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成功打响第一枪(1/1)
【这一声枪响来自第八营,在得知领导人遇害,指挥系统破坏的时候,不再等待该死的起义命令,而是主动站出来,基层的士兵承担起来起义的那声枪响。
事情发展得那么戏剧性,被安排的士兵握着枪入睡,偏偏撞上一个过于认真的长官检查,立马觉得有问题啊,双方直接扭打起来,同房的人跟着一块动手,一枪把清军给崩了,成为打响的第一枪。】
如此叫人意想不到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只能说,天命在他们。
也就是说,清朝已经没有任何气运可言。
【子弹划过沉沉的黑夜,被组织的革命士兵们听到号召,纷纷拿着武器冲出营房,有枪的打枪,没枪的就放火,反正拦着的就是上去干。
之前搜捕革命军闹得人心惶惶,现在有人带了头,从众性导致革命的队伍又扩大了。
前面的意外不是导致新军的枪支弹药全部被收到一个地方了嘛,多亏这个举动,导致本来没组织的起义,居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武器库。
这一下子直接把武器库占领,汇聚了三千多人,还推出一个临时领导者。
下一步自然是攻打总督府,这一次便是血战了。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武山的蛇山上才竖起一面铁血十八星大旗。】
终于成功了。
不容易啊,这一波三折的计划,本来一切形势大好,偏偏折腾出来如此多的波折,最后的结果更是叫人想不到,居然是一群基层的士兵自发站出来扛起大旗,还真叫他们“无组织”的成功了。
【这件事在我们历史书上只有简单的时间地点和意义,但许多人并不知晓这件事的成功,居然中间没有一件事是按照计划进行的。
一次次灭顶之灾砸在革命军头上,几乎是在没有一个领导人的情况下,误打误撞的成功,只能用一句话来解释——清朝无可救药。
初步是成功了,但之前也说了,这群人里面没有什么名气,接下来的路需要一个大哥来镇场子,召告全国引起响应,不然等到清政府反应过来,此次革命得泡汤。
要在全国都有名气,这个人选的范围并不广,孙中山和黄兴都在内,但两人有个大问题,都不在场啊,黄兴被炸了还在治疗,孙中山先生不是逃命就是逃命,救不了急。
再说啦,当时大部分人也有个想法,为什么他们湖北地区的起义要找个外地的带头大哥呢?
所以这个范围更窄了,他们选择的汤化龙,但人家非常自知,没有想着能当都督就接受,很简单一个道理,他干行事能行,不推脱,但都督没法干,秀才没法领兵啊。】
居然拒绝呢?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当这个大哥确实有风险,但既然能帮忙干活,肯定也是表明加入革命军,那么日后不管如何,都是一律被当作“反贼”打,可还是能拒绝总督的位置。
后世的人和他们认知确实不一样。
【好在那会儿的能人不少,他们很快又找到一个备胎——黎元洪。
我就不介绍他的经历了,只要知晓他日后能任两任中华民国总统、三任副总统就好,一把手二把手的区别而已。
他懂兵还是当时的名将,名气绝对是足够。
黎元洪本身不说他是反革命,但他肯定不是主动革命的,惶惶避难的时候就被连请带绑的去当带头大哥,这个大哥当得叫人唏嘘啊。】
可不是嘛,听得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
【黎元洪是个很“识时务”的人,现在是成功了,但接下来肯定要面对清军的致命反扑,他要是当了这个领导,什么后果都知道。
所以黎元洪拒绝得也是有趣,直接大喊:“汝辈事太闹大了,莫害我!莫害我!”
看中的大哥不配合,那怎么办呢?
革命军也不是死脑筋的人,一不做二不休,肯定不会是杀了他,就是叫黎元洪不上贼船也得上,直接把人软禁,然后登报,都督黎元洪家喻户晓啊。】
这个手段,黄泥巴掉进裤裆里——不是事(屎)也是事(屎)。
【都到这股份上,黎元洪没得选了,被迫上任。
一天以后,汉口、汉阳落入革命军的手里,武汉三镇算是到手了。
黎元洪调整好心态,干吧。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响应起义,清政府终于迎来了一支强有力的革命军队伍。】
原来是这般来的。
只有反清复明的那群人有点懵,他们还以为是“明国”。
但不管如何,都是对付鞑子,那就是自己人。
【这么大的阵仗清政府不想知道都不能啊,极为愤怒和震惊,迅速派中央军队去镇压,因为他们已经不相信地方军队,谁知道会不会打着打着加入。
清朝的摄政王可谓是拿出全部家底,分兵四路直指湖北。
本意是精锐尽出,海陆两头并进剿灭反贼,但不知道该说是革命军战斗力太强,还是中央军太没用,计划自然不可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这一仗很关键,显然只要湖北的革命军能挡住第一波攻击,把这群军队拖住,那么各省就没有顾虑的响应了。
谁能想到居然真的守住了呢,然后便是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立宪派、同盟会那都是遍布全国的势力,一个个皆行动起来,趁着清军被拖在湖北,纷纷开始响应。
四方云动,随着武昌的第一枪打响,在第二天以后,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10月22日,湖南、陕西独立;
10月29日,山西独立;
10月30日,云南独立;
……
基本上在12月前,南方各省都已经实现了独立。】
这么多的响应,革命军不知不觉聚集起如此多的力量,还真是出乎他们的意料。
半壁江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