他想不到这些靠着科举进来的士大夫竟然如此的迂腐不堪,或者他们并不是看不清形势,只是不想承认罢了,就是这股迂腐、保守的风气使得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失败。如今若不改正,恐怕这会让大宋再次灭亡。
赵桓怒声道:“唐恪这个尚书左仆射你愿干就干,不愿干就给朕滚,八月发兵北上,谁也阻止不了,不过尔等敢阳奉阴违,那么便问问皇城司的刀快不快?大宋什么都缺,但唯独不缺三样东西,第一是钱,第二是兵,第三是官。你们要是想找死,朕不妨成全你们。”
赵桓的这一番话令主和派的大臣瑟瑟发抖,大宋以来历代以谦和君子为君,历年以来也没有哪个皇帝会在朝堂上和文臣撕破脸,就算是当年好战的宋哲宗也都得和文官好好说。这让他们真的以为大宋的天下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
如今赵桓和他们不再遮遮掩掩,这才让他们发现大宋依旧是赵家的大宋,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只不过是打工人。赵桓如果想杀他轻而易举,就算将朝堂上的这些人都杀光,也不会出现别的朝代那种行政机关瘫痪的情况,因为正如赵桓所说,大宋根本就不缺官员,也不缺当官的人。
主和派是慌了,但主战派却高兴了,李纲直接带着一众主战派官员跪地高呼:“陛下圣明,臣等一定配合好大军北伐,”见主战文官表态,武将也纷纷跪地高呼:“臣等愿随陛下死战,封狼居胥,马踏女真。”
见有人附和自己,赵桓的怒气也消散了不少,一个王朝的末期,总有一些为国为民的人,最终北上抗击金军决定,没有人再敢质疑。
接着赵桓又说出自己打算在北方沿海城市开放市舶司,这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文官没有反应过来,还是被吓蒙了,竟没人反对,很快增设市舶司的议题就通过了。
赵桓见该说的都说完了,便朝着一旁的王怀吉挥了挥手,王怀吉很快就反应过来,扯着嗓子高喊了一句:“退朝。伴随着王怀吉的这一嗓子,朝会也便匆匆结束。
随着宋朝北伐金国的策略定下,宋王朝这台战争利器也开始正式发动起来,禁军中2000多个禁军教头加紧对入伍新兵进行教导训练,工部则加快对兵器、甲胄的制造,兵部则和一众将军进行兵棋推演,制定紧急预案,整个靖康朝廷忙得不可开交。
虽然北宋的官僚体系效率低下,但是在赵桓的监督下,也爆发出强大的行政效率。由于是多个体系机构并行,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中,不但没有拉低行政效率,反而使行政效率得以提高,当各个机构将工作重心放在一件事,这种效率则体现的更高。
就这样等到八月,宋政府已经完成了战前的所有动员工作,包括武器制造、武将任命、军队调动等,现在只等一声令下,数十万大军便可以开赴宋金前线。
就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了几个月后,终于到了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根据赵桓与一众军将的计划,是过了中秋节,大军便开拔北上。之所以选择在中秋节以后,第一是出于人道主义想让士卒过一个安稳的中秋节,第二是兵部、工部、户部准备还需要时间。所以中秋节这天,赵桓特地下令给驻扎在汴京周边的20万禁军中的十万新军分批次回家。消息传来军营顿时沸腾,之所以只给十万新军回家的权利,是因为这十万新军是通过征兵制征集入伍而非募兵,所以他们的家眷亲人都不在军营而之前通过募兵制召集来的士卒,他们的家人和士卒一同住在军营,所以他们不需要放假,便能一家团圆。
八月十五这一天,赵桓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自宋太宗起中秋与新年、端午被列为三大节日。
中秋是一场全民盛宴,所以赵桓需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神。在此之前赵桓还需要在中午举行一场家宴,可以说中秋节这一天赵桓要干的事就是吃。
宋朝的中秋之夜,还有赏灯的习俗,与元宵节的大型灯会不同,中秋节主要是放水灯。未来赵桓打算和朱琏去金明池放水灯,但是因为时间错不开,赵桓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金水河,为此他还特地要求进宫赴宴的官员可以带上妻女。同时又让内侍采购了一大批水灯,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总不能他和朱琏在那里放水灯,让其他的官员和其妻女在那里干瞪眼看着。
清早,王怀吉就领着一众内侍忙里忙外,除了采办物品,王怀吉还要将皇宫里里外外装饰一番。一直到正午,王怀吉才准备完毕。
很快正午的家宴便要开始了,地点设在专门召开宴席的升平楼上,对赵桓来说,他其实并不想参加这场家宴,因为他和徽宗赵佶的关系依旧很僵。虽然这位老皇帝没了实权,但他在名义上还是赵桓的父亲,只要他不干预政事,不做什么出格的事?赵桓就必须得对他恭恭敬敬。
因为是家宴,所以赵佶的所有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要参加。可不要小看这场家宴,前来参加的人数不下百人,谁让宋徽宗赵佶是宋朝最能生孩子的皇帝?
据记载,在宋徽宗未做俘虏之前,已经生育31位皇子,34位公主,其中皇子中有六个夭折,公主中也有13个夭折的,还剩下21个公主。今天家宴皇子公主加起来都超过了50个,这还不算皇子的正妃公主的驸马,还有他们的儿女。
所以人数自然不少,由于没有外臣在,主位理所当然的就让给了太上皇赵佶和皇太后郑氏,而赵桓和朱琏则坐在一旁。
随着家宴开始,一众皇子公主入席。随后便一一向赵佶、赵桓行礼问好,第一个便是徽宗的长女:嘉德帝姬赵玉盘,她携自己的夫君左卫将军曾夤向二圣行完礼后,又向赵佶献上了一套笔墨纸砚:“儿臣知道父皇喜好书画,特地从应天府书院求得此套笔墨纸砚现与父皇。”
“好,皇儿的心意,朕领了。”说完,便哈哈大笑,看得出来赵佶是真的很喜欢这套笔墨纸砚。
接着其他皇子公主一一献礼,等到献礼完成,所有人都落座开始吃饭,席间宫里的妃子和几位出嫁的公主聊起家常,席间气氛和睦,直到第十八皇子信王:赵榛,端起一杯酒走到赵桓身前,众人这才停止说笑,纷纷看向赵榛不知道他要干什么,赵榛的母妃见此也连忙出声制止:“榛儿,干什么呢?快回来。”
可是赵榛就像没听见一样,停在赵桓的身前,朗声说道:“皇兄,赵榛请战,臣弟想跟随皇兄北上驱除女真,护佑我赵宋江山。”
听他这么说,赵桓刚想开口询问,便被主位上的赵佶给打断了,他厉声喝道:“胡闹,战争岂是儿戏,还不马上退下。”
“我没有胡闹,我已经16岁,我能上马提刀,几个月前,保卫汴京时,我还亲自到城墙上杀过女真人。”赵榛说话时眼里流出一种别样的坚定。经过汴京一战,赵榛的心性彻底发生了变化,这几个月来他苦练武艺,苦学兵书,只为守护他赵氏皇族的一切。
在这些皇子亲王中,只有他和九皇子赵构经历过即将亡国的那种无力感,所以他选择了从军。
赵佶见连他也敢顶撞自己,更加恼怒,怒声呵斥道:“你知不知道上战场是要死人的?你自己是当武将的那块料吗?”
面对赵榛的质问,赵榛面不改色:“父皇没有人,天生就是武将,太祖太宗皇帝能领兵打仗,他们的后代也能领兵打仗。”
“你…你…你这个逆子真是要气死朕,朕不管了。”说完便拂袖离开了升平楼,随着赵佶的离开,这场家宴最终也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