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全军出击(1/1)
“哟,前几天是谁说死也不来皇家理工的?今天怎么过来面试了?”
“我是要进皇家理工找到他们舞弊的证据,跟你说你也不懂。”
皇家理工火热招生,校园也正式被划分为大专部、本研部、博士部,那人性丑陋的鄙视链反正是起来了。
博士鄙视只能本研部毕业的,本研部鄙视大专的,大专鄙视没有进皇家理工读书野学的。
曾经皇家理工学子去丈量土地时都写过自己的理想,最早一届的皇家理工学子落榜的决定回乡去创办皇家理工这样的学校以及研究院等。
乾清宫,殿试之后学子的安排吏部还在焦头烂额,这次录取的考生太多,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可以安排。
礼部尚书李觉斯如今就在崇祯的案前坐着,等待崇祯的下一步解释。
吏部不用安排了,如今边关告急,朕欲御驾亲征,届时都随朕出征。
“陛下,这可都是寒窗苦读十几年的大明贤才,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大明岂不是平白损失人才。”
“李大人去过边关或者战场吗?若是和平时期,也就罢了,从几十年前大明的北部就一直边患不断,可是满朝的大臣哪个不是高唱赞歌天下太平,李大人先回去吧,等平定北患,朕自会给他们安排岗位。”
崇祯七年,饱受严重的干旱与冻灾的大明没有得到任何喘息的机会,一直拖字诀的崇祯再也没有机会拖下去了,皇太极已经野心膨胀直接剑指中原,草原与辽东之患哪怕大明再难也必须要去解决。
宁远和锦州一直处于被围困的状态已经两月有余,九边的防守压力都很大,这还是边军粮饷充足的情况下。
七年五月底,崇祯检阅了安防卫与白杆军,如今安防卫除却改制为税警的一万多人交由户部管理外,安防卫加上白杆军合计二十三万人。
在三月确定春闱时间时,崇祯就将火器火药研究院的所有研究成果生产的武器交给了安防卫和白杆军,为了防止后金控制乌斯藏地区攻四川,崇祯给秦良玉的白杆军也全部配备了步枪、手榴弹、迫击炮以及少量简易版本的火箭炮。
基础科学差的太远,而且成本奇高,只能做做加沙那群人能够生产的火箭炮。
七年六月初,崇祯出征前去看了已经七十三岁。历史上的袁可立崇祯六年十月去世,如今已经崇祯七年,自崇祯六年十月袁可立就开始不断地生病,医楼专门派了随身医生跟着。
“陛下,此次出征结束之后正好是军衔制实施的好机会,臣年迈已经不能为陛下的雄心服务多久了,只希望闭眼去见太祖之前能够看到大明解决北患。”
“朕此次就是要彻底解决北患,让草原上从此只能唱唱歌跳跳舞,成为文艺青年洗涤灵魂的地方。”
“臣不愿陛下亲征,陛下所行之事几乎将大明的食利之人收拾了一遍,内部一定有许多人蠢蠢欲动,只怕陛下亲征,这些人没人能够压得住。”
“朕何尝不知道,只是许多事由不得自己不去做,若是朕走之后,那些人胆敢启事,爱卿务必要帮我守好皇家理工、火器火药研究院和钢铁研究院,其他的哪怕丢了朕也能夺回来。”
“陛下留下三万武器精良的安防卫,足以令那些人做事之前思量再三。”
“其实朕只是担心那些人从粮饷和赈灾两处动手,这赈灾一个不慎就是一个火药桶,赈灾的事情有洪承畴,朕信任他,这粮饷之事就得依靠你和孙阁老二人,防止这些人在粮饷上动手脚。”
崇祯告别了老婆孩子之后,将二十万大军分成五路,分别由孙传庭、卢象升、马祥麟、卓聪,最后一路崇祯带着去辽东。
马祥麟、孙传庭、卢象升、卓聪带着大军向西,解宣府之围后,卓聪从宣府分兵向草原反推。
解大同之围后,卢象升从大同开始向草原反推。孙传庭带军从宁夏入草原。
马祥麟带着白杆军从兰州去玉门关支援那里的两万安防卫,确保后勤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直出玉门进攻西域。
崇祯带着五万大军出山海关,张世泽带着海军给毛文龙送去大量的手榴弹和燧发枪,由毛文龙出皮岛去袭扰皇太极后方,张世泽接管皮岛。
宣府城下,由代善带领的四万由蒙古骑兵、满洲骑兵以及三万汉儿军步兵组成的清军将宣府团团包围,自攻破长城代善已经包围宣府一月有余。
而阿敏带领的七万骑兵大军围困大同,两城都是久攻不下只能采取围困的策略。
马祥麟、孙传庭、卢象升、卓聪带着十几万大军行至距离宣府二十公里处时,夜不收返回报告宣府的情况。
而代善大军的夜不收也同样发现了明军,只是不知明军数量。代善在宣府城下摆开阵势,准备将过来支援的明军消灭在宣府城下。
代善之所以有这个自信,其自进攻以来看到的明军还是那个明军,除了武器换了,纪律依旧涣散,大炮轰几下就投降,唯独在宣府这里吃瘪。
宣府提督侯世禄按照崇祯的要求坚守不出,挡住了代善前进的脚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阿敏身上,阿敏被大同的满桂给拦在了大同城下。
宣府城下,代善整军以备,夜不收不断地传回消息。
各位,此战就由我卓聪带人出战即可,我等操练如此之久,又有如此精良之武器,何须十几万大军前去,诸位带军休整只待本将好消息。
相比于边军的涣散,安防卫士兵确实精神饱满精气神十足,这些造过反的士兵也不是那种没见过战争的新兵蛋子。
卓聪带着四万大军,其中一万骑兵向宣府而去,其他人带兵驻扎休整。
“卓将军,打仗不是儿戏,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
“放心吧,各位,我先去建功立业了。”
卓聪带着大军慢慢悠悠的迈着行军步伐来到宣府城下,城头上的侯实录带领的边军见到援军纷纷欢呼。
出于谨慎,代善观察明军的军阵,并未看到明军组成三段式或者空心方阵的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