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对话徐光启(1/1)
崇祯命卢象升带两千亲卫跟着一起出巡,崇祯看着走的整齐划一的军队,心里真的无比的满足,虽说没上过真正的战场还是花架子,但是真的好看啊,满满的安全感。
刚出发没多久崇祯就命徐光启跟自己同乘一辆马车:“爱卿如此大的年纪朕还要爱卿跟着出巡折腾还望爱卿见谅。”
“臣惶恐,能够跟随陛下出巡是臣的荣幸。”
“朕观爱卿带着十字架,爱卿是皈依了西洋教吗?”
“回陛下,臣于万历时期便入了西洋教,已有二十余载。”
“爱卿对于西洋教的了解有多少?是利玛窦给爱卿介绍的西洋教吗?”
“如陛下所言臣与利玛窦乃莫逆之交,臣斗胆想跟陛下推荐一西洋教士。”
“哦?是哪位,跟朕说说。”
“乃臣之好友汤若望,其人颇具才华。”
“哦?那爱卿即刻修书一封,命汤若望进京。信由朕派人给替爱卿送过去。”
“谢陛下,臣这就修书。”
崇祯喊原地修整半刻钟,徐光启便在马车中写好书信交于崇祯,崇祯招了招手喊了一名锦衣卫,“你去将此信按照徐大人说的地址送过去。”
“说回来,朕想与爱卿说一下朕了解的西洋教,朕为信王时便秘密派人去了南洋,经过多番打听也了解一些东西。”于是崇祯从欧洲十字军东征到欧洲中世纪,从文艺复兴脱离中世纪黑暗到美洲南洋的美洲的大屠杀,再到奴隶贸易。
“陛下所言,为何与臣所知不同?”
“哦,有何不同?”
“西洋教徒们历尽千辛在世界传播主的福音,教授土著种植粮食,臣从未听说过陛下所言之事。”
“爱卿也可以不信朕之所说,毕竟朕从未离开过京城,也可能被骗。不过需要爱卿在汤若望来了之后与他打听即可。西洋教徒在世界各地的屠杀都是打着传播福音的旗号,这需要爱卿需要一些策略跟汤若望询问了。”崇祯也不再说西洋教的事情,一转话题说道:“爱卿对西学怎么看。”
“西学乃杂学,臣自幼便喜欢此类杂学,臣与利玛窦曾著述了一些书籍,多为利于民生之书籍。”
“爱卿没有说实话,朕说的文艺复兴对西洋的影响,爱卿应该从利玛窦、汤若望那里知道一些吧。”
“不瞒陛下,臣确实知道一些,臣认为此时的西洋摆脱了陛下所说的宗教黑暗,正处于上升期,正百业待兴朝气蓬勃。”
“那我大明呢?”
“臣不敢说。”
“爱卿是我大明最了解西洋之人,文艺复兴的兴起起源于哪些群体想必爱卿也是有所了解的,爱卿以为文艺复兴的发展跟东林党的崛起有没有相似之处?”
“臣曾思考过此类问题,但臣着实想不明白,只是有所领悟。”
“爱卿说来听听。” 崇祯掀开帘子将马车附近的人员都支远一些后说道:
“臣与利玛窦神父多次交流东西方的文化社会宗教诸多问题,臣被他的学识所折服。西洋的文艺复兴实则是商人一直在背后推动。至于大明的东林党,臣以为江浙地区商业兴盛,如西洋那般手工业开始兴盛,从东林党的主张来看,东林党当受到商人的支持。”
“若是爱卿站在更高的角度,将一个概念套在整个社会上,会不会有不同的见解呢?比如社会是有阶级之分的,比如在大明,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构建的社会结构,在这社会结构的水面之下还隐藏这一套结构。”
徐光启几乎就瞬间有所明白了,说道:“陛下之阶级论可谓一针见血,很多事情就可以看的更清楚了。如陛下所说,若是以阶级的角度去看。那东林党的兴起与文艺复兴兴起当有一些可比之处。”
崇祯继续说“爱卿也赞同朕以阶级划分社会结构更清晰明了?若以阶级划分,则如今的大明隐藏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结构下的就是阶级。”
“就拿我大明来说,统治阶级是朕,是勋贵,是群臣,其下的阶级是地主士绅,再其下是农民佃户匠人之流,而佃户再退一步就几乎等于农奴。那么还有一个阶级团体很小,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打压,那就是商人。而东林党里是文人组成的群体,里面都是江南的地主士绅。若是从表面来看,他们只是向社会提出并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然而从其传播的政治理念来看,东林党是极度反对商税的,那么可以猜测其支持者却是商人,然而还可以更细致的去看,将他们统一的看作是士绅与商人合流,更甚者乃官商合流。这也是为什么东林党重道统而不重法统,在明知道国家财政严重吃紧的情况下仍旧要求轻徭薄赋且一直抵制各种税。”
“陛下,可东林党人也是为天下万民摇声呐喊,在朝堂也算廉洁奉公,其抵制收税也是因为天下苦税久已。”
“税的问题朕暂时不想与爱卿讨论,朕以为不能以个体论整体,也不能看人说了什么就信什么,要看他们做了什么,前面我们说过他们背后有商人的影子,爱卿以为若以阶级论,东林党他们代表的是哪些阶级?”
见徐光启没有说话,崇祯继续说道:“他们代表了士绅与商人阶级,在西洋那个地方与大明又有不同,西洋商人阶级朕可称之为资产阶级。而在大明商人阶级只能算作半资产阶级,大明的商人仅仅控制商品流通,而生产却控制在士绅地主的家族式作坊手中,商人通过商品的流通赚了利差后就会大量的购置土地成为地主,因此现在也没有绝对的士绅地主,也没有绝对的商人,其早已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了一个整体。一个人在任何一个群体都会有意无意的站在自己的阶级立场说话,就像爱卿既是统治阶级也是士绅阶级,爱卿会为统治阶级说话也会为广大的士绅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