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靖难之役下(1/1)
【朱棣带着大军北下,却碰到坚守的铁铉,盛庸,三个月不能攻下。】
“别说三个月,”朱祁镇看着神迹,默默道,“就是三年都攻不下来,谁打仗挂画像挂牌?”
当时朱棣的势力一直在河北一带,没有多大的发展,他就想到打下济南,扩大势力,谁知道在济南碰到了盛庸和铁铉,见劝说无效的他下令攻城。
在朱棣的攻伐下,铁铉诈降,差点在城门口杀了朱棣。
非常惊愤的朱棣发动猛攻,见城门将破的铁铉心生一计,把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头,又写下朱元璋的灵牌,放到各个垛口……
打又不能打,粮又被平安所袭扰,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只好撤军……
盛庸和铁铉还趁机追击,收复德州等地。
【这时,听取黄子澄建议的朱允炆派盛庸平燕。】
【朱棣招降盛庸未果,进攻也被火器击退,甚至濒临险境,多亏朱允炆“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的要求才逃脱。】
?
“可以可以,”秦始皇很是赞同,“既然你不想坐这个天下,那就让你这不死叔父来继承。”
“有没有搞错?”刘邦率先问道,“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
“你都要死了,还管杀谁?”
“这操作,”杨坚点点头,“也就只有朕的广儿要求士兵投降就不允许攻城相媲美。”
“这真是人能发出来的政令?”李隆基不懂,他不相信朱棣都谋反了,朱允炆还能说出这样的政令。
“这种话,是不是明军中的奸细放出来的话?”赵匡胤看着神迹,很是疑惑,“问题是这群明军怎么还信了?还执行了?”
“有这种要求,还不如直接禅让给你叔父,”海山对着说道,“没准朱棣觉得你对他不错,还能留你一命。”
“这是什么鬼要求?”朱元璋看着朱允炆说道,“你不知道当皇帝都第一步是先活命?命都没了,你拿什么去当皇帝?”
“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朱厚熜皱起眉头,“这不是成化年间才出来的说法?”
隔了几十年,怎么一开始的人不记,反而让后来的人记?这不明摆着不存在?
【失败之后的朱棣与姚广孝商议,再次发兵。】
【在东北风的加持下,朱棣胜了盛庸,而朱允炆也因为这次失败,罢免齐泰,黄子澄。】
【燕军继续南下,顺德,广平,大名闻风而降。】
“这个姚广孝是谁?”朱元璋看着神迹里的姚广孝道,“怎么没有点印象?”
“黑衣宰相姚广孝,”朱由检眼神黯淡下来,怎么朕的身边没有像姚广孝这样统筹全局的谋士?
要不然朕需要怕金?
【公元1402年,不再纠缠与盛庸,平安的朱棣绕过两人,从馆陶渡河,长驱南下。】
【一个月便到达徐州。】
【徐州守将坚守不出,朱棣直接绕过徐州,进攻宿州。】
“绕过徐州,”刘裕想到了拓跋焘,“这不就是和拓跋焘北伐一样,只捡好打的打?”
不过朱棣这个算了政权内的斗争倒是无所谓,谁只要能拿下金陵,控制朝廷,那别的地方自然臣服于他,拓跋焘可不能这样,这是两个不同的政权,就算攻入建康,照样被其他人攻伐。
【赶来的铁铉等人和朱棣互有胜负,使得众将有了北归之意,朱棣怒。】
【两个月后,朱棣攻到距离金陵三十里地龙潭。】
【朱允炆大震,派李景隆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
【两个月后,燕军抵达金陵,李景隆开城迎朱棣。】
“好家伙,”刘邦笑起来,“原来一开始用得就是一个叛徒,难怪会有这样的结果。”
“亏得朱允炆那么信任你,你转头投降朱棣,”刘秀眯起眼睛,“这会不会是提前预谋?”
“这李景隆是真厉害,”司马炎托着下巴说道,“作为朱棣的人,能被朱允炆重用,故意屡战屡败都不能引起朱允炆的注意,最后真的帮助朱棣夺得了江山。”
“成了?”杨坚想了想说道,“难得的通过藩王的身份,政变上位。”
“朱棣一开始也就那么大的地盘,朱允炆掌握着全国的兵力,就这能让朱棣打到金陵,勤王军去哪里了?”赵构看着神迹,不解地说道。
【燕军攻下金陵。】
【见大势已去的朱允炆在宫中放了一把大火,没了踪迹。】
【朱棣找了个尸体指认为朱允炆,执手痛哭,以天子之礼葬之,登基称帝。】
“直接找个尸体当朱允炆倒是一个好办法,”扶苏托着下巴说道,“正好灭了旧朝臣的希望,还能顺势登基,一举两得,就是未来朱允炆再回来,他又该怎么办?”
“不会,”秦始皇回道,“只要朱允炆不傻,就不会自爆身份,皇位这种事最敏感,而且他不回来,朱棣也不会停下他寻找的脚步,哪天被找到,就该驾崩了。”
“你也是皇帝,”刘协对着朱允炆说道,“他是以清君侧的理由起兵,就算攻入金陵,也拿你没办法,他还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你放火自焚,不就给他登基的机会?”
曹操:……
陛下,你是不是想得太简单?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子可是没有权利,朱棣真的想杀他,神不知鬼不觉……
……
还真被四弟靖难成功了?朱标不可思议地看着神迹,这怎么可能,朱允炆可是掌握着全国的兵权,怎么就让四弟从北平那里打到了金陵?
勤王军哪里去了?
也是,他儿子一上位就疯狂削藩,那些勤王军哪敢真勤王?
再看朱棣,也是一脸震惊,作为第四子的他,从来没想过当皇帝,怎么就靖难成功登基了?
“朱棣,”朱元璋压低声音喊道,“你就这样对你的侄子?你就这样抢你大哥一家的皇位?”
朱棣慌忙摇头,“儿臣……”
还能等他说完,朱元璋就继续说道,“朕倒要看看你是如何治理朕的大明,如果……”
【将建文元年至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二年至洪武三十五年。】
【次年改元永乐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