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紫霄宫往事(1/1)
张宗怿说道:“其实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张家除了还掌握紫霄宫的掌门之位外,紫霄宫其他方面几乎都已经落在外姓之人手中。而且,就连仅剩的掌门之位,也岌岌可危啊!”
姜志远问道:“张家之人,对于张家失去紫霄宫的控制,很多人不甘心吧!”
张宗怿叹了口气,说道:“是啊,很多张家之人固执的认为,是张家创建了紫霄宫,因而紫霄宫只能是张家的紫霄宫。当时双方明争暗斗,都得很激烈,也很不好看,为了打倒对方,很多肮脏的手段都用了出来。我当时也被族中长辈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够在修真大会之上大放异彩,不过外姓那边,也出了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天赋与实力都在我之上。其天赋,甚至能够与当时的天剑七子一较高下,是紫霄宫未来的希望。不过因为不是张家之人,而且也不愿意归顺张家,所以族中长辈,对他处处打压,利用紫霄宫掌门的权力,让他去执行远远超过他自身实力的任务。最终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离奇死亡。”
张宗怿说到这里,眼神之中流露怀念之色,似乎是在怀念故去的挚友。张宗怿继续说道:“他死后,我就成了紫霄宫年轻一代,天赋实力最高之人。”
姜志远说道:“那确实是挺可惜的,不从张家的角度,而是从整个紫霄宫的角度来说,这样天赋之人夭折,对于整个紫霄宫以及修真界,未尝不是一种损失啊!”
张宗怿说道:“是啊,可惜已经都得白热化的张家,不会从整个紫霄宫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考虑的往往只是眼前的得失。我虽然出身于张家,但是对于紫霄宫外姓之人并不反感,对于张家的衰落,也早有预料。小的时候,父亲以及长辈都教育我,说我们张家血脉高贵,血脉天赋要远远高于那些外姓之人。年少无知之时,我也曾经对这些说法深信不疑。不过很快我就认清楚了现实,认清现实后,我就意识到,张家的衰落,不可避免。张家虽然家大业大,但是人数太少,而且修为越高的人结合,就越难以产生后代,但是外姓之人则不同,连接他们的不是血缘,而是对于文化认同,所以他们的壮大是不可避免,无法阻挡的!没有他,这会有别人,张家失去紫霄宫掌门之位只是时间问题。”
张宗怿顿了顿,姜志远问道:“是啊,以血脉为基础,确实很难保证永远伟大!”
张宗怿说道:“你都知道的道理,那些长辈当然也知道,只不过他们不认命。而且,也有人从中挑拨,不断扩大紫霄宫两派自己的矛盾,让两派无法真正合作。”
姜志远问道:“在其中挑拨离间的,莫非是……”
张宗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小打小闹,暗中支持,无法改变整天局势。对于当时的张家而言,那一次的修真大会,就是张家为了保护掌门之位,最后的机会。只要我们张家之人表现比外姓之人好,下一任掌门,张家就依旧保有机会,更何况,外姓之人最具天赋的弟子已经不在。紫霄宫年轻一代弟子,无人能够出我之右。不过老天都不站在我们张家一边,在修真大会的八强之中,我遇到了当时天剑七子之首,后来的天剑门掌门,广荣真君。最后的结果,想必你也猜得到。广荣真君,年轻一代无敌的存在,一生之中从未有败绩。而外姓之人那边,八强他遇到的却是十三书院的书生。”
姜志远说道:“十三书院的书生,仅强于我们道园存在。”
张宗怿说道:“道园的伟大,不需要依靠成绩体现。这次修真大会失利后,当时的紫霄宫掌门寿元已经所剩无几,双方围绕掌门的争斗进入白热化阶段。而且越来越撕破脸皮,经常真刀真枪,大打出手。我的父亲,也在有心之人的算计下,死于妖怪之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事是外姓之人出的手,但是族中长辈却都一致认为就是外姓之人策划的这一切。我当时也受到父亲之死影响,对外姓之人越来越痛恨。但是外姓之人实力已经膨胀的太大,直接冲突我们已经完全不可能是对手。张家只能铤而走险,使用非常手段,确保掌门之位留在张家。”
姜志远问道:“僵尸之法?”
张宗怿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常情况下,人死之后变成僵尸是极其困难,概率极小的一件事。而且僵尸不论修为高低,都需要吸食人血才能够生存,所以自然条件下,机缘巧合产生的僵尸,其实在修为很低的情况下,就会被消灭。但是即便是修为很低,僵尸依旧展现出超强的战斗力,这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力,于是有人动起歪心思,试图研究能够获得僵尸能力的法诀。在这方面,研究最深的,其实是天剑门。他们发现,将死之人是无法变成僵尸,想要成为僵尸必须是活人炼制。”
姜志远问道:“炼制?”
张宗怿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炼制,如同炼制仙器一般炼制!这其中需要经历很大的痛苦,稍有差池就会灰飞烟灭。而且,这也是只是天剑门的猜想,具体能否成功,依旧是未知之数。”
姜志远问道:“前辈您的僵尸之体,就是用这种方法炼制的?”
张宗怿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当初因为父亲的死,我恨透了那些外姓之人,我希望为我的父亲报仇,不过以我的能力却做不到这件事,只能通过其他方法,增加修为提升实力。不过就在我下定决心,要进行试验的时候,我却意外得知,我父亲的死,很有可能与紫霄宫外姓之人无关。我通过多方面验证,证实了这个说法。族中长辈知道一切,却依旧任由这件事发生,因为这样一来可以团结张家之人,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