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昭君出塞(1/1)
【同为辅政大臣的史高心理不平衡,和萧望之产生嫌隙。】
【在史高和宦官的里应外合下,萧望之的改革被反对。】
“果不其然,”秦始皇摇摇头,“早就看出这么多辅政的会先闹起来。”
“父皇所言极是,”扶苏点点头,不管是刘彻留下的辅政大臣,还是刘病已留下的人,最终都是先内斗再有一个人掌控大权。
“这样才更有趣,”秦始皇突然笑了起来,看着李斯和扶苏问道,“你们觉得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嗯……”李斯想了想,推测道,“以臣拙见,臣觉得萧望之毕竟是刘奭的老师,而7且皇帝也特别宠爱他,再加上宦官的能力……”
“儿臣也和李大人的推测一样,”扶苏听了李斯的推测后,如实说道。
“你们这就是只看表面,如果朕没有猜错,最后是萧望之失败。”秦始皇转向神迹道。
“可是,霍光不是和他一样吗?”扶苏还是有点奇怪的问道。
“还是不一样,霍光那个程度,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秦始皇又看着神迹道,“马上就知道了。”
【很快,在宦官和外戚的联手下,萧望之引鸩自杀。】
【而悲痛万分的刘奭对害死萧望之的人只是口头责问,没有行动上的惩治。】
听到这个结局,扶苏和李斯都是很惊讶地看着神迹。
萧望之不是刘奭的老师吗?悲痛万分还没有一点行动,只有口头上的责问?
“这……这……这……”这次连胡亥都惊得问起来,“怎么会这样?”
秦始皇眯着眼睛看着神迹里萧望之喝毒酒的画面,淡淡地说道。
“在刘病已那里也说了,对反对的太子进行教育后,继续实行汉家的制度。”
“汉朝从建立之初实行不是儒家,自然也会吸取朕大臣的政策。”
“因为这事被太子反对,再结合后来刘奭上位上重用儒家代表萧望之改革。”
“说明他至少是站在儒家这边,而儒家……”
“而儒家是仁,”扶苏被秦始皇的一番话点醒,立刻明白怎么回事,“所以,刘奭肯定仁。”
“原来如此,”这时候李斯也明白其中的原因,“而刘奭又是刚刚登基,不会管这些事,互相争斗,有底线的人怎么比得过没底线的宦官……”
“最后萧望之被逼死,而刘奭为了息事宁人,也没有进行真的惩罚……”说到最后,扶苏也为这个原因震惊到,声音提高了几分,“他可是皇帝啊,这么做该有多少人寒心,以后真的推行改革,还有谁能给他改……”
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只有胡亥一个人站在那里呆呆的,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呀,”秦始皇又对扶苏道,“别想着仁慈,该动手的时候,就要动手,优柔寡断,只会失去更多。”
“父皇……”有那么几秒,扶苏觉得秦始皇说得很有道理。
【萧望之死后,在皇帝“宦官没有家事,不会结外党”的想法下,宦官石显的权利逐渐增大。】
【在刘奭的委托下,朝廷的大小事务,都由石显决断。】
【很快,石显权倾朝野,连刘奭也只能乖乖听话。】
“这人怎么这么人才,”看到最后成了傀儡的刘奭,赵祯笑了起来,“南汉的那位和他要是再地下见面,肯定能聊一聊。”
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听了身边人的话——大臣都有家室,所以有二心,而宦官没有家室,所以没有二心。
所以他要求所有当官的挥刀自宫,来表现对他的忠心。
好好的王朝,愣是变成宦官王朝……
韩琦也笑道,“如果这样,他们可是有共同话题,一起讨论重用宦官的坏处……”
【除此之外,石显也向刘奭证明他当初的想法多么天真——在朝堂里广结党。】
【在石显的擅权下,汉朝纲纪紊乱,吏治腐败。】
“开始了,”画面里,石显一手遮天的画面看得朱元璋直皱眉,“汉朝的宦官干政,一群不男不女的人,实在是想不到他们是如何把持朝政的。”
朱元璋把目光转到朱标身上,“像汉唐那些事,朕不想朕的大明也出现,朕会立下一块石碑,警示后代。”
“是,儿臣儿臣谨遵父皇教诲,”朱标拱了拱手道。
【公元前33年,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到长安朝觐。】
【并请求刘奭赐给他一位妻子。】
【刘奭立刻将宫女昭君赐给他。】
“昭君……朕登基后不是把她改成明君了吗?”司马炎听着叫他昭君,皱皱眉头。
他登基后,就追封他的哥哥司马昭为文帝,为了避讳,他就把昭君改为明君,按理说,应该称为王明君。
“可能是后人改了,还是,神迹并没有注意这一点……”贾充猜测道。
“行吧,”贾充也这么猜了,再加上这是神迹,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不过听说王明君真的特别美,连刘奭见到她的时候,都大为震惊,”司马炎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这个姑娘是他的妃子,会如何。
听了这话,贾充说道,“臣以为,野史的说法不足为信。”
野史里,王昭君因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就故意把她画丑,导致汉元帝从没有宠幸她。
直到这次和亲,汉元帝才发现这位妃子是多么美丽,气得回去就把毛延寿砍了。
“是呀,”司马炎也说道,“这个事太牵强了。”
要知道,汉朝能被选进宫的人,那必须识字,能识字的家庭哪有穷的,关系到她未来的事,她能不愿意给钱?
再加上汉元帝本来仁慈,又和他爹一样,是个痴情的人,一生也没几个女人,怎会因为一个和亲的妃子就把人杀了。
【对昭君非常满意的呼韩邪单于很快上书,保证边塞永远安宁。】
“王明君的和亲也算是成功,”司马炎看到最后也赞叹了一句,“此等女子,才是真的为了王朝的人,就是……辛苦她了。”
【同年,刘奭在未央宫驾崩。】
【终年四十二岁。】
【其子刘骜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