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流离失所,金石丧尽(1/1)
【生不生孩子那是夫妻的意愿,只不过研究李清照时难免会提到这个问题。
但从李清照的诗词和研究中,找不到一点点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金石字画便是两人精神共鸣处,算得上是孩子的存在。
别人是被孩子牵绊住,他们两人是被金石字画扯住,哪怕是有所嫌隙和矛盾,可只要一方稍微扯动这根绳子,另一方便会不自觉的靠拢。
赵明诚在淄州担任官员期间,一日遇到一份古籍,据说还是白居易手书的佛经。
赵明诚对这样珍贵的文物自然是欣喜若狂,但他的第一反应是‘上马疾驰归,与细君共赏’。
赵明诚或许有许多叫人小有牢骚的地方,可和李清照在爱好上的共鸣,是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
确实,单用后世的眼光来看两人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夫妻,可这世上哪里有毫无瑕疵的夫妻。
可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金石字画上的那种精神上的共鸣,灵魂伴侣的投契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
李清照面色复杂,她现在的心情难以言喻,未来的夫妻生活打破了她的幻想,甚至叫她带着一丝抗拒和恐惧,她不想变成天幕提到的言词间满是闺怨的人。
可赵明诚实在是难懂,他和她生活的那些小事,叫她同样明白,很难再遇到这样一个能和她说话、沟通的人。
【在时代面前,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无法决定。
宋朝的情况之前大家也听过,金人进犯,李清照夫妻二人也需要逃亡,还得考虑到一件事,两人毕生收集的金石字画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如何在战乱时护住且成功运送,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当时的时代背景便是靖康之耻已经发生,青州虽然还未失守,但大局不容乐观。
这一次转移的文物达到“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的程度,哪怕层层删减,还是有十五车。
恰逢这会儿李清照的婆婆去世,两人应当一块去奔丧。
在这种情况下,李清照还是独自留守在青州,这是夫妻两人商量出来的决定。
由此可见,李清照夫妻俩对金石字画的爱惜到了何等程度。】
这次别说是李清照,就是许多同样酷爱收藏的人都忍不住,若是他们,哪一件舍下都无异于剜心头肉,脸上跟着被移出来的字画露出痛惜的神色。
不是他们的东西也好舍不得啊。
而且,没想到易安居士和丈夫居然收集了如此多,若是有机会观摩观摩就好啦。
【天有不测风云,青州没有等来金兵,可却内讧。
没有来得及转移的文物,基本上都在战火中付之一炬。
十年心血,豁出去性命照看的文物收藏全部摧毁,足以想象当时李清照一人的悲愤和绝望。】
不同的人看到战火纷飞有不同的感受。
老赵家的皇帝再一次勾起不愉快的回忆,李清照这等文人眼里则是不舍和痛惜。
哪怕是什么都不懂的百姓,瞧着战乱中李清照的遭遇,联想到自身,难免心中凄凄。
【建炎三年,奔波于战乱中,李清照恐怕永远都忘不了这个日子,赵明诚过世了。
这一年,赵明诚四十九岁,李清照四十六岁,两人甘苦与共走过的二十八个年头,按下了暂停。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弾与征鸿。”
这一首悼亡诗,凄绝不忍读。】
旁人或是只有可惜,只有还年轻的李清照怔愣在原地。
好似真就陪着走过了一生的人,就此天人隔绝。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赵明诚离世,李清照何去何从是一个问题,两人残存的金石字画如何保存传世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两人对待当初赵明诚带走的十五车金石字画的态度一样,“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可李清照孤身一个女子,实在是没法护住。
当时她能想到的,便是有宋高宗后宫以及护卫所在的洪州。
而且赵明诚的妹夫还是兵部侍郎,李清照便委托两人熟悉的部下将文物送到洪洲,以为起码能了却一段心事。
可大家都明白,咱们当时的宋高宗是何等人物啊,那脚步从未停下啊。
赵构自己带着人都跑了,更别说那些文物。
这对李清照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还能撑住都是李清照心性坚韧了。
赵匡胤听到这里已经无语了,赵构赵构,这个王八羔子的名字能不能别叫他听到了啊?
林书表示不能够,谁叫江湖哪哪都有这位祖宗的传说呢。
【最后,李清照手上剩下的只有一些体积小的卷轴书籍。
她的想法可能是想要亲自把东西放到朝廷军队手里,然后就开始一路追追追,赵构跑跑跑的日子。
兜兜转转,水路转陆路,陆路转水路,好不容易到达杭州,李清照这会儿其实已经纯粹靠着一口气撑着。
而且乱世流年人心叵测,李清照逃亡经过越州的时候路宿姓钟的人家,有人直接挖墙角偷去了整整五筐的文物,她只能重金寻赏。
然后很巧的是一位姓钟的邻居拿来十八轴书画,她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央求着希望能把剩下的“赎”回来,可终究没有如愿。
等到好多年以后,李清照才知晓剩下的那些文物都被福建路转运判官“贱价”收购。
不得不说,国破家亡时,果然还是朝着自家孤苦一人的寡妇下手更加没有危险啊。】
宋朝许多人立马脸上无光啊。
如此粗糙下作的手段,谁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更丢人的是被天幕这么指出来,真是同朝为官都有一种难以抬头的羞耻感。
国难当头,自己人还在算计着人家的东西,冲着人家孤苦无依动手,实在是叫人颜面无光。
【金石文物是李清照前半生的积累,靖康元年之前,收藏的各种金石字画甚至能建成一座书库要用十多间屋子储存;
在那后不断的遗失。
青州文物在战火中全部化为灰烬,建炎三年交给他人保管的金石字画被遗弃不见,建炎四年,那些小体积随身带着的文物又因为造谣和邻人偷窃丢失大半……
李清照的人生啊,就伴随着这些文物的命运漂泊不定,无处是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