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张牧的礼物(1/1)
“国库亏空若是补不上,可像你爹这么干,去拆东墙补西墙,也不行!”
“你爹一直这样,你说人家又怎么会全心全意的对你呢?”
朱标愣了一下。
没想到,马皇后深居后宫这么多年,基本上不怎么过问政事。
却依旧能够对朝中的大小事务这么一针见血的点出来。
马皇后从朱标的眼中,也读懂了什么意思。
笑道:“真当你娘我笨啊?”
“当年没你的时候,你爹刚加入义军那会儿,军中没有军师,你娘我可是帮了不少忙呢。”
“娘,孩儿知道。”
“呵呵……”
马皇后继续道:“北平一片广阔,也正是让牧儿大展拳脚的地方,你在应天也多帮衬帮衬着。”
“就别让你爹在给牧儿弄的束手束脚的了。”
朱标眼睛一闪,点了点头,道:“娘,你放心吧。”
马皇后也是点到为止了。
没有在这件事上在多说什么。
片刻后。
又话锋一转。
道:“诶?对了,牧儿给你准备什么了?”
朱标一拍脑袋。
“我差点忘了,娘您等一下,我找找看哈!”
朱标又是钻进了包袱中,一阵翻找。
最终,终于掏出了要给写着自己名字的信封。
“这是?”
这个家伙,给爹的是那么大的一个东西。
给娘的又是这么贵重的一个东西。
这怎么轮到自己,却是一封信呢?
朱标顿时有些失落。
马皇后这是却笑了笑,道:“打开看看在说。”
朱标听到马皇后的话,立即打开了信封。
里面,有着十几张信纸。
密密麻麻的写着什么东西。
朱标看到这,猛然瞪大双眼。
将十几张信纸,迅速翻过了一遍。
然后惊讶道:“这是制盐的秘方?”
“还有……火器的设计图?”
马皇后一愣。
随后,长叹一口气。
道:“牧儿想的还真是远啊!”
经过马皇后这么一提点。
朱标也瞬间明白了张母的这个举动是什么意思了。
心中顿时升起了一阵暖流。
说到底,无论是买盐,还是造枪。
设计图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谁掌握了核心科技。
谁就能握住一切。
就拿贩盐这事儿来说。
作为藩王的老四。
和老五,手里都有制盐的秘方。
不过一个是煮盐,一个是晒盐。
但不管如何,就算没有了张家,就光是凭借着制盐的秘方,老四和老五,自己也能单干。
张牧将两仗制盐的秘方,都给了身为太子的朱标。
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这是将最为核心的东西,都交给了朱标啊!
“贤弟还真是有心了啊!”
朱标手中握着十几张信纸。
可这薄薄的十几张纸,确实重于泰山。
这也意味着,朱标将钱和权,都攥在了自己的手中了。
这也是张牧刻意加强中央实力的举措。
如果四边藩王过于强大,难免不会发生诸如汉初的七国之乱。
唐朝的藩镇割据之类的局面。
到时候,天下苦的,还是百姓。
所以,张牧要把自己当作一颗巨大的筹码。
每一次都小心翼翼的挪动。
以此,来保证天下大势的平衡。
马皇后忽然想到了什么一般。
“听说张牧正在准备今年的乡试,是吧?”
“这眼看着考试在即,也不知道准备的如何了?”
朱标咧嘴一笑。
这事儿,本来老朱还和他商量着呢。
让张牧奉召科举。
在把他给北平调过来。
可却没想到,人家张牧自己就想着去科举了。
朱标也不必多此一举了。
“娘,贤弟的学识,包揽于内。”
“还愁乡试不中?”
“不过,贤弟在北平考,好像确实不太容易啊!”
马皇后有些奇怪,道:“这还和在哪里考有关系?”
朱标面容一肃。
左右看了看。
侍女玲儿立即会意。
低声道:“娘娘,奴婢先退下了。”
马皇后抬了抬手,道:“不用,老大,都是自己人,没外人,你直接说就是。”
朱标点了点头,压低声音道:“娘,这几年科举,可都是南人比北人多的,莫要说三甲,北人能上榜几个就不错了。”
马皇后一听这话。
顿时眉头紧锁。
科举取士这事儿,她还真不知道。
毕竟,除了考生之外。
很少会有人注意到科举榜单上有几个南方人,几个北方人的。
“还有这事儿?”
朱标拉过一个凳子,坐了下去。
“爹这两年也发现这个事儿了。”
“中举的南方人,确实是比北方人多,爹派锦衣卫暗中调查了一下往年的卷子……”
“有徇私?”
马皇后眉头紧锁。
朱标摇了摇头。
道:“一处徇私都没有,南方人的卷子,确实比北方人答得好。”
“考官都不需要看名字,只要一看试卷,便知道这张卷子是南方人答得。”
“而往往猜的,就能十中八九。”
“久而久之,考官判南方人的卷子时,便会多看两眼,判北方人的卷子,就会少看两眼。”
“如果说,非有考官徇私的现象,也就是这样了。”
“考官对南方人的卷子,更加青睐。”
马皇后沉吟片刻。
虽然,朱标嘴上说这不算是什么徇私。
可在马皇后心中,这已经是很僭越的事情了。
因为科举的这东西,本来就很主观。
古代的科举不像现代的高考,现代高考,答案就那么几种。
但古代的科举考试,其答案,其实是很主观的东西,基本没有明确的答案。
完全就看考官觉得谁写的更好罢了。
除非是三甲的试卷,需要多名考官一起批证。
其余的大多数试卷,往往一个考官就能够决定其命运了。
而这多看两眼或是少看两眼,可谓是天差地别!
再加上,考官也多为南方人。
南北对立,自古便有。
江南的文人,自然会偏袒江南的老乡。
对于北方人,基本都是嗤之以鼻。
自南宋以来,华夏的南方正统论,就层出不穷
一张卷子就这么大。
愿意多看两眼,自然会给出高分。
只要写的不是太离谱,基本上都会得到高分。
而少看两眼,基本上也就给个平均分偏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