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戏志才评陶应(1/1)
戏志才喘了口气,接着提高了语气,一字一顿地说道:“陶应、袁绍、刘备!”
“陶应?”
听了戏志才的话,曹操有些不太明白。
袁绍毫无疑问堪称劲敌。
刘备城府深不可测,虽用兵不行,但却通彻人心,又有汉室宗亲的身份,这人被戏志才说成自己劲敌,曹操也勉强认可。
但是陶应。
却被戏志才放在三人中的最前面。
这就让曹操有些疑问了。
遂轻声问道:“志才是说……陶应更胜袁绍。”
“没错。”
戏志才点了点头,又道:“袁绍重名士而轻贤才,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则忘义,这……也就罢了。其最大之缺点,乃是:好谋寡断。
纵贯古今,凡身为人主者,若非天性果决者,孰能成就霸业?
袁本初能有今日之势,多赖祖上余荫,然祖上余荫,终有耗尽之时。比之万贯巨富之家,若子孙不肖,又能供他挥霍几时?
反观陶应则不然,此前,所有人都只当他是一只徐州浪子。但自从陶恭祖为刘备所害之后,陶应便如同变了个人似的。戏某细思其所做所为,无不天马行空,可圈可点。
惑刘备,图生存;诛糜芳,袭小沛;救张邈,索猛士;谋玉玺,交袁术。战江东,造新船,以弱胜强,屡战屡胜;制精盐,收流民,财政充盈,民心归附;选贤才,任能者,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结吕布,娶虎女,意在中原,从容布局。
每一样都做得恰到好处!
其谋深虑远,明智果决,实非常人可为。短短数月之间,便死里逃生,全取三郡之地。
戏某实在想不通,一个尚未弱冠的年轻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
说完之后,又是一阵咳嗽。
脸上的酡红开始消散,又变得苍白起来。刚才强打精神,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似乎也耗尽了他最后的精力。
曹操闻言,脸上的神色也开始凝重起来。
刚才戏志才的话,实际上是对陶应在这半年中的一次总结。让曹操透过“陶应只有三郡之地”这个表象,看到了“陶应做了多少事情”。
这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也是戏志才做为超一流谋士的一项本事。
自跟随曹操以来,至今已有四年。
在这四年中,戏志才辅佐曹操,从一名被全天下让通缉的逃犯,一步一步变成了……占据兖州、雒阳司隶、豫州的颍川、荆州的大半个南阳,治下人口八百多万,军队三十余万的天下第二诸侯。最近更是身居司空之位,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深知其能。
听戏志才的这番话,曹操才真正对陶应的重视起来。
又轻声问道:“按志才所想,曹某今后该如何行事?”
这是讨论发展战略。
戏志才没有马上说话。
闭目冥思了片刻,这才睁开眼睛,缓缓地说道:“先图关中,再取豫徐,不攻袁术,示好袁绍。牵制陶应,布局荆交,”
短短二十四个字。
堪称二十四字诀。
却如一幅画卷展现在曹操面前,隐隐有风雷之声。
先图关中。
这是因为,关中长安,董卓余孽内斗不休,又失了朝廷和天子名份,必然崩溃在即。
此时曹操取关中,简直就是去捡漏。
而关中虽然被董卓及共余孽祸害得不轻,百姓人口从近三百万降到不足三十万,但是其底子还在。
八百里秦川沃土,可养活千万人口。
秦皇嬴政、高祖刘邦,无不因关中而成帝业。若是自己占据关中,再移民屯田垦植,便再也不会缺粮!
而且,西凉军也是一支劲旅,若能分化收编,无疑会极大地提高自己军队的战力。
尤其是……关中产马!
关中的北地郡、天水郡都有大量的羌人生活在山谷之中,可以跟他们用粮食交换战马。有了战马,就可以组建强悍的骑兵。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正是先有关中,后有虎豹骑。
其二是徐州。
这是曹操必取之地。
因为,不取徐州,曹操便不足以对抗袁绍。与袁绍之间必有一战,这是曹操做为“老二”心中的明悟。
身为老二,要么硬着,要么软着。现在迫于形势,在袁绍面前只好软着,
但一直软着,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曹操本来就是不甘心久居人下之人,一直让袁绍在压在上面,也是很不舒服,总想换个姿式,可袁绍就是不答应。
而徐州!
徐州人口众多,盛产粮食,又有盐、铁之利。人口、粮食、盐、铁。这些就是曹操在袁绍面前,由软到硬的良药。
所以,曹操只有取了徐州,才有与袁绍一战的本钱。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过去一年中,曹操才会在自己缺粮的情况下,仍然要攻打徐州陶谦。
即使窘迫到……让程昱用人肉风干做军粮,也不肯罢兵。
而为了节省粮食,更是下令屠城屠村。什么狗屁为父报仇雪恨,那杀害曹嵩的凶手张闿去了袁术那里。屠城屠村,只因死人不吃粮食。还可以割下肉来风干给军队吃。
于是,杀百姓三十余万,尸塞江河,沂水、泗水为之断流。
而曹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赶在袁绍打败公孙瓒之前夺下徐州,因为公孙瓒败亡之日,便是袁绍南下之时!
其三,不攻袁术,示好袁绍。
这是让曹操在袁氏兄弟间玩平衡。
袁绍袁术,但凡有一个死掉,这天下早就是他们袁家的了。当四世三公、门生故历遍天下的袁家,将所有的资源全部集中供给其中一人时,天下群雄没有人跟他们争。
怪只怪他们老爸袁逢当年喝醉了酒,拿着根棍子到处乱戳,不小心戳到一只小丫环身上,于是就多了一个袁本初。
本该属于袁氏的江山,也就被他戳没了。
最后两句:牵制陶应,布局荆交。
这是让曹操联合荆州刘表、交州士燮,共同对付陶应,牵制陶应的发展。
……
这些,其实就是戏志才“二十四字诀”的内容。
也是曹操今后的有关军事、政治的战略方针,和路线性、指导性战略纲领。
由于此策是戏志才在病榻上提出的,史称“榻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