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菜鸟律师张伟—三场败诉(下)(1/1)
由于上一次的败诉,张伟对自己律师生涯的前景感到有些灰心,此后的一起官司也打了败仗。这又是一起难打的官司,张伟做减刑辩护可惜失败了。但是,张伟勇于接如此困难的案子还是为他在圈里积攒了一些名气。
有很多翻案无望的被告人都来找张伟,希望他尽力而为。张伟分析了这几个被告人,翻案无望不说,他们也没有所谓的“冤情”,于是闭门谢客。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到张伟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某罕见病病人为救活自己和其他病人的命从国外进口大量廉价特效药,却被销售昂贵“真药”的生产商起诉,要求赔款200万元。
一审中,昂贵“真药”的生产商A公司委托了国内知名律所的王牌律师,加上罕见病群体也确实侵犯了A公司的专利权使其遭受了损失,A公司毫无悬念德胜诉了。
该案中的罕见病群体大多经济条件一般,否则也不会选择大量购买廉价“平替”药。他们没钱聘请资深律师,只能向张伟这样的新人律师求助。
张伟听说这件事后,果断地上门拜访了罕见病群体代表李先生,表示自己愿意按最低标准收费。李先生和其他病友商量了一下,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方法。
一旦他们败诉,真的要赔偿A公司200万元的话,这条进口廉价特效药的“产业链”就要断了,许多罕见病病友的生命也将断送。
其实张伟并不擅长处理民事诉讼,知识产权法更是他一直以来的弱点,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案子。为了完成帮助这些可怜病人的“使命”,张伟废寝忘食地研究相关法律和案件信息。大力也在一旁协助他,制作了上诉状、答辩意见等。
二审开庭前,张伟约见了罕见病人群体,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尽可能地少赔一些钱,但也没有奢望全身而退。
李先生也说:“赔点钱不要紧,关键是要救活这些人的命。”
张伟告诉了他们改判的实际难度,也表示自己一定会尽力而为。
最重要的是保住这些病人们的“生命钱”,至于承担责任,确实应当承担部分责任。病友群体也认可这样的观点,他们自然认为确实“占了便宜”。廉价特效药虽然药效非常好几乎可以平替,但终究不是正版药。而且成百上千的病友群体经年累月之下已经给A公司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200万元对行业巨头A公司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被天价药折腾到穷困潦倒的病友们来说却是天文数字。
二审中,张伟并没有避讳病友群体们常年买“假药”的事实,而是另辟蹊径,试图证明“假药”与“真药”之间并无关联。
张伟找来了生产“假药”的国外工厂员工,证明“假药”的配方确实与“真药”存在不同。当然,这个不同之处微乎其微,连A公司此前都未曾注意到。平替的“假药”使用了更为传统的制药方式,以较为廉价的复合药材配方配出了药效极为近似的“神药”,药效也比“真药”更丰富一些。当然,作为平替药效相应地会差一些。但这药本来就是为缓解该罕见病而不是治愈,所以也够用了。
这一证人证言一经提出,该案的局面瞬间逆转了。A公司聘请的律师不死心地反唇相讥,说A公司拥有的药物发明专利就是来自“假药”所用配方混合而成的新化合物,而“假药”没有在中国申请专利,生产国也不是《巴黎公约》的缔约国。这样一来,“假药”不受中国法律保护,自然也就构成了对“真药”的侵权。
张伟深知在这个问题上耗下去会葬送已经取得的优势。他绕开“假药”专利是否受保护的国际经济法问题,回到“真假药”是否相同的辩论中。好在他有后手,一位药理学家也是化学家—没错,还是大力找来的五百丁科大校友。
这位药理专家生动地阐明了所谓“假药”为何与“真药”不同。听了该专家的发言,大家这才明白过来—原来“真药”只是简单地改良了“假药”的配方,还抢先注册了专利。“假药”的生产商无疑是良心企业,一直坚持低利润高产量的“细水长流”经营模式。反观A公司这边,为利益不惜扰乱市场价格,让大量生命垂危的病人得不到医治。
案件的结果毫无悬念,法院宣判发回原审法院重审,张伟代表的病友群体很可能迎来改判的胜诉。
这可是张伟律师生涯的第一场“胜诉”,是夜他兴奋地夜不能寐,和所有亲朋好友报告了这一好消息。孤儿院院长、子乔、曾老师、一菲、羽墨、关谷、悠悠,当然还有一直在他身边默默支持他的大力……
经过了这一场“胜诉”,病友群体也很信任张伟,没有提出更换律师。李先生特地表示过感谢,也给张伟降了降压—还是四个字,尽力而为。
正当大家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一场胜诉时,官司又风云突变。李先生接到了法院的传票,检察院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罪起诉他。同时,A公司也撤诉了,改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张伟对此也是一头雾水。他询问了李先生,李先生什么也不肯说。大力检索能力超强,却也无法找到有用信息。整个病友群体都好像“失忆”了一样。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张伟僵硬地走上了法庭。知道开庭以后,他才终于明白了“真相”。
三年前,有一位病友在吃了“廉价药”后去世了。送到医院时医生没能及时查清病因,匆匆去世更是留下了许多疑团。显然,李先生对这位病友心存愧疚,并不打算反驳什么。
问题在于,A公司和检方是从何处得到这位去世病友的信息的呢?张伟在法庭上飞速转动自己的大脑,却绝望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咚咚,法庭附近的钟楼敲响了,也敲醒了呆若木鸡的张伟。就在他愣住的几分钟里,庭审已经结束了,毫无疑问是一场溃败,他几乎一言不发。
法院的审判结果是:生产、销售假药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罪数罪并罚,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
这一次,张伟只能隔着玻璃见到李先生了。也许是有了玻璃的阻隔,给了李先生说出真相的勇气。他娓娓道来:
其实那位去世病友的信息就是李先生自己提供给A公司的,因为A公司答应他以后会给病友团们免费的“真药”,代价是从此以后大家不能再买“假药”,也不能把买药渠道广而告之。这样,A公司得到了想要的药物垄断市场,病友们得到了活命的机会。
唯一一个受伤的就是此刻小丑一般的律师张伟。
被当事人背刺,这是多少律师遭遇过的惨痛“必修课”啊。但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立场,实在很难去指责这些“可怜”的病友们。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能活下去。
最终,李先生被判入狱二十年。罚款两百万被免除了,病友们也得到了活命的机会。几年后,李先生因为表现良好也提前出狱了。
这一场官司张伟最终还是败诉了。但在他心里,这是属于他和病友们的“胜诉”—不胜之胜。以至于今后每一次提起这起荒唐的案子时,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骄傲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