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盖伦战船vs褔船(1/1)
想到这,李谷不仅豪情万丈了起来,看着广阔的大海也觉得日后自己一定能成为朝国的几位水师提督之一。
此番开战朝国国内都觉得是十拿九稳,中洲的孱弱在先前镇北王的叛乱中暴露的一览无余。
而反观他们朝国已经为了这一场战争养精蓄锐多年,还有强大的金国作为盟友,而亚历山大帝国也为了支持他们给他们送来了大量的先进武器。
就说他们船上的这些火铳和那被称为佛郎机的火炮,这些武器在发射时就好似惊雷一般,顷刻间就能将远处的敌人给化为灰烬。
虽然李谷也知道中洲人也有类似的武器,但是中洲人却完全没有海军,所以自己完全就不必担心这些,他只要担心如何在战争中如何劫掠更多的中洲村庄和补给就好了,这些都将成为他以后晋升的本钱。
就在李谷还在畅想着自己日后的光明未来时,在远处的海平面上一根桅杆正在缓缓的升起,紧接着是巨大的风帆,然后是船体。
很快仁川号上的朝国水师士兵们就发现了那一艘出现在远处的不明船只,李谷在接到了手下士兵的汇报以后也赶紧来到甲板上查看。
“舶长,不会是中洲人的渔船吧?”
士兵们小心的说着,在这个距离上那艘船看着十分的渺小,的确十分符合他们印象中中洲船只的形象,所以他们想当然的就当成了中洲的渔船,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中洲人是没有海上的战船的。
李谷仔细的观察了一阵,但是这么远的距离他也只能看到一个轮廓而已,起初他还有些担心,但是马上他座下的这艘战船就给了他无穷的信心。
“追上去击沉它!在东海上只能有我们朝国的船!”
李谷嚣张的说着,他这种发言引起了船上士兵们的阵阵欢呼声,马上仁川号就加快了速度朝着远处的那个不明船只冲了过去。
不过可惜的是李谷和他的水兵并不知道近大远小的道理,就像他们不知道中洲已经有自己的海上战船一样。
在李谷他们眼中的那艘不明船只就是不久前刚刚下水的中洲第一艘盖伦帆船中洲号,在季昀的指挥下中洲号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
原本他们在一周前就应该能够到达扬州海岸线的,但是季昀临时起意要求进行一次远洋训练,虽然他们也只是原理海岸线以后向着更南的方向行驶了四天而已,但是的确让船上的士兵们壮了壮胆子,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此时的中洲号已经因为发现远处的仁川号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在中洲号上可是装备了远距离的望远镜的,借助望远镜他们马上就发现了远处的那艘船是朝国的战船。
并且借助季昀教导的办法,水兵们自行就测量出来了那艘朝国战船的大概大小。
季昀看着这一切十分的满意,要知道航海可是个技术活,所以不管是哪个时代水兵的素质都是最高的。
因为知识人才的缺乏,在安南港训练的五千水兵基本都是文盲,所以对于他们的文化教育季昀一直都是十分注重的,甚至他还特地为他们编著了一批教科书,还经常带着自己的学生们给这些水兵补课。
在这个时代能够学习可是十分稀罕的事情,所以这些水兵也都十分珍惜学习的机会,虽然底子不好,但是在刻苦学习之下还是进步飞快,现在他们能够独立的完成这些测距就证明了成果。
“全速前进,给我击沉那艘敌人的战船,从今天开始东海就是我们中洲帝国的内海!”
季昀的宣言同样也让全船的水兵都沸腾了起来,这些水兵基本都是来自中洲的南部,一直以来因为海防的孱弱导致中洲的南部沿海一直受到侵扰,所以当听到季昀的宣言时这些水兵才会无比的感到共情。
一下子中洲号整艘船就好像活过来了一样,没日没夜的训练让这些水兵的行动井井有条,一面面巨大的风帆被升起,借助风力中洲号全速朝着远处的仁川号冲去。
当双方接近到五公里的距离时仁川号上的朝国水兵才发现了不对劲,原本十分渺小的那个中洲“渔船”如今已经变得跟他们一样大了,并且随着双方之间快速的接近对方还在迅速的放大。
李谷看着那巨大的不明船只,又看着在船上迎风飘扬的巨大中洲国旗,李谷这才发现了不对劲,好像对方完全不是自己能惹的啊。
“舶长怎么办,要不咱们撤吧?”
一个李谷身边的水兵小声的说着,李谷听到那个水兵的话以后也开始了犹豫。
“该死的,中洲人不是没有海船吗?那这么大的一艘船到底是他们哪来的?”
李谷在心中咆哮着,此时他的脑门上已经在不断的渗出汗来。
最终李谷还是没有勇气下令和眼前的巨舰一战,双方之间的距离已经到了四公里以内了,中洲号的大小在李谷的眼前又更加的庞大起来。
“撤!撤!快转向!”
李谷大声的喊着,船上的水兵们在听到了李谷的话以后全都手忙脚乱的活动了起来,在他们的操作下仁川号开始了转向,很快就开始全速逃窜。
李谷本想松一口气,但是马上他就发现他和对方之间的距离还在不断的拉近着,这说明对方的船不仅更大,而且速度还比他的船更快。
此时的李谷看着那越来越接近的巨大船体已经傻了眼,这已经完全的超出了他的认知,难道不是船越大越慢吗。
相比起仁川号上的慌乱,此时的中洲号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机器一般,那一个个奔跑的水兵就是机器里的齿轮,有条不紊的驱动着整个机器运作着。
双方之间的距离还在迅速的拉近着,三公里、两公里、一公里!
李谷就这么看着那艘巨大的船不断的追上他的仁川号,然后那艘船在距离他们还有五百米的时候又发生了新的变化。