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余飞归来(1/1)
缴获鬼子武器:三八式和七九式步枪等共计28000支,驳壳枪等手枪共计6000余支,各式轻机枪1600余挺,重机枪560余挺,各式子弹400余万发;
包含掷弹筒在内的81毫米以下迫击炮700余门,九七式81毫米和九七式90毫米迫击炮100余门,迫击炮弹共12000余枚;
九二式步兵炮72门,九九式105毫米山炮12门,九零式75毫米野炮36门,九四式75毫米山炮20门,因为经历了炮战,所以炮弹较少,共计4000余枚。
【炮兵联队是48门炮,14师团是常设甲级师团,步兵联队还有4门九四式75毫米山炮,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联队没有。野炮是加农炮的缩小型,山炮是榴弹炮的缩小型,是为了更方便山地作战!】
九七式20毫米反坦克枪12支,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16门,穿甲弹和榴弹800余枚。
马匹共计9000余匹,装甲侦察车12辆,九零式野炮所用的九八式4吨牵引车36辆,以及各式三轮摩托车和运输车辆180余辆。
另外还有已经融合的虎式坦克12辆,T34-85坦克3辆,15辆乌尼莫克卡车和20辆毫须装甲车。
定点投放的毫须装甲车自然是全部开回来了,张卫国用了半个晚上的时间才全部融合完成:
M1加兰德步枪7000支,驳壳枪800支,勃朗宁M1935手枪2600支,布伦式轻机枪200挺,MG42通用机枪300挺,M2HB重机枪280挺,最后共计子弹700万发。
81毫米M1迫击炮360门,炮弹36000枚,九七式的81毫米和90毫米迫击炮则是没动,用来当做二线部队使用,主要为县城城防。
所有火炮没动,可以直接装备部队,两种反坦克武器直接扔武器库吃灰。
留了20辆卡车,其余的融合为60辆乌尼莫克卡车。装甲车融合为6辆T34-85坦克。
因为随着部队的扩大,后勤的工作量也会增大,虽然乌尼莫克的运货量不高,但是它越野性能强,还可以当做牵引车牵引2吨以下的火炮。
对于毫须装甲车,张卫国打算将之作为侦察车,不进行主线作战,实在是装甲太薄,也没必要融合太多,毕竟有坦克在。
九八式4吨牵引车同样是留着,其最大能牵引同车身一样重的火炮。
所有弹药分配完毕,让张卫国头疼的问题又来了。
他好不容易将部队的步枪,手枪,轻重机枪,甚至是迫击炮都统一了,可是现在火炮却变得五花八门了,关键是还没办法弄。
主要是火炮太少,不能进行融合,而且现在也没有生产火炮的条件和设计图纸。
不算那门150毫米的重炮,其余的火炮就已经有5种了。
“难道要像鬼子一样,把炮弄得乱七八糟的?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总有一天能统一,无非就是时间问题。”
......
依旧是定点投放,这一次的装备比劫持军需火车那次还多,毕竟那次是补充装备,而这次是一个师团加独立旅团的整编装备,一营足足搬运了几趟才全部弄完。
被派出去将近一个月的余飞终于回来了。
看着风尘仆仆的余飞和政治部一名下属,张卫国一脸疑惑询问:
“失败了?”
“不是!”余飞重重摇头道:“本来我们已经联络好了许多技术人员,甚至还有苏联援华的一个技术团队,本来都已经在返回来的路上了,可是......”
看着余飞的模样,张卫国的心都要急死了!
一月前他举行了一次团部高级秘密会议,就龙家军未来怎么发展壮大进行讨论。
会议结果一致认为,龙家军武器不缺,甚至能够轻轻松松凌驾鬼子之上;
后勤也不缺,如今龙家军的后方兵工厂,纺织厂,医疗部队,警卫部队,辎重部队,百姓后援,粮食物资等都在快速提升;
征兵也不缺,龙家军的威名已经打出来了,凭借华北偌大的后方,想要招个几十万的新兵都不成问题;
但是龙家军非常缺两种人才:
一是各个部门的技术骨干,没有骨干的话,各后勤部门只是个空架子。就比如兵工厂,组装枪支可以简单培养下就行,可是生产部件必须得专业人士才行,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教出来的。
二是士官要勇,军官要谋。士官的话教导队可以短时间训练出来,但是军官不行,那是领导队伍作战,对一场战役起决定作用的存在,关乎着一支部队的存亡。
尽管绝对的武力可以无视一切计谋,但如果有合适的军官的话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增进战略的进度。
于是最终决定,由余飞和冯吉祥的一名学生携带信物前往平津地区联络冯吉祥等人的挚友或者旧识。
其实平津地区的有志之士很多,他们只是苦于报国无门,而周洁和冯吉祥等几十人则是先头部队,算是给他们探风的,只要安定好了就可以去接他们。
而齐枫带来的原东北混合军里面几乎包含了各个地方部队的人马,甚至里面大多数都是士官和军官,这群人在各自部队里面都是有一定人脉的。
滇省讲武堂虽然只承办了15期,但是里面出来的哪一个不是人才。而安塞北是第13期的优秀学员,与他前后几期的校友都是特别要好。
但是后面几期的学员就不像前面几期的学员那样有机会大展身手了,特别是最后两期,因为地方战争的原因,他们是紧急毕业的,所以分配到了部队也基本没得到重视。
哪怕是随军作战几年了,有的还只是各排长连长啥的,甚至还有后勤部队的。
特别是抗战爆发后,蒋某人一边抗敌,一边想着拆散打压各地方军,那些曾经的学员就更惨了,运气好跟着部队跑,运气不好的话就像安塞北一样被打散,然后就是爹不亲娘不爱,自己家回不去,外面没人要。
张卫国当即便打起了这些人的主意,有军事学院的基础,又有多年参军的经验,随便一个都是无价之宝。
于是这个重任就交给了曾经是中央军连长的王进宝,带着安塞北曾经的副官去联络那些被打散的地方部队。
只不过别人不知道的是,张卫国在王进宝临走前悄悄交待过:
没人要的我们要,有人要的我们也要。
意思很简单,如果有安塞北的旧识已经在正规军里面任职的,也去看一看,能挖走的就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