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开售(1/1)
阅兵结束后的第三天,国债开始发售,由锦衣卫事先带着债券去了各县,在各县的县衙进行发售。
带到地方的有两千万两,京城留下一千万两。
要说刚刚公布消息的时候京城的官员商贾都在观望,那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宣传解释,《天问学刊》更是分多期讲解国债的原理、目的、国家信用等基本概念。
为了强化银钞的信用,还解释了货币信用,并且以宝钞为例解释了宝钞为什么失去了货币价值,解释了大明中央银行的银钞为什么具备货币价值。
虽说解释的非常详细,但是心存疑虑的人依旧甚多,都是被老朱家的宝钞给坑怕了,改变观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崇祯打算先解释,待以后收税的时候以银钞去收来借机推广银钞。
到那时候,银钞已经被解释的清清楚楚,观念也就植入人心。
国债开售这天,京城的一千万两,没出一个时辰便售罄,主要是被商贾买走,商贾大约占八成,剩下两成被百姓买走。
为了避免出现炒国债的情况,此次全部采用记名制的发售。
地方上的两千万两则花了近两个月才卖完,这也是因为在京城崇祯可以大肆开启宣传机器。
而到了地方,越是宣传越容易被扭曲化,因此只是解释了基本问题后,等百姓自己去消化理解。
因此,地方上花了两个月才卖完。
黄体仁下值回到家中,他夫人拿着一万两的国债债券给黄体仁看。
黄体仁看到国债债券吓得脸都白了,说道:“我的傻夫人哟,你知道这次为何没有官员去买国债吗?你这拿出一万两去买国债,是要害死为夫。”
“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这是你小舅子买的,他做一些小生意攒了一些钱,我就把咱们的存银拿出来托他去买的。”
“那就好那就好。”听到是这样,黄体仁慌乱的内心也就平定下来了。
黄体仁太害怕崇祯借此发行国债的机会看看官员家底,来个京查。
如今几乎所有的大臣再也没有敢小觑崇祯,就在去年这些大臣还对崇祯都是一百个不服八百个不忿的。
一次阅兵,让许多大臣就此小心翼翼,因为这些军队不属于藩王,不属于勋贵,也不属于兵部,他们仅仅属于崇祯,也只忠于崇祯。
若是崇祯发起京查,乃至于全国的反腐,那么这些官员以前以前明目张胆的行径,诸如冰敬炭敬等行贿手段,想找到证据不要太容易。
随着京城的国债发卖完毕,崇祯拿出两百万两,作为清丈土地的经费,开始了全国土地清丈以及编户齐民的炮响。
此次清丈土地确实如身处牢狱的反贼所说,没有官员什么事,都是由皇家理工学子和国子监学子一起,加上白杆军和安防卫七万军人,合计十万多人参与此次清丈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要求的是按照战时政策执行,每个人带干粮,粮食不够可以在当地以市价采购,经费花完回来可以再进行报销,必须严格遵守军纪,任何违反军纪的行为一律军法处置。
这七万军人中有三万多都是识字之人,不枉费崇祯一直强调识字。
崇祯将这十万人分成五千个小组,每个小组六个学子与十四个士兵,一共二十人,一个执行长,一个复核长,二人地位同等,士兵只有在二人命令统一时才可执行命令。
每个小组配三把左轮,五把步枪,三把燧发枪,十颗手榴弹,一百发步枪弹,一百发燧发枪弹,五十发左轮弹,每人配一把横刀。
同时,每人配一本赤脚医生手册,一本盖了六部衙署印章和玉玺的政策解读文书。
同时给予了很大的自由度,遇到官员劣绅阻挠不配合的可便宜行事,遇到土匪山匪尽屠带头与作恶之人。
丈量完土地后,一县之团队要合在一起将该县的土匪剿灭,可向当地衙署请求支援。
五千个小组被分配到大明一千三百多个县,平均每个县不到四组,湖广和江浙每个县配置的小组多,贫瘠的县就配置小组少一些,但是要做到每个县都至少有两个小组。
随着学子出发,崇祯安排了另外一件事,扩充教坊司,成立大明戏剧学院,教坊司并入大明戏剧学院。
教坊司改编成大明教坊司戏曲影视公司,在皮影戏和戏曲上进行演出。
崇祯令教坊司扩招人员,编排清丈土地与编户齐民的戏曲,待学子到达地方展开工作后,再出发去地方上唱戏演出。
门票由国库出,国债收益归国库管理。
至于这三千万两,会不会像糖丢进水里被消弭于无形,现在崇祯不管。
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崇祯秋后算账让三千万两增值。锦衣卫传回来的官员的证据实在是太多了,只等皇家理工学子参加科举。
教坊司从此不再有皮肉生意,只是作为戏曲影视的演出,民间宣传,在戏剧学院教授学生戏曲。
崇祯令国库出钱,工部出力,皇家理工的学子出建筑设计,建设大明第一座戏剧学院,并且建造一个北京的标志性大剧院。
令崇祯意外的是,教坊司招工失败了,没有女子愿意抛头露面,之前崇祯令教坊司下乡演出已经是教坊司人员尽出。
如今更大规模的,显然是人不够了。
至于崇祯成立戏剧学院,建设大剧院,被许多大臣上疏阻止,被崇祯力排众议施行。
崇祯则因为此事被编排为好大喜功,享受靡靡之音,有桀纣亡国之相。
对于招生不行崇祯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女性都还被三纲五常束缚着。
只能先将剧本发给学子们,由他们先想办法宣传,戏剧学院可以耽搁,宣传不能耽搁。
清丈土地是一件非常繁重的活,各种形状的土地要进行丈量计算,还要面临地方上的阻挠与算计。
崇祯相信,经过此次清丈土地一事,无论是皇家理工的学子还是国子监的学子都将不会坐而论道了,从务虚开始走向务实。
许多学子出发前也提交了一些申请,比如想成立自己的研究院,或者自己在学校的团队一起搞研究院,也有想一起建厂的。
也有想搞一个新式学校的,总之每个人出发前都给崇祯写了一封信,这是崇祯要求的,崇祯打着的旗号就叫‘你有什么梦想’。
学生永远都是理想主义,此时也是最好塑造价值观的。
只是崇祯看着国子监学子的信,不由的眉头一皱,几乎全部都是假大空的话。
两个学院的信件,不需要看署名名头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是哪个学院的,皇家理工的学子是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与爱好。
而反观国子监的学子从来都是为学而学,唯一的目标可能就是当官光耀门楣。
国子监的学子如同一个任由家族摆弄的提线木偶,从来没有真的敢于去活出自我,理学束缚之下如徐霞客那般的人实在是太少。
如今的徐霞客还在游历名山大川,崇祯此时不愿去打扰徐霞客的人生,他时一个真正的自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