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生物团队基因突破(1/1)
在上报后的第二天, 焦陆就被大长老叫去了长老院办公室。
“真的确认是外星生命发送的信号?”
大长老见到焦陆后,想从他的口中再确认一次。
焦陆再次肯定地对大长老说道。
“是真的,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位置和什么种族发送的信号,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段来自外星人的求救信号。”
“那他们会找到蓝星上来吗?”大长老有些担心地问焦陆。
焦陆见大长老很担心的样子,只能详细说明一下。
“虽然这段信号传来了蓝星,但宇宙很大,就算是外星文明想要跨越星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他们又并不知道方位,在宇宙中,只要坐标相差一点,那就是十亿八千里都不止。”
“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寻找,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是不行的。所以我叫他们不要回应这段信息,以免外星生命以此来定位到蓝星。”
大长老听到焦陆的回答后,明显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虽然很想见到外星生命。但这种来自未知的恐惧感,和来自文明探索的经验告诫我们。”
“新开拓的地区的实力,如果落后于开发者,那基本不可能受到开发者的平等对待。”
焦陆对于大长老这种长者的智慧深深佩服,虽然他们的知识可能没有焦陆渊博,但是见识和眼光是焦陆需要学习的。
“您说地对,文明既是发展也是毁灭。”
。。。。。。
焦陆从大长老那里出来后,直接去了航天团队。
1号流体材料和2号常温超导体2种重要材料与核聚变反应炉都制造出来了,现在就等着航天这边的设计图完工。
然后利用新材料重新制造出核聚变发动机与飞船外壳,加上新设计的零部件,新飞船就可以开始组装了。
所以为了加快进度,焦陆不得不亲自指挥,就是为了早日能完工。
发送信号的外星生命能否找到蓝星是未知数,但它带给了焦陆实实在在地紧迫感,南天门计划必须得加快进度了。
12月10号,焦陆在完成了飞船整体初步设计后,匆匆地从航天团队赶到了生物团队。
生物团队经过将近是三个月的研究,以焦陆提供的基因图谱为样本,凭借着几位生物院士带领着一批专家们学者们日以继夜地研究。
在近日终于攻破了几个难点,有了初步成果,就连基因修补液都初步合成出来了。
焦陆在赶到后,看了院士们研究的图谱与人类基因的对比图,发现是增强器官免疫力与提高五感方面的,制作出来的初级基因修补液也能配合着使用。
“王院士,李院士,黄院士,方院士,恭喜你们突破了初步基因,目前开发出来的功能很实用,对于我们后面的星球开发人员很重要。”
“而且器官免疫力在医学上可以杜绝大部分病变,是夏国人民地福音。”
焦陆说完后,生物团队众人很多人兴奋地抱在一起庆祝。
自从他们知道要研究的任务有多么重要后,他们每个人是真的一点都不敢放松,就想赶紧研究出点东西出来,打破西方医药公司对于先进药物的把控,真正能改变夏国人民。
如今终于成功破解出来了,那种激动无以言表,就连四位老院士也是一样。
焦陆等他们平复了一些后,继续问道。
“不知道现在初级基因修补液的产量和成本如何?”
王院士负责基因修补液这块,听到后说道。
“目前初级基因修补液产量按我们实验室来计算,一天能有10人的量,成本在500元左右,主要还是合成技术问题。”
焦陆得到答案后,思考了一下继续问道。
“现在合成技术难吗?一般专业人士多久能上手?有没有工业化的手段?”
王院士对于焦陆所问的问题都有考虑过,听到后马上回答他。
“现在合成技术还是挺难的,主要是精度问题。”
“如果能制作出精度更高的仪器,相信就算是有一定制药基础的也能很快上手,到时候就能加大产量了。”
“不过,工业化目前还做不到。”
焦陆听到只要解决仪器精度问题,就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便放心了。
“麻烦把仪器还有所需要的参数告诉我,我回去重新设计加工一下。以目前的机床的加工精度,应该不成问题。”
王院士听到后不也含糊,直接将焦陆带到了一个仪器边上,并将精度要求和一些参数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了焦陆。
焦陆郑重地将纸张收好,并安排人送一台一模一样的仪器去他工作室。
“王院士,在我重新设计制造出来新仪器前,麻烦您安排人尽量多合成一些基因修补液,拿去做器官实验。”
王院士听到焦陆的话,明白他是想早点突破临床,早日实现药用。
“放心,我一定会尽全力的。”
焦陆用力地握住王院士地手。
“感谢,辛苦了您们了。”
“不辛苦,是我们应该感谢焦院士您,为我们打开了一片新天地。是人民应该感谢您地无私奉献。”王院士对于焦陆是真心佩服。
“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不说二话。”
焦陆在生物团队只待了几个小时,也没有为他们庆功,甚至连经常发的红包都没有。
不是焦陆变了,而是他想等一个契机,与领导一起为他们风风光光地庆功。
虽然他们距离完全破解基因图谱和制作出完美的基因修补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万事开头难,相信生物团队突破后,后面的研究会更加顺利。
从生物团队那里回来后,安排的仪器早早地就送到了工作室。
焦陆为了尽快提高初级基因修补液的产量,在交代给方玲一些工作安排后,就全身心投入新仪器地设计中。
最终,在焦陆每天16小时地高强度工作下。
只花了3天就重新设计好了新仪器的图纸,安排人去加工中心连夜加工出零件,以便第二天睡醒后能立刻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