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1/1)
长安城,曹操已经回到了建章宫中。马腾的死,让曹操不得不将主力调回长安提防马超可能发起的进攻。
现在的曹操。
感觉有些焦头烂额了!
陶应从海外获得大量黄金的事,曹操已经知道了。潜伏在徐州的细作,将徐州城外“吕宋之金”的展览情况,写了一份很详细的情报,分三次用鸽信传到了长安的校事府中。
曹操看完情报之后,默然无语了很长时间。
挥了挥手,让亲兵和信使们全都退出去,很快,偌大的书房中就只剩下曹操一人。
曹操一个人在书房中渡着步。
觉得心中愈加烦闷。
便又大步走出书房,也不回后宫,只带了史阿和几名禁卫,信步向长安街上走去。
此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
夕阳的余辉,在鳞次栉比的长安城中渐渐地褪去,白天喧闹的长安城也开始变得宁静起来。
由于就在王宫附近,侍卫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倒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刺客。
曹操就这样在街道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一边走。
一边思考着当前遇到的问题。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街道两旁也已经亮起了灯笼。那一闪一闪的灯笼,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显得更加的神秘和空旷。
曹操心有所感,忍不住长声吟道: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莫不有终期兮,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焉?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思想昆仑居兮,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志意在蓬莱兮,周孔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这是曹操在感叹人生苦短,眼见时光老去,而壮志未酬。
……
走了一圈,再次回到宫中时,已是掌灯时分。
曹操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受了很多。便对亲兵道:“召荀彧、陈群、许攸、荀攸等人过来议事。”
亲兵应了声诺,正要离开,却又被曹操叫住了:“等等,曹丕、曹植、孙权也一同叫来!”
亲兵再次应了声诺,大步向外走去。
……
没多久,荀彧等人就全都来到了曹操的书房。
待到众人行过君臣之礼坐下之后,曹操便问荀彧道:“文若,咱们的钱粮如何?”
“回禀大王。”
荀彧向曹操行了一礼道:“情况不是很好!”
顿了一下,又道:“咱们虽然将钱庄开起来了,却并没有多少百姓肯来存钱。而与此同时,便是铜币的严重贬值!
自从陶应的治下采用了银币和纸币之后,铜币在大夏国便渐渐地……一个州一个州地被禁止流动。于是,大量的铜币便进入了咱们魏国。
商人们利用铜币,从咱们魏国换取了大量的物资,使咱们魏国的物资减少。而咱们拿着那些铜币,却不能购买大夏的物资。因此,咱们的铜币的流通量便成倍的增加。并进一步导致了物价飞涨!”
“天杀的陶浪子!”
曹操忍不住骂道:“这是用铜币做武器来伤害咱们魏国啊。吾从未见到过如此卑鄙无耻之人!”
又问:“那么,咱们的应对手段呢?”
“只能限制边境贸易。”
荀彧道:“微臣已下令各道关卡,禁止任何铜币进入并州和关中,也禁止任何粮食离开并州和关中。两国商人之间的贸易,只能限定于非战略物资之间的以物易物。”
曹操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好在关中的渭河平原也可以种植水稻,再加上汉中的水稻,暂时在粮食方面倒不致于贫乏。除此之外,用盗墓所得之财中的黄金,也还可以稍微支持一段军费开支。”
关于这件事,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好办法。
一个“倭岛之银”,已经让魏国在贸易战中完全落了下风,现在又来一个“吕宋之金”,以后的形势可以想像得到,肯定会更加严峻。
那么,对于弱势一方的魏国,也只有通过……闭关锁国……来进行贸易保护了。
舍此之外,别无他法。
此时,陈群又道:“蜀汉与大夏国之间,似乎已经和解。据说诸葛亮派出张松为使者,前往徐州凭吊陶谦,又不远千里去辽东拜见陶应。此举不同寻常,恐是想联合陶应一起对付咱们魏国。”
而许攸也说道:“马超已经从敦煌回师汉阳郡,厉兵秣马,意欲出兵关中,为马腾报仇。”
真是祸不单行,内忧外患!
曹操站起身来,在书房中来回地走了几圈。
过了很久,才对荀攸他们说道:“诸葛亮……与陶应之间的苟且,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们不可能达成真正的和解。以诸葛亮之智,应该也知道与虎为伴的危险。
他只是想通过与陶应的交往,来提醒本王不要跟他交战,共同对付陶应。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咱们不得不暂时跟他停战。”
略一沉吟,又道:“在面对陶应方面,用重兵守着几道险关,暂时倒是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这西凉马超,若不除之,必为心腹之患。”
说到这里,便将目光看向墙上的地图。
先是盯着陇关(即故关)的位置看了看,又将目光看向北边的萧关,最后,又将目光看向敦煌。”
制止了想要出声的荀攸。
转头看向曹丕、曹植、孙权三人,用略带考较的语气问道:“若出兵西凉,当用何方略?”
曹植道:“父王兵强马壮,量一西凉小贼,岂能与父王争锋。孩儿担心的是大夏和蜀汉趁机捣乱。
因此,孩儿认为此战不宜拖延太久,当速战速决,不要给陶应和诸葛亮太多的反应时间。
若孩儿用兵,当集中优势兵力,出故关道而直攻汉阳郡,在汉阳与马超展开一场决战,快速打败马超,以免因战事拖得太久而横生枝节,多出一些其它的变数。”
“有点见识。”
曹操闻言,微微颌首,对曹丕的这番话表示满意。
虽然没有说中曹操的心事。
但是,此时的曹丕才十七岁。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能有这种见识,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再看向曹植。
曹植有些目光游离,心不在焉。
曹操也没有责怪他,毕竟,曹植才十二岁。之所以将他们俩兄弟带来书房,只是让他们耳濡目染,长长见识。
跳过曹植,曹操看向自己的义子孙权。
问道:“仲谋,这事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