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妾浪妻浪,一个还是一窝(1/1)
秋高气爽,天气转凉。
大雁南飞,橘绿橙黄。
秣陵城,安东将军府,书房之中,一场特别的谈话正在进行。
杨弘:“后将军之女为正妻,温侯之女为妾,如何?”
陶应:“呃…………这个恐怕不行!”
杨弘:“后将军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身世显赫,且……且其女薄膜完好无损。自是该当为正。”
陶应:“陶某……陶某不能始乱终弃!”
杨弘:“这话我信了,你自己信么?”
陶应:“…………”
扬弘:“你陶浪子若不始乱终弃,又何来浪子之名?”
陶应:“…………”
杨弘:“况且,温侯之女婚前失贞,德行有亏,又怎堪为将军正妻?”
陶应:“如你所说,吾既为浪子,又怎会在乎一层薄膜?”
杨弘:“婚前失贞,必为放荡之浪女也!”
陶应:“如你所说,吾既为浪子,喜欢的正是放荡之浪女。”
杨弘:“浪女为妾即可,为妻则误!”
陶应:“如你所说,吾既为浪子,自是希望妻妾皆浪。”
杨弘:“…………”
陶应:“若只是妾浪,妻必管之;若正妻浪,则妾必效之。”
杨弘:“…………”
陶应:“正所谓……“妾浪浪一个,妻浪浪一窝”!”
“…………”
杨弘彻底无语。
那么,这联姻之事就谈不成了。
不过,就在杨弘以为谈不下去了的时候,却听陶应又道:“吾兄长(陶商),学识渊博,德行高尚,为人也极是忠厚。如今虽已娶亲,但是,若能得后将军青睐,降妻为妾,改立后将军之女之妻,也是可以的。”
杨弘一想,觉得也未尝不可。
结盟的目的,同样可以达到。
但是,这事杨弘却是自己不能做主,只能对陶应说要等到禀报袁术再给回复。
那么,关于联姻的事,暂时就只能谈到这里了。
对陶应来说,倒不是不愿娶袁术的女儿。
实际上,袁术的女儿也是一个非常美貌、且非常贤慧的女子。
在原本的历史上,袁术败亡之后,孙权将袁术的女儿纳为妾室。后来孙权称帝,曾有意立袁氏为皇后,但被袁氏婉拒。
不过,那是在袁术败亡之后!
现在袁术还活得好好的,还没称帝。
称帝之后,便会成为天下诸侯的众矢之的。这种情况下,陶应自然不愿娶袁术的女儿为妻,否则,必会受到牵连掣肘。
但是,陶应又必须让袁术放心。
因为,袁术势单力薄,不敢称帝。在原本的历史上,袁术也正是觉得孙策是自己的部将,会支持自己,才敢称帝的。
而现在孙策已死,陶应代替了孙策在原本历史上的位置。如果陶应不有所表示,那么,袁术称帝的事可能会这样一直拖下去,这并不附合陶应的利益。
陶应现在四郡已定,兵精粮足,磨刀霍霍,就等着袁术称帝,然后轻松夺取袁术的地盘,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
一切都准备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希望袁术早点称帝的。
既然自己不方便接纳袁术的女儿,那就干脆转手让给“呆子哥哥”陶商。至于将来为妻为妾……也只是暂时的。待袁术败亡,还不是随时任由陶商调整。
当然,这事袁术也不一定会答应。
但纵然袁术不答应,也是向袁术表明了一种态度……自己不会跟他为敌。有这个态度,就足以让袁术放心。
……
接下来,杨弘又拿出了扬州牧的印章。
说是后将军袁术愿意表陶应为扬州牧。
这种印章,其实陶应的书房中还有一个,那是刘繇给的。也没什么用,一直是用来砸胡桃(核桃)吃的。
但是,既然袁术愿给,收着也是无妨。
遂欣然接受,以消除袁术对自己的戒心。从此,陶应官职便变成了安东将军、领扬州牧。
……
将杨弘送回驿馆之后,陶应正要回后院休息,却见顾雍和郭嘉联袂而来。
两人同是风尘扑扑。
但脸色却各有差异。
顾雍的脸色,显得有几分兴奋,也有几分着急。
郭嘉的脸色,显得沉稳淡定,嘴角有一丝笑意。
陶应扫视了两人一眼,略带诧异地问道:“两个匆匆而来,可有要事?”
“然也!”
顾雍施了一礼,有些急躁地说道:“百姓闹事,将县府衙门给堵了,现在正朝着安东将军府而来!”
“百姓闹事?!”
陶应一惊,赶忙问道:“百姓为何闹事?”
“为了纳税之事。”
顾雍道:“此前,因海盐收入颇丰,主公怜惜百姓,又念及刚刚经历战乱,便再次下令免除百姓一年。百姓们自然是感恩戴德,欢天喜地。
却不料……不知是哪个王八蛋在百姓中起哄!
说是主公仁德,咱们做百姓的不能不义。于是…………”
顾雍啰哩巴嗦说了一大堆。
大致意思就是:
陶应考虑到江东历经战乱,自己的财政又有盈余,便再次下令免税一年。然后,老百姓们就不干了。
有人在老百姓中间起哄。
说什么……今年能收获这么多粮食,全是安东将军改良了种植方法。人家安东将军仁德,咱们做百姓的不能忘恩负义!
于是,便有很多人自发地挑着粮食到县衙来交税。
县衙自然是不敢收的。
对百姓们百般解释。
可老百姓们根本就不听解释,直接就将县衙的门给堵了。其它本来没来的老百姓见状,也都是起哄跟风,纷纷挑着粮食往县衙赶来。
结果,将整个县衙外的街道都给堵死了。
堵了县衙街道之后,还不罢休,又挑着粮食来堵安东将军府的府门。顾雍见事情闹得很大,这才叫了郭嘉一起前来找陶应商讨对策。
也难怪老百姓们如此冲动。
因为,在很多老百姓看来,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陶应给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是四处逃荒的流民。
如果不是陶应收留了他们,早就不知道死在哪个杂草堆里了。
而陶应不仅收留了他们,还给他们一年的粮食救济,然后又是分田地、发放工具、种子等等。还给他们发放了曲辕犁;制造水车让旱地变成了水田;又教会了他们新的种植方法,使水稻亩量增加了三倍。
如今,又还广办学堂,让了他们的小孩读书识字,使他们的小孩将来有成为官吏、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就是恩人啊!
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所以,大家才表现得这么冲动和热情。
不过嘛……看这样子。
那几个带头起哄的“王八蛋”们,八成是郭嘉这厮暗中安排的。
陶应看了一眼郭嘉,也不挑明。
只是装做很是无奈的样子,对顾雍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收下来吧。但是,务必记录在册,用以抵扣来年的赋税!”
两人闻言,齐声应诺:“主公英明。”
……
随后,陶应便让顾雍先去安排。
而让郭嘉单独留了下来。
待顾雍走了之后,才问道:“那件事,调查得如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