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徽宗率队赴宋陵(1/1)
两天以后,天气果然放晴了。由徽宗帝率领的先帝陵寝工程竣工验收团队,在早晨橙红色阳光的照射下,离开京都,向着宋陵所在的永安军出发了。
阴雨天持续了半个多月,全身似乎发了霉,感觉粘腻难耐;久雨乍晴,望着轻盈飘动的洁白云缕,嗅着轻风吹来的庄稼和花草混合的芳香,令人觉得浑身舒爽,徽宗的心情格外轻松,也分外舒服。他坐下的小乌,在众星捧月般的众马拱卫下,格外威风,格外神勇。大概是感受到了晴朗天气和主人美好心情,它四蹄踏在铺过沙子的路面上,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嚓嚓嚓嚓声,既稳当轻松又柔和舒缓,更令徽宗找到了骑马踏青那种久违了的美感、轻松和舒服。
徽宗的坐骑,是他在做王爷时,由杨震从西夏使臣手上买来的。当时杨震见刚满十六岁的端王爷,突然喜欢上了骑马射箭,并且一个秋天就到万岁山玩过三次跑马和射箭,觉得不过瘾,又带着杨震和张大山等人专门骑马到嵩山打过一次猎。尽管因力气有限拉弓射箭不咋的,但他骑马却很快就敢跟一些经验丰富的骑兵一较高下了。只是一直找不到好马,当时的端王爷为此常常抱怨。
杨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也记在心里,就找了朝廷御马监和京城民间的相马高手,四处打探着为王爷买马。正巧那年冬初,西夏使臣出使大宋,带来一批骏马。杨震顾请的伯乐们看好了这匹刚刚成年的种马。杨震一看,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哎呀,天下竟有这样的好马。这是什么品种啊?”
那使者回答说:“它的爸爸,原本是汉血宝马,而它却是汉血跟吐蕃野马的杂交种。”
杨震将马买回之后,端王爷一看,眼睛瞪得成了铜铃:这匹马,背长腰短而且平直,四肢筋腱壮实有力,通身毛色犹如黑缎油黑锃亮,长鬃飘柔,四蹄雪白,体格魁梧,情不自禁说道:“这不就是活脱脱的项羽那匹踏雪乌骓吗?瞧这一身乌黑油亮的毛色,一看就觉得尊贵大气神勇无比。就叫小乌吧。”
更神奇的是,骑在它的身上,在平地上缓缓前行时,犹如坐在摇椅里一般舒服;当它骤然跃起的时候,不像其它骏马直上直下旱地拔葱似的,让人的血压猛然提升、极易晕厥,而是斜刺式的往前上方急速拉升,骑手的感觉就平稳舒服得多;而在落地的时候也不像别的马、四蹄猛然触地,让人瞬间受到的震动和冲击尤为强烈,它是两只前蹄儿先有后掌跟落地,后蹄随之擦地落下。这样,下落的动作很是平稳;特别是这匹马极有灵性,每一次端王爷要上马的时候,它都把前腿弓起、后腿下压、稍弯腰部,端王爷可以轻松舒服的跨到他的背上。每一次端王爷坐好了拍一拍他的后背,他都会往回勾一勾头,打一个响鼻。似乎是说:“坐好了?走啦!”
杨震见过很多马,他知道马通人性,可是像这匹马如此跟端王爷息息相通,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端王爷荣登大宝之后,杨震曾经问过他:“要不要从皇家的马场里选一匹更好的?”
徽宗就说:“换?还有什么马能比小乌更好?什么汗血,什么赤兔,在我的小乌面前,全都不值一提。不换,我就只要他。”
哲宗的陵寝--永泰陵,在距东京汴梁三百里开外的永安军。永安军原名永安县。北宋的历代皇帝驾崩之后都在这里长眠。有人可能很是不解:北宋的皇帝们,为什么不把陵寝修建在京都附近,偏要建在远离东京城三百里开外的这个地方?这在中国历史上,可算是唯一的了。
原来,当初大宋朝定都东京汴梁之后,宋太祖赵匡胤作为马上打天下的将领,他看出了汴梁城作为都城的不利之处,曾想迁都洛阳,然后再迁往居高临下俯瞰天下的长安。而永安,是洛阳的卫星城,也是进出洛阳的必经之地。
宋太祖是洛阳人,他熟悉洛阳。定都汴梁之后,他看到,汴梁城地处平原,四周平坦开阔,没有任何防守的条件,易攻难守,一旦发生重大外敌入侵或内乱,就非常被动,特别是北方敌寇只要打过黄河,就能直逼汴梁,都城就不得不放弃。放弃都城则意味着人亡国灭。
反观洛阳,不但是十三朝古都、秦汉隋唐陪都,而且周围有嵩山、首阳山等十三座山拱卫着,洛阳城就坐落在群山环抱的中间一片平原上,并且不但有黄河从西北流过,还有洛河、汝河等四条河流贯穿城区;还有函谷关、虎牢关等八大关的守护,这些地理优势,天然屏障,作为军事家出身的宋太祖,想要迁都这里就毫不为怪了。正是为了准备迁都的需要,才把自己的陵寝定在了洛阳近前的永安。
可惜,宋太祖的迁都计划,遭到了朝廷上下一直反对。因为那些朝臣和族人,都在开封这个地方过得很舒服,很安逸,谁都不愿意费力倒腾,因此宋太祖的这个迁都行动被叫停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个想法,始终想着在适当的时机一定要把都城迁到洛阳去,可惜没等他的这个想法实现,他就在那个烛影斧声的夜晚归西了,成了第一个到永安,永久的长眠者和守护神。
到徽宗朝,永安县已经改成了永安军,以彰显它的重要地位。
这次前往永安宋陵,是徽宗登基以来首次出行,也是他作为帝王出巡的首秀。自从当上皇帝,一则因国丧期间,二则由太后听政,徽宗一直窝在宫里,既不能外出,也没有任何活动,这对于他这个风华正茂意气昂扬的十九岁青年,特别是从小就潇洒自由随性惯了的文艺青年,自然是深感憋闷难熬。正是这样,才发生了两次偷偷外出的事情,其中一次被章惇拦阻未获成功;另一次还遇上地痞流氓袭扰,若不是杨光华安排周到、舍身护驾,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一次,却是名正言顺的大宋皇帝高调出行。徽宗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地骑在小乌的背上。放眼望去,从京城至永安的御道平坦开阔。大道两旁,是经历了半个多月雨水滋润的庄稼,高粱红薯棒子谷子郁郁葱葱,繁茂旺盛,一派蓬勃景象。他的两侧是杨光华、杨戬、杨震、张商英和韩忠彦,还有御林军中郎将张大山。紧随其后的,是包括司天监在内朝廷各相关部门的官员们。
徽宗回头一看,在君臣队列的后面,是两排斗志昂扬的骑兵军官,再往后,是由横向六、纵向二十、共一百二十匹战马组成的方阵,全是御林军的优秀骑兵和良马。张大山见徽宗回望骑兵阵容,便策马来到徽宗左前方,向徽宗报告:“禀告圣上:万事具备,请您下令!”
徽宗扬起马鞭,往前一指:“出发!”
只听战马一阵嘶鸣,骑兵齐声高喊:“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接着,原在君臣队列后面的两排骑兵军官,分别从左右两侧策马绕到徽宗的前面,既做前导,也成为前锋护卫;最前一排正中间的军官,手上举着大宋的旗帜,可谓旌旗猎猎威风凛凛。
随着马队的前进,听着整齐有力的马蹄声,看着猎猎飘动的旗帜、雄壮威武的阵容,徽宗不由自主就想到了一年前,带着杨震等人前往嵩山打猎时的情形,两相比照简直天壤之别。那时他是青年王爷,而今已是大宋皇帝,一国之君,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帝王特有的感觉。这种感觉比上朝时俯瞰群臣时的威严和尊荣感更加强烈,更加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