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统一思想贺皇子百天(1/1)
韩忠彦见杨光华没能理解他的意思,就解释说,“我的意思是,既然是为皇子贺百岁,这显然是皇上家里的事,就应该由皇家自己办。可是呢,这又是皇上的事,皇上的事就是朝廷的事啊,所以转回来,这不还是朝廷的事吗?所以我觉得啊,可以以皇家的名义在后宫里办,这样呢,不违背祖制,也不会落下话柄;但是朝廷也不能不管,朝廷还要管。怎么管呢?”
“让梁师成具体操办,礼部协助他。费用呢,由户部拨付,因为这是为皇长子贺喜呀,涉及到国脉了。涉及国脉的事,朝廷岂能不管?所以费用呢,由户部拨付。我们做臣子的,在皇上跟前做事,也得考虑皇上会不会满意,皇上高不高兴?我觉得,这样皇上应该是满意、也应该是高兴的。”
杨光华听到韩忠彦的这一番话,进一步悟到了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老话的深刻含义,因此非常钦佩,说:“宰相,您这话太有道理了,一个字:服!您看,是不是把梁师成、李清臣和杨震这三个大臣叫来,由您召集开个小会,一块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办,分一下工?开会地点嘛,就别在您这里了。这事是皇家的事,是皇上的事,咱们还是最好到垂拱殿的套房里去开。在那里呢,如果皇上有什么想法、什么看法,当即就可说出来;就算我们请示皇上什么事儿也方便吧?”
韩忠彦说:“好,这主意好。”
于是韩忠彦就让他的秘书去通知上述三人。他们两人来到了垂拱殿,先向皇上行过礼,并禀报了准备开会的安排,就进了套房。不一会儿,李清臣、杨震和梁师成就都到了。
杨光华让杨戬在门口守着,一旦皇上有事便于及时通报。
坐下之后,宰相先说:“请各位来开个小会,这个会是个特别会,由杨秘书主持,就请杨秘书先说吧。”
杨光华没想到韩忠彦会来这一手,轻轻一句话,就把主持会议的挑子撂给他了。面对三位老臣,杨光华第一次单独出面主持会议,还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开场说话略略有点结巴:“这个,这个今天呢,请宰相和三位老臣前来商量一件关乎皇家和朝廷的事情。这件事呢,本应是皇家的事,可是我理解,皇家的事也是朝廷的事,所以宰相说这个会是个特别的会。”
除了韩忠彦,其他三位大臣听了杨光华的话,都觉得很绕,不知道他到底想说什么。杨震就说,“你先说是什么事,要不大家都云里雾里的弄不明白。”
杨光华便说:“啊,是这样,小皇子,也是皇上的大皇子,不是快到百天了吗?皇上要专门举行个仪式为皇子百天贺喜。请各位老臣来呢,就是商量一下,这件事情该怎么办,谁负责哪部分事项。”
首先开口的是李清臣,他说:“这当然是好事,可咱们得把准了,从太祖以来有没有给皇子贺百天的?如果有,是怎么贺的?我们需要找一个前例,循着前例来,恐怕就差不了事儿。”
杨震说:“李尚书这话有道理。不知道谁掌握这方面的情况?”
杨光华说:“我已经查过大宋开国以来的历史资料了,此前是有过,英宗和神宗都为皇子贺过百天。可是那都是在后宫里由皇后太后主持,出席的范围,仅限于皇上的家人和几个近亲。朝廷除了两位先帝的内侍省大总管,别人没有参加的。”
李清臣就说:“那就遵循这个例子嘛,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再商量什么了。内侍省大总管在这里,由梁大总管负责不就得了。当然杨秘书是必须参加的,你是大半个皇家人了。”
梁师成说:“我负责办这事,当然没问题。可咱得搞清楚了,大宋朝是赵家的,江山也是赵家的,那朝廷不也是赵家的吗?皇家的事不也就是朝廷的事?既然皇家的事也是朝廷的事,恐怕朝廷也得管吧?光我这个大总管去办,好多事离了朝廷还真不好办。是不是?”
杨震说,“我倒觉得,梁大总管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不知皇上有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一直没吭声的韩忠彦说话了:“我们做臣子的,也不能凡事都等着皇上。再说,为皇子百天贺喜,说起来是皇家的事,也是皇上的事。既然是皇上的事,咱们就得主动替皇上分担、主动为皇上着想才是。可以说,把皇家的事办好了,也就是办好了皇上的事,办好了皇上的事,不也就是办好了朝廷的事?所以呀,也不必非要循那前朝的例子。”
李清臣不等宰相说完,就咕哝道:“我看你们这都是自作主张。最好还是听听皇上对这事的想法。只是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想法。”
这句话刚说完,就听说有人在门口说:“有啊”。
众人抬头一看,徽宗已经跨进了门槛。众人急忙离开座位,起身向皇上行礼。
徽宗显然很高兴,对大家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都坐下都坐下。此事呢,是由光华秘书提出的,他呢,也做了比较周全的安排,我很赞成光华秘书的安排,至于搞成个什么规模的,哪些人参加,怎么搞法?你们可以商量。这就是我的主张。”
李清臣接口说:“皇上,老臣有一句不大中听的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徽宗说,“你说嘛,你说出来我才知道啊。”
李清臣就说,“刚才杨秘书呢,已经把英宗和神宗为皇子贺百天的事儿说了。我觉得呢,那样做法很好。不必弄的范围太大,声势太大,要不然的话,一是破了前朝的例子,第二呢也会有些其他的影响,反而好事儿办不出好的效果”。
梁师成却接过话头说:“李尚书这话就说的过了。场面大一点,规模大一点,人多一点,热闹一些有什么不可的?这怎么就破了前朝的例子,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事儿、一个朝代的说法,就象刚才宰相说的,不必什么事都循前朝的例子,要不然的话这时代怎么发展啊?”
杨光华从这四个人争吵中,既看出了每个人的性格,也听出了每个人的观点和处事态度,觉得很有意思。徽宗呢,也是第一次见这四个人在一起争论,就觉得让大臣们这样争论一下,倒也不错,这也是审视大臣的立场观点和性格脾气很好的办法。
两人本想听他们再争论一下,可韩忠彦咳嗽一下,说道:“守着皇上在这里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显得多没素养,多没水平?我看这样吧,既然这事皇上委托杨秘书总主持,就听听杨秘书的吧?”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见此情形,杨光华不得不说道:“既然大家让我说,我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想法。我赞成李尚书和梁大总管的意见,但是我只赞成一半。我更赞成宰相和杨尚书的意见。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呢,应该是小半皇家,大半朝廷。我这意思就是说皇子是皇上的长子,关乎到朝廷的未来,也关乎到大宋朝的国脉。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家的事不就是朝廷的事吗?可是为皇子百天贺喜呢,从祖上来说又都是当做皇上自家的事来办理的。我们既要遵循先朝的例子,同时也要结合现在朝廷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能拘泥于先朝的做法,照搬先朝的经验,所以应该以皇家的名义,在后宫举办,由梁大总管担任总负责,具体安排地点、规模、形式、还有花销等等,礼部李尚书这个地方呢,负责帮内侍省把关,特别是规格和礼仪问题,都要有礼部协助方能做得完美。而费用呢,就应该由户部拨付。”
听完了杨光华的设想和安排,梁师成很高兴地说:“好,我完全赞成,我一定竭尽所能,努力把这件大事办得风风光光,让皇上满意,太后满意,满朝文武也满意。”
李清臣听了杨光华的话也不好再说别的。韩忠彦和杨震自然都与杨光华的想法高度一致。
原本定下来就办的事,为何要搞得这样复杂?只有杨光华自己心里清楚:此事本就是皇家的事,若徽宗想办成朝廷的事,足以说明他好大喜功爱面子;而大臣们呢?谁真正的正直无私、谁不顾大局一心讨好皇上,通过此事便可看清,这就可以摸到皇上和大臣们的脉,为下一步掌控朝局、左右皇上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